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國家工業41個大類中37個的常州,工業規模已破兩萬億元。對實體經濟的堅守和無中生有的創新,融入常州的發展脈動。“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一棵參天大樹,那麼實體經濟就是它深埋地下的根,根深自會枝繁葉茂。”

  ◇科技創新與産業培育是一場甘於寂寞的苦旅,需要懂得産業、舍得投入、等得成長、容得失敗,不管路上有多少爬坡之艱、涉灘之險,都要堅持從長、從專、從教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劉亢 陳剛 朱程

  千年運河穿城而過,兩岸發展生生不息。從工商業萌芽時期的梳篦、棉麻,到當下的高鐵、特高壓等國之重器,“常州製造”成為這座城市最硬核的標識。

  近代工業發祥地、昔日“工業明星城”,歷經風雨淬煉,“新能源之都”澎湃起勢。靜水深流的實業基因與創新求變的時代精神在這裡化合出新,源源不斷注入新質生産力。

  “力,形之所以奮也”。守實業之本,開産業之新;遵循生成規律,培育核心動能;因應全球變革,科創鑄塑未來。常州持續推動傳統産業強鏈、新興産業拓鏈、未來産業建鏈,步履鏗鏘、踏浪而行。

  矢志向“新” 聚“鏈”成群

  新年第一天,理想汽車發布2023年收官戰報——全年交付37.6萬輛、同比增長182.2%,斬獲造車新勢力銷冠。

  在常州,“三頁PPT造車”的故事傳為佳話:2016年,李想帶着三頁“理想”的PPT來此尋找生産基地,此時他已跑過不少城市尋求融資,但屢屢碰壁。經多輪密集洽談,武進高新區以招投結合等創新模式獲得青睞,常州也由此成為最早涉足新能源整車製造的城市之一。

  敢為人先,以未來視野,謀局新賽道。新能源汽車這張中國製造“新名片”,正在重塑城市經濟格局。既無豐富鋰礦資源、也非傳統汽車生産重鎮的常州,其布局卻在風口來臨的多年之前。

  早在2013年前後,造車新勢力“蔚小理”等還未出世,常州便從全球新能源汽車産業的快速崛起中敏銳發現巨大前景,並將核心部件動力電池作為重點方向。

  引進第一家動力電池企業中航鋰電時,這家企業尚處虧損階段。2015年,常州金壇區以政府基金增資入股,顯示了巨大魄力,也頂住了巨大壓力。而今中創新航(原中航鋰電),動力電池裝車量躍居全國第三,僅次於寧德時代、比亞迪。

  與企業共同進退、彼此成就,可窺常州的視野:不在意一時的規模大小、盈利能力,而是從産業鏈全局出發,實現價值最大化。

  一系列前瞻布局,奠定了常州邁上萬億台階的基石。常州動力電池産銷量已登頂全國,新能源整車年産67.8萬輛、佔全國7.1%,全國每出口10輛中就有1輛産自常州。

  龍頭牽引,用鏈式思維,構築生態圈。2015年中創新航、2016年理想汽車和寧德時代、2017年北電愛思特、2018年蜂巢能源、2019年比亞迪……常州新能源産業招商史,首先是“鏈主”企業的匯聚史。

  連點成線、擴鏈成群。兩大整車“鏈主”與動力電池龍頭,牽引佛吉亞、泰瑞電子等零部件配套商陸續落戶,催生常州的動力電池産業鏈完整度達97%、全國居首。新能源汽車産業鏈集聚3400多家企業,集聚度比肩深滬京漢,投資熱度全國第一。

  築鏈延鏈,産業鏈一通到底、強而有力。常州已成為全國唯一覆蓋“發儲送用網”産業閉環的城市。這裡是全國最大特高壓輸變電設備製造基地,本土更成長出光伏組件出貨量全球第二的天合光能、全國規模領先的民營充電設施運營商萬幫新能源等企業。

  把握“風口”,展現敏銳與魄力;把準風向,映照篤信與篤行。“常州新能源産業的拔節成長源於堅守實業的歷史迴響,深耕製造始終是常州這座城市刻在骨子裏的基因積澱。”常州市工信局局長嚴德群説。

  歷史上,憑長江、運河漕運之利,常州豆、木、錢、典四業繁榮;20世紀初,乘近代工業發軔之風,民族工商業者劉國鈞等提倡“機器革命”,常州製造業門類逐步豐富;20世紀80年代,興於改革開放之勢,常州以産業集群模式打造了荷花牌燈芯絨、常柴牌柴油機、東風牌手扶拖拉機等享譽全國的産品……

