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將統籌做好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兩篇大文章,更好地以科技創新賦能産業發展、以産業需求牽引技術突破

  ◇江蘇將堅定不移築牢製造業根基,着力提升製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爭取更大主動、拓展更大空間

  ◇江蘇勇擔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努力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探索新經驗

  ◇以美麗江蘇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進一步彰顯自然生態之美、綠色發展之美、城鄉宜居之美、水韻人文之美、區域善治之美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劉亢  凌軍輝  陳剛  柯高陽

由江蘇啟東中遠海運海工為丹麥船東定制的全新一代先進自升式風電安裝船順利下水(2024年1月3日攝)許叢軍攝 / 本刊

  一年春作首,燈塔照航程。

  2023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7月、12月兩次在江蘇考察,為江蘇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指明前進方向、提供根本遵循、注入強大動力。

  開年就開工,萬事行為先。

  新年首個工作日,召開全省重大項目建設啟動會;新春上班第一天,召開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工作推進會⋯⋯錨定“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江蘇制定八個“行動方案”和兩組“若干措施”,穩開局、抓落實、求實效,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頂天立地,打造科技創新強引擎

  萬米深地,新年剛過,我國首次在9900米深度取出岩石樣品,特深井自動化鑽機部分關鍵配套,由江蘇企業研製;

  浩瀚太空,從天舟六號發射,到神舟十六號、十七號飛船升空,微波組件、芯片等“江蘇能量”,為中國航天保駕護航。

  上天入地,透射科技力量“頂天立地”。紫金山實驗室建立首個6G綜合實驗室,太湖實驗室牽頭研發的“奮鬥者”號完成極限深潛,高效率全鈣鈦礦疊層電池入選2022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一系列科創新突破,標注江蘇打造全國重要的産業科技創新高地的使命擔當。

  “6G時代,網絡將實現空天地海無縫覆蓋。”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介紹,紫金山實驗室已發布10多項全球首個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創下網絡通信與安全領域多項“全球第一”,進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序列。

  以高能級&&鍛造創新能力、激發創新“裂變”。過去一年,蘇州實驗室總部基地開工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新獲批21家;創新成立江蘇省實驗室聯盟,促進創新資源跨領域共享交融;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等大科學裝置夯實科研地基;生物育種鍾山實驗室、深地科學與工程雲龍湖實驗室加速建設⋯⋯江蘇高水平實驗室矩陣不斷擴大,戰略科技力量“聚合”增強。

  瞄準科技“最前沿”,勇闖創新“無人區”。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科技廳廳長徐光輝説,世界已進入大科學時代,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江蘇正着力破解制約基礎研究發展的瓶頸,努力成為我國原始創新重要策源地和前沿科技突破先導區。

  科技創新,支撐産業創新“鋪天蓋地”。在位於蘇州的量子科技長三角産業創新中心,3&超導量子計算機持續運行,10多名年輕科研人員正在進行調試和運算。這裡已完成26比特量子計算機研發,正面向100+比特量子計算機雲服務&&攻關。

  “我們不斷提升加工工藝和測控技術,研製下一代量子計算機;同時加快建設‘量子-電子混合算力網’,支撐江蘇做優做大做強算力産業。”該中心高級專家程啟月教授介紹。離中心不遠,漕湖片區正在規劃打造量子科技産業園。

  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融合聚變,“科創森林”枝繁葉茂。江蘇統籌推進89項産業前瞻技術研發項目和85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在孵企業數量全國第一,2023年新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95家、數量領跑全國。

  卡赫蘇州團隊研發的無線多功能清洗機全球首發,協鑫科技光伏“黑科技”FBR顆粒硅精彩亮相⋯⋯在第六屆進博會上,江蘇科技元素引人注目。2023年,江蘇省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62.1件,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規上工業比重提高到49.9%。

  貫通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成立11年的江蘇省産業技術研究院持續探路科技體制改革,已與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建立350多個企業聯合創新中心,累計轉化科技成果超7000項,衍生孵化1200多家科技型企業,服務企業超過2萬家。

  科技賦能,開闢未來産業廣闊天地。“新能源之都”常州錨定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加快打造龍城芯谷;“物聯網之城”無錫聚集一批産業鏈企業,搶灘人形機器人賽道;老工業基地徐州加速轉型,打造綠色低碳能源産業集群⋯⋯江蘇各地“鍛長補短”布局新賽道,讓新質生産力成為城市發展主動力。

