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年頭茬春茶搶鮮上市,品質産量都有較大提升——
不負新芽綠,春茶一口鮮
明前茶,貴如金。眼下,又到春茶上市的時節。記者走訪發現,省內多家茶城、門店在顯眼位置擺出“新茶上市”招牌,頭茬茶成為消費者採購重點。
春茶上市“姍姍來遲”
南京市民趙潔近日從朋友圈看到春茶上市的消息,特地跑到茶行品鑒選購。“這家店賣的雨花茶有本地茶園認證,口感和滋味都很純正。自己搭配禮盒,招待朋友和送人都很有排面。”趙潔試飲一款雨花茶後,當即購買10罐小罐裝茶和3盒禮盒裝茶。
“目前上市的春茶主要是龍井、碧螺春和雨花茶,今年的龍井新茶有980元/斤、1580元/斤等不同價位,手工碧螺春1800元/斤,南京雨花茶2680元/斤。”聚德茶莊南京厚載巷店店主金女士&&,這幾天春茶剛上市,數量稀少,價格相對較貴,再過幾天價格會有所回落。
3月以來,隨着天氣逐漸回暖,我省各地陸續進入春茶採摘季。省茶葉協會會長管永祥介紹,受早春氣候影響,今年茶葉開採期自南向北推遲5到7天,茶葉品質保持較好勢頭,價格基本持平略減。
3月20日,江蘇茶博園的茶園內,30多名採茶工正嫻熟採摘今年第一茬烏牛早鮮葉嫩芽,經歷各道工序後,晚上就能完成制茶。3月22日,中山陵“頭鍋”雨花茶開採,據介紹,今年雨花茶整體品質、産量都略有提升,採茶期預計延續到5月初。
九香茶業是一家集茶葉種植、生産、銷售、服務為一體的省級龍頭企業,其産區宜興市太華鎮是全國首批、江蘇唯一被認定的天然富硒地塊。企業負責人熊金芳介紹,今年春茶季從3月18日開始,首批開採的品種有浙農117、中茶108。隨着氣溫逐漸升高、開採面積變大,産量從最開始的每天約200斤鮮葉提升至現在每天2000斤左右。
“受3月初倒春寒及凍雨影響,今年開採時間相比去年推遲近一週,各品種均有一定程度減産,導致3月25日前普通綠茶鮮葉價格維持在每斤100元左右,稍高於正常年份。但去年冬季雨水多於往年,大大促進了茶樹的生長,今年茶葉産量尤其是清明後,將比往年有所增加,預計比正常年份增産10%—15%。”熊金芳説,隨着高産品種開採,春茶生産預計3月28日後迎來高峰,將持續至4月20日前後。
記者探訪的幾家茶行普遍&&,雖然今年的春茶受溫度、降水影響,上市時間延後一週左右,但價格並沒有明顯上漲。去年春茶受前年高溫乾旱影響減産,而去年相對風調雨順,今年春茶的品質和産量都會有較大提升。
在茶園體驗“新中式生活”
近日,溧陽市新昌小學學生走進江蘇大嶺生態農業園開展研學活動,小朋友們在體驗茶園風光的同時,了解茶文化、茶藝相關的知識。
“茶葉對生態環境的要求很高,這些年我們不斷改造地形、疏浚水體、營造景觀,着力維護生態平衡,讓茶樹在純凈土壤中生長。”大嶺生態農業園董事長戴浩生介紹,園區已開發有機黃金茶、白茶和楊梅及苗木600余畝,打造生態農業和茶舍、民宿的生態旅游特色,可以讓游客體驗茶葉從採摘、炒制到沖泡的整個過程。
前不久,第七屆陽羨早春茶開採節在陽羨生態旅游度假區(太華鎮)開幕。位於太華鎮的乾元茶業有限公司今年上榜“江蘇老字號企業”。公司副總經理梁峰説,乾元茶業不僅有茶葉種植區,還建立非遺工坊開展茶文化交流,自己也會“兼任”講解員。近兩年,企業新推出聯名定制茶、“一畝茶”十年私人茶園、茶山之旅等新産品、新模式。如今,游客到茶文化休閒園不僅可以購買茶葉,還能買到烏米飯、筍幹、百合等農副産品。
逛茶園、品春茶,成為“新中式生活”內容之一。“人們對茶葉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關注品牌、包裝,更在意種植環境、生産工藝、滋味口感等。” 熊金芳説,九香茶葉近年來積極推進品牌化、綠色化、智慧化發展模式,計劃5年內打造300畝集中連片的景觀化、機械化茶園。
茶産業呼喚更多年輕“匠人”
3月8日,蘇州西山縹緲峰的茶園內,採茶工收穫了今年的第一批嫩芽。茶果基地負責人印振亞&&,由於不少老客戶提前訂貨,加之茶樹長勢不錯,他們提前少量試採了一批。
“碧螺春茶採摘必須採得早、摘得嫩、揀得凈,一個熟練的採茶工一天最多采摘芽頭2斤左右,並且新鮮的嫩葉必須在一天內完成挑揀、攤青、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乾等所有製作工序,容不得一絲馬虎。”蘇州市吳中區洞庭山碧螺春茶業協會秘書長葉國平説,茶葉採摘基本靠人工完成,尤其是明前茶的採摘期較短,可採茶工群體年齡偏大,人工缺、人工貴的問題突出。
戴浩生對此也深有同感。“我們賣的是品牌茶,通過預訂方式供貨,茶葉銷路並不愁。問題在於勞動力供應不上,目前採茶的基本都是六七十歲的老太太。”戴浩生説,園區長期用工20人左右,每月工資在2萬到5萬元不等,主要負責茶葉種植和管理;短期採茶工250餘人,工資按工時結算,每月最低也能掙到4000元。
除了採摘、挑揀外,碧螺春茶需嚴格按照古法炒制,從鮮茶到幹茶全靠一雙手控制。目前,能掌握古法炒制的炒茶人大多超過50歲,如何傳承好碧螺春製作技藝這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蘇州市吳中區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近年來當地舉辦各類碧螺春炒茶能手擂&賽和制茶技能競賽,進一步強化手工炒制工藝的保護力度,開展傳幫帶實操培訓,大力培養年輕炒茶能手,擴大非遺傳承人梯隊。目前,洞庭山碧螺春擁有中國制茶大師8人、制茶能手8人,江蘇省制茶大(名)師3人,各級各類非遺傳承人11人,碧螺春傳統手工炒制工藝得到大力保護。(林杉 吳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