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如東645家企業完成“智改數轉網聯”,年內實現規上企業免費診斷“應診盡診”——

  升級“換腦”提升工業核心競爭力

  25日,記者在如東經濟開發區(高新區)江東科技有限公司光纖全流程制造車間中控室看到,所有光纖生産設備全部聯網,透過5G網關設備與高清攝像頭,各條生産線的實時運作狀態一“幕”了然;曾經每天需要工人來回跑十幾趟的點檢作業,現在只需一個大屏便可實時監測預警……

  智能化生産線高效運轉讓一切忙而不亂,新質生産力的巨大效力,由此可見一斑。作為一座建構在制造業“磐石”之上的城市,眼下,如東正以一場聚焦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的“智改風暴”,加速掀起“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實踐高潮,推動制造企業踏“雲”而上,賦能高品質發展加“數”向“新”。如東《“智改數轉”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兩年多來,已推動645家企業完成“智改數轉網聯”。

  龍頭帶動,激發“乘數效應”

  22日,陽光甚好,位于洋口鎮的南通科順建築新材料有限公司車間內,生産更是火熱。一塊醒目的電子螢幕上,各條線開工人數、當日實時生産量、月度生産情況等數據清晰可見。

  “通過打造數據應用平臺,充分挖掘數據採集和分析潛能,在採購管理、排産管理、品質管控、生産係統、倉儲物流、客戶管理等方面實現數字化、智能化,企業工藝管控更精準。”公司總經理張宏祥介紹,“智改數轉網聯”讓數據説話,幫助企業優化生産計劃,提高生産效率和靈活度。目前公司採購到貨率達99%,工序完成率達100%,訂單4天交付率達96%。

  所謂“智改數轉網聯”,就是硬體智能化改造和軟件整合應用的疊加,通過整體組織更新、流程再造和數字化導入,促使企業改變發展方式,煥發新能量。

  在如東,“聰明高效”的智能化場景往往誕生于企業轉型升級的實踐探索中。愛朋醫療鼻腔護理噴霧器車間引入新型生産、檢測設備,産線效能提升37%,獲評市級智能車間;恒尚新材料引入ERP、MES等數字化管理係統,實現集智能倉儲、智能物流、智能生産及品質檢驗于一體的生産設備全線自動化和制造環節高度智能化,獲評省級智能車間;優嘉植保自主設計開發順序控制連鎖程式、單釜自動化程式,實現安全生産一鍵啟停,自動化水準達到90%以上,獲評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揭榜單位。

  龍頭制造企業的數字化實踐,激發出制造轉型的“乘數效應”。當下,越來越多的如東制造企業積極擁抱“智改數轉網聯”,開展基于智能化和數字化的創新應用,加速構建以“智能排産”“智能生産”“智能自檢”“智能倉儲”等為代表的數字化應用場景,助力企業提質增效。截至目前,如東已建成7家省級智能工廠、21家省級智能車間、49家市級智能車間,成功培育115家星級上雲企業。

  儲才育才,激活“一池春水”

  “智改數轉網聯”,人才是支撐。“我們自有的信息化研發團隊,自主開發了獨特的智能制造MES係統,通過ERP&MES深度融合,實現採購、生産過程、銷售、設備、品質等主要數據的集中和統一。”在如東聯億機電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周毅駿看來,適配的人才隊伍,讓企業“智改數轉網聯”步伐邁得更加穩健。

  2019年入選南通市企業技術中心,獲評省級示范智能車間;2022年被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3年入選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從籍籍無名到市級、省級,乃至國家級榮譽“加身”,成立10年來,聯億機電堅持創新、持續“智改數轉網聯”,所邁出的每一步都帶來了可量化的改變。目前,公司産線自動化智能化設備聯網率大于95%,全年能夠“吐”出460億只電容器外殼,産能規模位居全球前二。

  人才是創新之核、發展之要。“如東各項人才紅利疊加,解決了我生活上的顧慮。我所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專業也與如東主導産業對口,更能發揮所長。”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的俞成燁是一名博士,入職河口鎮中天科技材料工廠半年多來,他深感除了看得見的人才政策,更有看不見的氛圍吸引他留下來,那就是如東對人才的尊重和包容。

  近年來,如東強化人才引育創新,做實做優人才服務,推動人才鏈、産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融合發展。先後制定出臺“制造業創新30條”“人才新政70條”“扶海英才”計劃等,對高端人才引進、落戶、培育、發展實施專項政策和資金扶持。同時建成滬、深、寧、錫、蘇五地人才驛站,建立如東人才發展天使投資基金,實施“助創”專員服務制度,有效解決人才企業融資難題,優化人才培育生態。累計引育高層次人才584人,發放人才貸超1億元,資助人才項目90個,資助總額1.3億元。

  精準把脈,定制“助企良方”

  “資訊係統”“數據管理與應用”“能源管控”及“倉儲物流”等模組建設相對薄弱,需要對標智能工廠認定條件加快補短板……這是如東組織的“智改數轉網聯”免費診斷團隊,對南通立洋化學有限公司進行全方位走訪問診後開出的“診斷方案”。

  “方案和標桿案例讓我們意識到與行業典范企業的差距。‘智改數轉網聯’是一條漫長且充滿挑戰性的道路,卻也是提升企業生産運營管理水準的必經之路。”公司生産部部長桂敬好告訴記者,診斷過程中,專家針對企業存在問題,提出針對性建議,並制定中長期“三步走”方案,讓企業從“霧裏看花”到“撥雲見日”,明確智能工廠“施工圖”。

  “智改數轉網聯”是一項係統工程,涉及從硬體改造到軟件應用,以及信息化能力、先進制造模式經驗等諸多方面。做好頂層設計,政府“有為之手”非常關鍵。2022年7月,如東採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創新啟動免費診斷服務,通過公開招標形式確定8家聯合體作為診斷服務單位,為全縣首批160家企業“診斷把脈”,幫助企業找準關鍵薄弱環節,“一企一策”量身定制“智改數轉網聯”“良方”,解決“不會轉”難題;2023年共為全縣200家企業實施免費診斷服務;今年計劃完成430家,實現全縣規上工業企業“應診盡診”。

  以診促改、以改促轉,“智改數轉網聯”具體到實踐,耗時耗力還耗錢。何以讓企業從“要我幹”轉變為“我要幹”?真金白銀的投入是最好的“催化劑”和“定心丸”。去年,如東先後出臺《如東縣智能車間培育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工業經濟高品質發展政策意見》,進一步完善軟件補貼以及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星級上雲企業、管理體系貫標、工業信息安全防護星級企業等榮譽類獎補,以政策“加碼”助力企業搭乘“數字快車”。(徐書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