  發展主動力源自創新策源力。江蘇正謀劃三年布局前沿技術、示範企業、孵化載體、應用場景、標準規範“5個100”行動,攻堅前沿科技,催生未來産業。

  未來産業決定産業未來。優先發展第三代半導體、未來網絡、氫能等10個成長型未來産業,超前布局量子科技、深海深地空天、類人機器人等前沿性未來産業——不久前,江蘇省&&指導意見,明確構建“10+X”未來産業體系,塑造戰略競爭新優勢。

  “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具有戰略性、全局性意義。”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將統籌做好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兩篇大文章,更好地以科技創新賦能産業發展、以産業需求牽引技術突破,聚焦關鍵環節加快探索突破,為高質量發展繼續走在前列打造更強有力的引擎。

  內外兼修,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大年初一,江蘇龍年首趟跨裏海班列鳴笛啟程,裝載生活用品、機械設備的列車從南京堯化門站始發,經霍爾果斯口岸出境,駛向阿塞拜疆巴庫,接通跨裏海國際運輸走廊。

  江蘇地處東部沿海大通道和長江黃金水道、“一帶一路”兩個交匯點,全球要素在此集聚流動、配置增值,日益成為全國産業鏈供應鏈重要環節、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結之地”。

  物暢其流,通達全球。春節假期前7天,江蘇中歐(亞)班列到發貨物6020標箱,同比增長48%。去年全年開行2123列、增長7.6%,再創新高。

  超60個團組赴歐美、日韓、新加坡等開展招商,啟動“走進跨國公司總部”行動;&&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14條措施”,推進13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2023年以來,江蘇積極推進制度型開放,構築外資高端要素集聚高地,深度參與全球分工合作,實際利用外資規模、“新三樣”出口規模、RCEP簽證出口貨值均居全國第一。

  “鏈”上發力,穿透堵點。1月,由盛虹石化自研建設的PETG裝置在連雲港一次性成功量産。PETG俗稱“塑料之王”,主要用於特種容器、高端膜材等領域,長期被“卡脖子”。此次突破將助力關鍵材料實現自主可控。

  經濟體系環環相扣,産業鏈條鉚合共生。製造業增加值約佔全國13.7%、全球4%的江蘇,工業經濟“壓艙石”作用進一步凸顯,2023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6%,高於全國3個百分點。

  “蓄能聚力時,産業鏈吸引上下游,強如磁場;經風應變時,強大承壓能力暢通經濟循環,守住基本盤。”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朱愛勳説,世界産業體系加速演變,江蘇持續築基強鏈,讓産業鏈一通到底、安全可控、精益高效。

  一批新能源汽車“鏈主”企業牽引零部件配套商落戶,常州集聚3400多家上下游企業,成為全國唯一覆蓋“發儲送用網”産業閉環城市,去年高質量邁入萬億之城。

  江蘇由此成為全國首個擁有五座萬億城市的省份,13個設區市全部上榜國家先進製造業百強市,各展所長打造産業地標,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機械、建築等萬億産業拔地而起。

  集群躍升,構築高峰。先進製造業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基石,集群化是向中高端邁進的重要形態。逐群逐鏈建立工作推進機制,重點打造新能源汽車等9個萬億級集群⋯⋯目前,江蘇擁有10個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居全國之首,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連續三年全國第一。

  進一步增強産業競爭力和全球話語權,江蘇加快構建“556”集群培育體系,打造新型電力裝備等5個世界一流、新材料等5個國際先進、航空航天等6個全國領先的集群方陣,鑄造“拆不散、搬不走、壓不垮”的産業航母。

  一台&精密工序裝備整齊排列,一架架重型桁架機器人來回穿梭⋯⋯走進亨通光纖光棒智能製造工廠,“科技感”十足的智能場景背後,是5G、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信息技術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的創新實踐。

  “數智蝶變”,製造進階。寧德時代溧陽工廠、中信泰富特鋼江陰工廠、亨通光纖科技蘇州工廠,2023年12月,世界經濟論壇公布最新一批“燈塔工廠”名單,江蘇新晉3家、以總數12家居全國首位。

