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剛從北京回到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全國人大代表、盛虹控股集團董事長繆漢根便來到吳江紡織循環經濟産業園,察看項目最新情況。“發展新質生産力,民營企業要扛起責任、主動作為!”繆漢根説,盛虹把分散的6家印染廠搬進産業園,就是要應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手段,構建綠色循環生産體系,打造綠色智能工廠,引領紡織産業轉型升級。

  提振發展信心,凝聚奮進力量。在吳江,舉目望去,眾多企業正發力拼項目、搶速度。2月17日,總投資54億元的邁為泛半導體裝備項目開工,用於新一代異質結鈣鈦礦疊層電池製造;3月1日,費舍爾機器人科技總部項目開工,將生産中高端智能機器人;3月8日,中國電子院在吳江成立數字健康檢驗認證有限公司,探索健康養老領域央地合作新模式……

  站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五周年的節點,全域納入其中的吳江如何堅定不移扛起新使命,將國家戰略推向縱深?答案是,項目提速!以項目建設之“進”支撐一體化發展之“實”。

  “重大項目是穩定經濟運行的‘壓艙石’,是我們真正挑起大梁的硬支撐。”吳江區委書記李銘説,拼項目就是拼經濟,拼項目就要拼速度、拼質量,要以拼的姿態只爭朝夕抓好項目建設,用創新密度支撐發展高度,以高質量項目講好高質量發展“硬道理”。

  當下,蘇州南站建設現場一片繁忙景象,滬蘇湖高速鐵路吳江段已進入鋪軌階段。這條連接上海、蘇州、湖州等城市的快速鐵路通道,預計今年年底具備開通運營條件。

  從蘇州南站、滬蘇湖高鐵、通蘇嘉甬高鐵、水鄉旅游線城際鐵路、高鐵盛澤站等設施互通項目,到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恒力(長三角)國際新材料産業基地、英諾賽科氮化鎵50億級和100億級旗艦型項目等産業創新項目;從元蕩生態治理及岸線貫通工程、太浦河滬湖藍帶計劃、水鄉客廳·方廳水院江蘇館等生態環保項目,到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蘇州大學未來校區等民生服務項目……示範區成立以來,崇尚實幹的吳江人,結合自身實際,把國家戰略部署轉化為生動實踐,埋頭苦幹一步一個腳印推進一體化發展。

  春節假期最後一天,吳江召開“項目提速年”一季度推進會,提出要用好項目“雙比雙看”競賽機制,圍繞“簽約一批、開工一批、投用一批”抓實各項工作,確保285個省、市、區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650億元以上。

  吳江在謀劃項目建設時,尤其注重根據自身特色和優勢,推動資源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産力順暢流動和高效配置,立足吳江優勢産業和數字經濟、低空經濟、新能源等産業發展風口的契合點,前瞻布局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集中精力做強幾個細分領域,為未來發展蓄勢賦能,不斷彰顯吳江在一體化發展中的“示範力”。

  3月5日,在吳江舉行的2024年示範區開發者聯盟重大項目對接會上,納微星科總部項目落戶吳江,通過建設研發中心,為導航衛星系統提供時空位置信息安全解決方案。國家戰略帶來的政策紅利,讓吳江始終“沐浴”在投資者的目光裏。去年7月,全國首個跨省域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在示範區揭牌,吳江與青浦、嘉善攜手,更加緊密地協同創新,推進人才共育、創新載體共建共用共享,塑造招商和創新發展新優勢,全面推進跨區域創新鏈産業鏈一體化布局,實現多方共贏。

  走進位於盛澤鎮的江蘇恒力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年産40萬噸高性能特種工業絲智能化生産項目生産現場,只見機械臂、運輸機器人等設備分工配合,有條不紊地開展切片增粘、螺桿、紡絲、捲繞等作業,數名員工正在車間內巡檢。目前該項目已實現分步投産,全部投産後,恒力化纖高性能特種工業絲總産能將達到80萬噸/年,成為國內智能化程度最高、全球産能最大的高性能特種工業絲生産基地,在全球市場上更具話語權。

  作為全省民營經濟“領頭羊”,吳江充分激發民營企業的熱情,發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根據計劃,吳江今年將實施10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增資擴産項目超120個,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

  全力以赴拼項目,把項目建設的速度提起來,良好的營商環境是重要支撐。2月29日,吳江區企業綜合服務中心掛牌啟用,資規、住建、水務、人社、稅務等18個部門和銀行進駐,一“窗”辦理企業登記、項目落地、跨域通辦200余項業務,助力企業輕裝上陣,實現政務服務從“便捷服務”向“增值服務”全面升級。3月8日,吳江區企檢服務中心揭牌,為企業提供一站式集約化綜合法律服務。

  “吳江爭分奪秒抓好每一天、每件事,推動所有資源跟着項目走、所有要素圍着項目轉、所有幹部聚焦項目幹,完善重大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體系,推動形成好項目源源不斷、滾動發展的良好態勢。”吳江區委副書記、區長王國榮説。

  三月的蘇州,春意盎然,生機勃發。踏着“項目提速年”激蕩起的滾滾熱潮,吳江沿着一體化發展“示範之路”奮勇前行,加快打造“創新湖區”“樂居之城”。(李仲勳 張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