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安擁有省級以上研發&&150多家,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1200多人——企業固本興新 成果落地生金

  昨天,在江蘇普清凈化有限公司全球最高潔凈度的車間內,經過吹膜、制袋等工序,一片片百級潔凈度的LDPE包裝袋被製造出來。

  國內半導體行業純尼龍包裝材料長期依賴進口,普清凈化經過不懈研發,攻克吹塑、分切、熱封等系列技術難題並實現量産,其科創含量在國內芯片包裝行業的細分領域內處於領先地位。

  今年,海安強化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培育,推動更多創新資源、惠企政策向中小企業傾斜,重點做精做優科創公共&&,支持優質企業自主創新,並與國內一流高校院所共建校企研發&&。企業爭相將科創成果落地生金,成就海安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做大做強。

  據海安市人才辦提供的數據,目前,海安建有國家級研發&&5家,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各3家,省級研發&&突破150家,與中國科學院、上海交大、南京大學等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産業研究院10家;累計引進國家級人才79人、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1200余人;國家級研發&&、省級以上重大科技項目等指標均居全省第一方陣;建成“長三角海歸創新創業海安基地”,縣域人才綜合競爭力江蘇長江以北第一。

  海安推動傳統製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激勵企業走自主創新之路,在轉型升級中更具韌性。中機鍛壓江蘇股份有限公司堅持以高可靠性、高精度及綠色智能化為目標的工藝與設備的基礎研究,擁有成形、樁工、裝備及系統集成等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多次承擔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去年6月,公司參研的2500米超深水海洋液壓打樁錘通過海試,填補了我國深海開發核心裝備技術的一項空白。公司總經理張長龍&&,今年將利用這一深水領域技術成果,全面實現中機鍛壓主機産品鍛壓裝備的轉型升級及海洋工程機械的系列化,海洋工程機械遍及陸地、水上直至深海,實現從産品製造商到産品服務商的角色轉變。

  專注細分市場,掌握一定的關鍵核心技術,是企業增強産業鏈、供應鏈安全韌性的重要保障。南通科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內,一條條自動化生産線高效運轉,機械手臂整齊劃一地堆放著灌裝好的潤滑油。公司執行總裁吳曉強介紹,潤滑油産品是公司去年與南京理工大學通過産學研合作研究開發的新産品,主要應用於高端裝備製造、航空、航天以及汽車工業等重點行業。令人欣喜的是,這款新産品剛上市就打開市場。去年公司實現開票銷售1.74億元,較上年提升19%,其中僅潤滑油一項就增加銷售1000多萬元。

  在科星化工總經理傅士超看來,企業的向好發展與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深耕細分市場領域有著密切&&。他説,公司在廣州、海安設立了研發中心,每年的研發費用佔銷售收入的8%左右,並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大學等科研院所建立良好的産學研合作關係,為企業發展注入新動能。今年公司投資1億元對潤滑油項目進行技術升級,目前正在大力推進中。由此,今年有望新增銷售5000萬元,公司總銷售可達2.5億元。

  擦亮中國高端裝備製造“新名片”,需要眾多的科創企業走在前。江蘇升輝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自主研發先進環保工藝上實現新突破,與國內多所大學、科研機構合作開發了100多項專利以及高新技術産品,形成“拳頭産品”多點開花的局面,企業完成向環保工藝與裝備製造商的轉型。該公司是國內建材機械行業的龍頭企業,集研發、設計、製造、安裝于一體,産品遠銷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公司海外市場新簽訂單和經營業績逆勢上揚,每年保持銷售2000萬元以上的出口增長,今年預計能達到5000萬元。”公司總經理黃鈺成介紹,目前,他們與意大利一家公司合作,強化閥門的自主設計,正在研發鋼鐵行業用的新産品。

  去年,海安凈增高新技術企業90家,總數達55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數達817家,在2023年中國創新百強縣(市)排名中列第14位。今年,海安&&集成創新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舉措“88條”,推動企業科技創新動能持續走強。(趙勇進 蔡誠 繆嘯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