  當下,數以萬計的江蘇製造企業正積極擁抱數實融合。數據顯示,江蘇已累計實施“智改數轉網聯”改造項目約5萬個,擁有全國首批300家5G工廠中的97家,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連續9年全國第一。

  更廣範圍推廣數字化轉型,打造未來智能製造標杆,江蘇力爭2025年實現7成規上製造業企業數字化網絡化,到2030年全面普及。

  強筋健骨,鍛造産業韌性;海納百川,深度鏈結世界。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省長許昆林&&,江蘇將堅定不移築牢製造業根基,着力提升製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以“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統攬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爭取更大主動、拓展更大空間。

  熔古鑄今,擔負新的文化使命

  花燈搖曳綴滿小橋,年貨小攤琳瑯滿目,香囊福袋沁人心脾⋯⋯新春佳節,游人走進擁有2500多年歷史的蘇州平江路,感受古城之春、體驗國風新年。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時代光彩。“京口瓜洲一水間”的西津渡,青石板路面層疊累積,“唐宋元明清,一眼看千年”;燈火璀璨的金陵小城,演員身着六朝服飾,展示精美絕倫的雲錦製作場景;古樸雅致的無錫東林書院,游客飾梅花粧,繡平安福非遺手作⋯⋯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江蘇省接待游客突破5500萬人次,文旅消費總額穩居全國第一。

  水火淬煉成其形,南北交融成其氣,古今熔鑄成其神。吳楚相接、江海共生,“水韻江蘇”日益散發溫潤柔美、博雅厚重的獨特氣質。

  南京中華門外,一座距今3000多年的古城遺址初顯真容。不久前舉行的專家論證會上傳出消息,這座商周時期的“長干古城”,將南京建城史前推600多年。

  百川淵藪,汲古潤今。江蘇啟動地域文明探源工程,近兩年來新發現史前、商周時期遺址及鹽業遺址100多處。興化蔣莊遺址新發現打破良渚文化“不過長江”的傳統觀念;宜興駱駝墩遺址發掘出序列完整的平底釜,讓人們重新審視距今7000到6000年的長江下游新石器史⋯⋯一系列考古發掘細緻梳理“何以江蘇”,生動講述“何以中國”。

  望運河帆影、枕長江濤聲,長江和大運河兩大中華文明標識在江蘇交匯。高標準編制大運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保護規劃,着力打造運河百景、長江百景⋯⋯一條條“文化玉帶”將沿岸文化遺産串珠成鏈,熠熠生輝。

  以時間為經,尋古探今;以空間為緯,塑形鑄魂。江蘇努力打造線性文化遺産保護的典型範例、中華文明發揚光大的重要地標、文化引領區域發展的示範基地、中外人文交流合作的金字招牌,為傳承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貢獻江蘇力量。

  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深刻把握“第二個結合”精髓要義,江蘇制定實施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省建設行動方案,一體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着力提升社會現代文明程度,推動物質與精神“雙螺旋”交織上升。

  《江蘇文庫》力圖呈現“最江蘇”的文化記憶,《人世間》《守島人》等影視作品入選全國“五個一工程”獎,蘇劇《國鼎魂》、錫劇《燭光在前》連獲全國文華大獎,舞劇《紅樓夢》獲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抒寫歷史之美、時代之美、文化之美的藝術精品不斷涌現,更好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

  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城。常熟虞山腳下,孔門七十二賢中唯一的南方弟子言子長眠於此,其倡導的“弦歌之治”為後世所尊崇。行走在這座江南小城,千年文廟氣勢恢宏,美術館、博物館等文化場所星羅棋佈,“10分鐘”文化圈覆蓋城鄉。

  從物質“富口袋”到文化“富腦袋”,江蘇有“倉廩實”的底氣,更有“知禮節”的文氣。全省114家公共圖書館中96.6%被評為國家一級圖書館,佔比全國第一,居民綜合閱讀率高出全國平均水平8.53個百分點;“全國文明城市”實現全省設區市全覆蓋,每四個城鎮居民中就有一個是註冊志願者。

  “今天我們要努力創造屬於這個時代的新文化,書寫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新答卷。”江蘇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梁勇説,江蘇勇擔新的文化使命,加快構築思想文化引領高地、道德風尚建設高地、文藝精品創作高地,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努力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探索新經驗。

