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彭城百花開,綠染徐州滿目新。
三月春光裏,這座老工業城市正以新氣象走好新征程。從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到舉行全市專題會議,徐州市連日來全面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全市上下紛紛&&:找準貫徹的着力點和切入點,扎紮實實取得一批關鍵性突破、實質性進展、標誌性成果,推動“路線圖”變為“施工圖”“實景圖”。
堅定必勝信心,埋頭苦幹實幹。徐州將堅定不移沿着高質量發展道路,堅決扛起為江蘇拓展縱深、打造支點的使命,向着“十四五”邁入萬億級城市的目標奮勇向前。
提振信心,加快構建創新産業集群
3月12日,徐州市舉行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工作推進會,調度工作進展,部署下階段重點任務。該示範區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賦予徐州的重大政治任務,也是徐州發展的重大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徐州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就是重要的抓手。徐州將通過幾年努力,初步探索出一條創新引領資源枯竭地區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之路,為我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現實樣本和徐州經驗。
徐州轉型發展,關鍵在産業轉型。作為省內經濟大市,以及服務全省打造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陣地,徐州一體推進傳統産業升級、新興産業培育、未來産業布局,加快構建以“343”創新産業集群為支撐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同時,抓好科技創新賦能,統籌推進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徐州科創圈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快打造五大創新&&,推動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互促並進。徐州市委書記宋樂偉&&,牢固樹立“大抓産業、重抓製造業”的鮮明導向,堅定不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凝心聚力推進産業強市,為全省“走在前、做示範”作出更大貢獻。
“目前,我們自造編織機生産的高分子無結網已投産,廣泛應用於海洋工程、國防軍工、遠洋漁業等領域,將打破我國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沛縣恒輝編織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韓金輝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小企業”做出“大産品”,恰恰體現這樣的邏輯:推動傳統産業改造升級、不斷向中高端邁進,本身就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今年,徐州圍繞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將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並遴選出一批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在技術創新、智改數轉、投資融資等方面加強服務指導,培育一批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
立足資源稟賦、産業基礎、科研條件,徐州新興産業也在不斷壯大。2022年落地銅山區的先導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快速布局半導體産業矩陣,一期項目去年建成投産,實現半導體沉積及鍍膜設備核心零配件國産化。如今,二期項目收尾衝刺,預計3月底試生産。該項目經理劉傑&&,到時不僅能生産設備,還可以生産高端半導體先進材料,帶動産業鏈發展。
發展新質生産力,未來産業是主陣地。年初,徐州制定《徐州市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産業的指導意見》和《徐州市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産業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明確提出將加快培育氫能與新型儲能、深地空間利用、第三代半導體、細胞和基因技術、通用人工智能5個成長型未來産業,謀劃布局零碳負碳、前沿新材料、虛擬現實、生物育種等前沿性未來産業。
提升能級,持續做強消費“引力場”
3月12日,在佔地226畝的徐州雨潤淮海食品谷智慧冷鏈産業項目建設現場,首期全球車板物流中心建成並投入試運營,近500個蔬菜商鋪實現100%入駐。雨潤農産品集團副總裁、徐州雨潤農産品公司黨委書記張彥芳介紹,該項目集冷鏈雲倉、城市廚房、跨境電商等為一體,未來可入駐各類商戶4000余家,有效推進徐州産業鏈、供應鏈和創新鏈協同發展。
提升消費輻射能級,徐州有更大目標——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去年3月,徐州市政府印發《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聚焦推動重點領域提升、建設消費地標、實施本土品牌提升等7個方面加快建設。如今,徐州消費潛力被不斷激發,正加速形成高質量消費生態圈,打造淮海經濟區消費首選地。
記者從徐州鼓樓區相關部門獲悉,目前徐州中心商圈日均客流達17萬人次,節假日這一數字直逼30萬,其中市外游客佔比超過三分之一,最多時接近50%。目前,徐州中心商圈已集聚1543家商貿企業,年客流量超6000萬人次、交易額超百億元。這裡的客流量僅次於南京新街口,成為江蘇第二大城市核心商圈。
與徐州中心商圈相隔不遠,德基廣場大樓正拔地而起,君太百貨項目已經奠基,不久將與金鷹百貨、蘇寧廣場一起,構成徐州四大消費地標鼎立的商業新格局,進一步提升城市消費能級。3月14日,徐州向全國發出“春山之約”,從即日起到4月開展春季系列文旅活動,將組織開展40余項文化旅游活動,推出“五大賞花場景”,涵蓋“吃、住、行、游、購、娛”各個方面。放眼全年,徐州圍繞“春風徐來”“夏夜生活”“金秋惠購”“樂購冬日”等主題,將持續深入開展各類消費促進活動,並結合“彭城七里”徐州歷史文脈建設,進一步通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奏響文旅産業高質量發展“大風歌”。
在徐州市傳達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會議上,徐州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劍鋒説,徐州將持續打響“淮海新消費”品牌,落實“消費促進年”行動,整合文旅商體特色資源,做優做特美食經濟、夜間經濟,積極謀劃推出特色鮮明、場景多元的“假日消費”主題活動,鼓勵國內外高端品牌首發新品、落地首店,培育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新型消費,做強消費“引力場”,讓消費市場的“熱”力提升、“火”力更旺。
提高站位,高質量建設區域中心城市
高質量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的一件大事。作為全省“1+3”重點功能區的獨立板塊,徐州圍繞貫徹“積極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不斷提升發展的輻射帶動力”的重大要求,將高站位大格局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
3月11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批准《關於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其中,作為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定淮海經濟區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被寫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融合發展的政策舉措”。這意味着徐州牽頭打造的淮海經濟區,得到了國家層面的支持。
對於五省通衢的徐州來説,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正是發展的最大優勢和潛力所在。近年來,徐州全面拉開中心城市發展框架,城市輻射帶動力全面提升,當前正着力打造江蘇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支點。比如着力鞏固樞紐優勢,建成徐宿淮鹽鐵路、徐連高鐵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與周邊城市共建“1小時交通圈”,同時強化産業協作、生態治理、服務共享,引領帶動區域加速發展,目前合作領域拓展到52個。
立足徐州,輻射淮海,徐州積極融入和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主動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2月下旬,宋樂偉率隊赴北京拜訪央企和高校院所,談項目、謀合作、話未來,掀起全市招商引資、招大引強、招新引高、招才引智新熱潮。今年,徐州在梳理全市民營企業“一進一出”需求清單的基礎上,將推進各縣區與上海10個區分別建立民營企業交流機制,幫助企業科技創新、延鏈補鏈,引領民營企業家增強發展信心和底氣。
扛起“頭馬擔當”,徐州今年將推進區域全方位對接合作、協調發展,更多承接發達地區産業轉移,爭取一批重大生産力布局項目,更好地承擔起拓展江蘇發展縱深的功能,帶動區域實現洼地崛起,形成我國區域發展的又一個強勁動力源。(王岩 張濤 岳旭 楊琦 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