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首屆“新質生産力助殘牽手營”圓滿結束,這是一次以人工智能突破個體勞動限制,培育壯大智能勞動者隊伍的積極實踐。此次課程由南京市殘聯發起,旨在助力殘疾人及時學習和掌握新業態職業技能,以求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是全國範圍內培訓殘疾人應用大模型技術專項技能的首例課程。

  “新技術往往會衍生出新的崗位需求和就業形態。”南京市殘聯副理事長樂松説,從去年開始,南京市殘聯就已經密切關注AI大模型這一最新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態勢,並評估由此帶來的殘疾人就業機會,“我們認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當下,智能化轉型不僅是中國企業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窗口,也提高了殘疾人高質量就業創業的幾率。”

  為此,南京市殘聯特別邀請南京本土人工智能創新企業——江蘇匯智智能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為本次課程提供課程設計與指導。作為一家致力於大模型落地應用研發的科創企業,匯智智能不僅研發了自己的行業大模型CarrotAI,還十分關注大模型在生活、工作各類場景下的深度應用。其自主研發的數字生命專利技術,讓AI智能體具備了長期記憶、知識傳承、經驗傳遞和記憶共享的能力,能實現持續進化,與人類互動學習,為人與智能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意味着我們的AI智能體可以像智能‘大腦’一樣,幫助每個人在學習、生活、社交和工作上,擁有更多的天賦,超越原先的自我。”匯智智能董事長孫志明&&,“‘讓AI力量成為每個人的天賦’是我們的企業使命。我們相信,人工智能作為一種適應未來社會的重要能力,應當,也能夠被普及到每個人。人們使用人工智能,應當像使用自己的天賦一樣簡單、自然。”為此,匯智智能着力加快對新技術的落地應用,不斷拓寬AI的行業覆蓋面,同時利用AI打造新型勞動者,培育壯大智能勞動者隊伍,打通人工智能産業鏈的上中下游。

  從去年4月份開始,匯智智能就圍繞智能體生態鏈布局了三大業務板塊:Gnomic智能體&&,國內首個面向C端用戶的多模態智能體開發&&,支持定制化的Agent開發、部署、分享和推廣;Agentsyun智能體雲服務&&,國內首個面向B端企業用戶的多智能體解決方案與雲服務&&;微言大義研發中心,産學研一體的AI人才培訓認證服務中心,實踐Agent在教育領域的落地應用。

  到目前為止,匯智智能已經服務了超過4000個AI開發團隊,創作了六七萬個智能體,觸及了大概五百萬餘用戶,接下來匯智智能還會繼續加大投入,依託産學研各界力量,推動AI 智能體技術向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最需要的場景拓展和落地。

  “人是生産力最活躍的因素,發展新質生産力需要戰略人才和應用人才的持續投入,更需要大眾的廣泛參與。只有走進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人工智能才能真正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新引擎。”匯智智能副總裁楊平在開課儀式上&&,“技術進步理應為所有人服務,尤其是為那些更需要被關注、幫助和愛護的群體。因此我們為大家提供大模型人工智能技術的專業培訓,以提高職業技能和生活質量。”

  據悉,本屆“新質生産力助殘牽手營”課程為期5天,側重實用技能培訓。南京市殘聯與匯智智能在課程結束後還積極幫助學員尋找合適的就業崗位。本次參加培訓的20名學員中,有5名學員因出色的課堂表現和職業潛力,被匯智智能短視頻剪輯團隊選中,靈活就業,居家辦公;4名學員選擇了自主創業,利用AI工具運營短視頻類自媒體;其餘的學員,也陸續收到短視頻剪輯外包合約。(薛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