  人為標尺,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包車包機送崗,還送暖心禮包,真是貼心周到。”春節長假後的首個工作日,來自山東的孟師傅就在南京“春風行動”專場招聘會上,順利入職一家汽車製造企業。

  就業是民生之基。針對節後招工求職熱,江蘇依託129個專業化公共人力資源市場、50個規範化零工市場、300個“家門口”就業工作站服務矩陣,把招聘活動辦到校園、車站、商超、公園;開設全國首個省級抖音視頻號,打通直播招聘渠道,全天候就業服務“不打烊”。

  枝葉關情,民生在心。江蘇堅持把75%以上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投入民生領域,“民生成績單”愈發厚實。2023年全省棚戶區改造新開工19.5萬套,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惠及居民50.2萬戶;完成家庭適老化改造4萬餘戶,新增托位數超3萬個;城鎮新增就業佔比超全國1/10,基層衞生健康發展綜合水平位列全國第一⋯⋯

  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追求更高水平的“民生七有”,共繪高品質生活新圖景。2023年,鎮江組建638支家庭醫生團隊提供上門服務,率先將快遞員納入工傷保險參保範圍;淮安改造提升145所學校教室照明系統,教室照明衞生標準達標率100%;揚州為全市3.4萬名適齡中小學生進行脊柱側彎篩查,並建立健康管理檔案;泰州建設“鄰里中心·五美驛站”,群眾辦事更加方便快捷;鹽城構建一個個“養老服務圈”,老人足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就餐娛樂、醫療康養等服務⋯⋯公共服務更加可及便捷,托舉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民為本,細“治”入微。走進蘇州吳江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居民可以“一站式”辦理多個事項,幾乎涵蓋矛盾糾紛處理所有環節。“進一扇大門、消所有怨氣”,當地矛盾糾紛總量同比下降11.8%,調處時間壓縮62%,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網格化兜牢民生、信息化科技賦能、精細化高效服務,江蘇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構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不斷下沉治理資源,2.1萬個城鄉社區活力日增,95%的糾紛化解在基層,平安江蘇、法治江蘇建設再上新&階。

  共建共治共享,參與度決定滿意度。南京仙林街道組建“萬家歡”“管得寬”等幾十支志願者服務隊,群眾從袖手旁觀到拍手點讚再到動手一起幹,一批志願者成為社區工作能手;無錫新吳區高浪社區引入專業社會組織,居民和社工共同打造創意樓道,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距離高浪社區不遠的太湖之畔,20多位寒假研學的中小學生走進小溪港魚咀公園,用望遠鏡探尋棲息在蘆葦蕩中的濕地“精靈”。這裡原是一處臟亂的魚市碼頭,經過綜合環境整治變身濕地公園,成為周邊市民青睞的網紅打卡地。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治理水平的集中體現。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徐州賈汪區在採煤塌陷地裏“種”出了好風景;從“濱江不見江”到“城市會客廳”,江畔的南通五山發生滄桑巨變;昔日“垃圾村”,今朝美田園,宿遷市耿車鎮實現生態蝶變⋯⋯

  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水韻江蘇綠意盎然。長江碧水東流,幹流江蘇段水質總體保持Ⅱ類;太湖重現清波,水質藻情創16年來最好水平;生態日益好轉,全省累計建成37個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林木覆蓋率、濕地保護率分別增至24.09%和47.6%。

  揚子江邊,江豚“能見度”越來越高,野豬渡江頻登熱搜;連雲港境內首次“捕獲”烏灑灰蝶的蹤跡,蕈步甲和方胸青步甲等昆蟲在南京出現⋯⋯越來越多的生靈選擇在這裡“安家落戶”,美麗江蘇更加可觸可感可享。

  “以美麗江蘇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進一步彰顯自然生態之美、綠色發展之美、城鄉宜居之美、水韻人文之美、區域善治之美。”信長星&&,牢記囑託、感恩奮進,江蘇切實以“匯通江淮之氣概、暢達黃海之遼闊”的胸襟格局、“當表率、做示範、走在前”的果敢擔當、“扎紮實實、踏踏實實”的作風狀態,創造更多走在前、做示範的現代化建設成果,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應有貢獻。(《瞭望》2024年第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