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工地上,塔吊林立,工程車輛來回穿梭;剛剛竣工的車間內,一條條自動化生産線有序運作……3月29日,崇川區高品質項目觀摩推進會召開,記者一路跟隨,感受到了每個點位開足馬力、大幹快上的幹勁,與春天同奔跑的拼勁。

  總投資5.1億元、位于港閘經濟開發區的南通可為科技研發生産基地項目,投資方為新加坡高樂博集團,主要研發生産鋰電小型設備。項目佔地面積72畝,建築面積10.5萬平方米,為新加坡高樂博集團在長三角地區建設面積最大、投入最高、設備最為先進的研發生産基地。

  項目于2022年11月開工建設,今年1月完成竣工驗收,2月投入試運營。盡管試運營時間不長,但當我們走進該項目的電機生産車間時,卻看到了人機合作、一派火熱的工作場面。

  “每條生産線只需要一名工人,工人們負責上下料,通過機器人即可實現前後工序的自動搬運,效率大大提高。”南通可為科技相關負責人陸坤旭介紹,除了電機生産車間,還有STM車間、PACK車間等,目前共有生産線50條,今年5月正式投産後,生産線將增至150條,“全面達産後將年産300萬臺鋰電小型設備,預計年新增應稅銷售15億元。”

  三黍生物植物基新材料研發及産業化項目屬于人才項目,位于市北高新區的中南高科·車創智慧産業園,由江蘇三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實施。

  當天,我們在現場看到,該項目樓上樓下共有3層,研發中心和實驗室內,設備已經購置到位。據三黍生物相關負責人周文智博士介紹,公司建立了國際領先的科研服務平臺,基于細胞工程,利用基因編輯手段,設計細胞內的代謝通路,合成新型生物基大分子,“達産後預計年新增應稅銷售1億元、稅收800萬元。”

  投入試運營的項目熱火朝天,正在建設的項目也是如火如荼。

  半導體是崇川區積體電路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天,總投資6億元的南通欣福半導體晶圓載具總部及研發生産基地項目在市北高新區正式培土奠基。該項目佔地面積42畝,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主要研發生産半導體晶圓盒、托盤及載帶等半導體支撐材料。據董事長陳佳宇介紹,項目將于明年初完成一期廠房建造,6月份小批量生産,2026年實現規模生産。“待項目全面達産後,預計年産晶圓盒45萬個、托盤4000萬個、載帶20萬卷,可實現年應稅銷售9億元、稅收4000萬元。”

  位于崇川經濟開發區、總投資6.85億元的大地電氣汽車電子生産基地項目,佔地面積137畝,建成後將年産新能源汽車高低壓連接器、動力電池組件、高低壓線束總成60萬臺套。當天,我們走進項目工地,只見這裏運輸車輛來來往往,建設正酣。“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于去年3月開工,目前已結構封頂。”該項目由南通大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據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待一期和二期全部達産後,預計年新增應稅銷售20億元、稅收6000萬元。

  各個項目點位的火熱幹勁,正是崇川區始終突出“項目為王”的生動體現。今年以來,該區聚力聚焦“新四年”行動,一手抓全周期管理,一手抓全要素保障,全力推動已簽項目早開工、在建項目早竣工、投産項目早達産,以項目建設的快突破支撐經濟發展向好走強。目前,全區新開工項目7個,在建項目7個,投産項目6個。(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