原標題:技術賦能、産品創新激活“海上大菜園”——

  如東一張紫菜賣天下

  春意漸濃,如東條斑紫菜進入采收旺季,“海上菜園”一派忙碌景象。記者從江蘇省海洋水産研究院獲悉,今年又將是量質雙優的豐收年。作為我國最大的條斑紫菜養殖加工出口基地,如東條斑紫菜養殖面積約8萬畝,去年年産值超10億元,出口40多個國家,但也出現了紫菜生長緩慢、爛菜面積增多、産品競爭力減弱等情況。如東推廣良種、良法、良機,不斷改進技術工藝,激活“海上大菜園”。

  培育良種

  實施條斑紫菜種子工程

  10日,走進位於南通的江蘇海洋水産研究所國家級紫菜種質庫,一排排玻璃器皿整齊擺放在培養箱中,浸泡著不同大小、顏色各異的紫菜苗種。“這是我們的一級保種區域,裏面的紫菜在特定的光溫環境下停止生長,處於休眠狀態。”江蘇省海洋水産研究所副所長、江蘇省紫菜産業技術體系副首席周偉指著其中一個玻璃瓶説:“這是30年前的紫菜種,目前我們保存了15個品種、1700多個株係的紫菜,可以説是種類齊全。”

  種苗,被喻為種養殖業的“芯片”。此前不少養殖戶因為沒有優質種苗而煩惱,自留種子性狀退化、進口種子“水土不服”等問題困擾著這個行業。為破解“良種難育”這一瓶頸,江蘇海洋水産研究所建立了由“良種專屬培育供種制度”“紫菜種質創新技術”和“種苗高效培育技術”組成的“條斑紫菜種子工程”技術體系,並聯合如東相關企業推廣良種,實現了良種穩定化、集約化供應。

  在擴繁區域,一瓶翠綠色的紫菜尤為顯眼。“這是我們正在培育的條斑紫菜新品種Y-G001,與其他條斑紫菜相比,這個品種富含藻藍蛋白,香型獨特,顏色翠綠,很適合用於製作壽司。”周偉説,目前,該品種正在中試階段,還未大面積推廣。

  “一個新品種很難具備所有優良性狀,將具有不同優良性狀的品係合理組合應用,能夠獲取較為理想的結果。”周偉告訴記者,為了發現、培育新的優質品種,紫菜團隊研究人員每年都會奔波于全國各地海邊,從南到北採集不同的野生紫菜品係。經過多年不懈努力,該所已成功研發了我國目前僅有的兩個條斑紫菜新品種“蘇通1號”“蘇通2號”。“在相同栽培條件下,同一生産周期內,‘蘇通1號’比當地傳統栽培品種增産18.6%,且優質苗簾育成率高,對高光照的適應能力較強。‘蘇通2號’則具有較好的耐寒性,在栽培水溫較低的生産年景,高産性狀尤為突出。”周偉説。

  科學養殖

  提升紫菜抗風險能力

  好苗出好菜,選育之後看養殖。如東通過科學養殖,實現紫菜優産高産。

  4月,正是條斑紫菜豐收的時節。距離如東海岸線30&&的竹根沙養殖區內,一台&紫菜采收機破浪而行,鋒利的刀片飛快地割下一片片水紫菜,存進儲菜箱。“今年産量跟往年相當,但是品質非常好,價格也賣得上去,效益肯定比去年好。”南通海達水産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蔡守清看著眼前的豐收景象,喜不自勝。

  據了解,竹根沙屬於輻射沙洲,漲潮時被海水淹沒,退潮時露出水面,非常適合條斑紫菜生長。“條斑紫菜不像其他水生藻類,它需要時不時露出水面透透氣,充分幹出,再浸泡到海水裏,如此反復才能長得好。”周偉介紹説,如東採用半浮動筏式養殖法養殖紫菜,海上養殖區冬天不結冰,24小時內隨著兩次漲潮落潮,紫菜曬曬太陽,而後泡泡海水,形成優良品質。

  養殖紫菜的過程看似“靠天吃飯”,其實大有門道。綠藻是影響條斑紫菜質量的一大“敵手”,一旦綠藻大量附著在網簾上,紫菜的生長空間就大大受限,口感也大打折扣,嚴重降低了紫菜的産量和加工時的品級率。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江蘇海洋水産研究所聯合如東華通水産品有限公司共同研製了懸挂式紫菜栽培纜繩綠藻消殺裝置,實現對紫菜栽培纜繩上的綠藻進行噴淋消殺和消殺劑的回收。同時,該所開展半浮筏式栽培酸處理裝置的研究,通過加酸處理,使得網簾上綠藻死亡,而紫菜生長不受影響。此外,如東與高校聯合開創條斑紫菜冷藏網技術,在全國最早試驗並全面推廣,使得條斑紫菜的品質有了更好的保障。

  創新産品

  精深加工延伸産業鏈

  烤海苔、夾心海苔、海苔絲、海苔碎……走進江蘇鮮之源水産食品有限公司的二次加工廠,空氣中瀰漫著紫菜的鮮香,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一片片鮮香酥脆的夾心海苔“新鮮出爐”,工人們正將其打包裝箱。公司目前擁有8條生産線,其中海苔生産線3條,調味生産線1條,年可生産海苔30000多箱。“我們將繼續專注于打磨産品、提升品質,開發出更多市場歡迎的海苔産品。”公司負責人楊信明説。

  豐富的海洋資源和獨特的氣候條件,讓如東成為養殖條斑紫菜的天然“海上菜園”。如東條斑紫菜因其藻體薄嫩、品質優良、味道鮮美,而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並成功註冊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今年,如東條斑紫菜總養殖面積約8萬畝,去年如東一次加工幹紫菜22萬箱近10億張,紫菜産業年産值超10億元。

  産品研發是紫菜精深加工中的焦點問題,也是提高紫菜産業附加值的關鍵所在。近年來,如東立足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著力發展紫菜精深加工,推進紫菜産業發展方式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目前,如東已形成了紫菜保種、育苗、海上養殖、一次加工、二次加工的全産業鏈。未來,如東將有序引導養殖向外海、深海轉移,同時研究更多海苔産品,延伸産業鏈,走出一條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豐收的發展之路。(唐佳美 盧兆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