  百年工商基因與城市雄心在新時代交融激蕩,煥發産業發展的勃勃生機。

  年逾7旬的張文昌,帶領成立於1989年的常州華利達服裝集團,不僅建立兼具規模性和快速反應的全球供應鏈,還創新“鏈結”新能源産業,打造了用中國原料、常州製造的基布生産安全氣囊的自主産業鏈。

  創建於1967年的上上電纜,從無名小廠到行業領先的大型集團,近年積極擁抱新能源汽車産業鏈,完成汽車配套線纜新産品、新材料“從0到1”的突破,去年交付的配套線纜超過全國新能源汽車總量10%。

  恒立液壓、星宇車燈、裕興薄膜……全國地級市第一的製造業單項冠軍和分佈於眾多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不斷增值“常州製造”含金量。石墨烯産值全國領先、碳材料産值佔江蘇三分之一;協作機器人産量全國第一,國內每4&工業機器人就有一台“武進造”。

  如今,擁有國家工業41個大類中37個的常州,工業規模已破兩萬億元、居江蘇第三,多項經濟指標增幅多年領跑蘇南。

  對實體經濟的堅守和無中生有的創新,融入發展脈動。“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一棵參天大樹,那麼實體經濟就是它深埋地下的根,根深自會枝繁葉茂。”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依託深厚産業底蘊,把握關鍵時間窗口,聚焦國之所需、己之所長,常州始終致力於推動産業發展無中生有、有中做優、優中變強。

  靜水深流 積微成著

  將陽光聚焦到一點,産生的熱量可以生發火種,累積的能量足以驅動巨輪。在天合光能,新款太陽能電池將環境中的漫反射光加以利用,實現雙面發電,大幅提升光電轉換效率。

  波瀾壯闊與靜水深流交織,是常州産業的發展姿態;積微成著的努力與突破,可謂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的生動表達。邁入新時代以來,常州大力促進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産業深度轉型升級,發展路徑暗合新質生産力的育成規律,讓新質生産力成為經濟增長主動力。

  十多年間,常州高新區的宏微科技,從三人創業團隊發展為近千人科創上市企業,於功率半導體芯片的方寸之地,打破國外壟斷,踐行宏圖之志。“我們帶着創業創新的計劃書來,就能迅速匹配上産業基金、供應鏈。”創始人趙善麒説。

  破立並舉,革新科創機制,暢通要素流動。發展新質生産力,科技創新是核心驅動力,必須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産要素順暢流動、高效配置。

  破壁、破墻,打通研發力量。走進常州科教城,校與校間不設圍墻,科技園區、教育園區和産業孵化園區集於同一個空間,推動公共研發機構與骨幹企業加力關鍵技術攻關,累計轉化新能源領域成果55項。

  誰出題?誰出錢?誰攻堅?力推“揭榜挂帥”機制,常州推動企業出題、集聚全球創新資源協同破題,還設立400億元科創基金,引導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高水平建設的龍城實驗室等重點研發&&,持續增加創新源頭供給。

  科技賦能,企業“頂天立地”“搶佔高地”。天合光能25次打破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和組件輸出功率的世界紀錄,常州光電技術研究所研製的“燈火”照亮神舟飛船,恒立液壓為“中國天眼”提供液壓促動器……2023年,常州凈增高新技術企業1040家、增幅江蘇第一,全市科技進步貢獻率預計達68%。

  由點及面,提升産業質態,激活新生産要素。老牌企業中車戚墅堰引入智能化系統,大幅提升産品良率和生産效率;中天鋼鐵打造“5G+數字工廠”,大幅減少“熱”崗位員工數量……“十鏈突破、百企領航、千景應用”,常州分類施策並在全國首創“數字增信+風險補償”新模式,助力企業加速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

  越來越多企業從數據新生産要素中“掘金”。“獨角獸”企業微億智造自研AI圖像感知+機器人控制技術,通過積累生産數據,不斷優化視覺識別系統精度,已助力兩千多家企業智改數轉,佔據工業AI質檢解決方案市場全國前四。

  星星充電聯合創始人鄭雋一説,公司開掘全國超200萬個充電樁使用數據,創新研發“光儲充放檢”一體化場站,拓展了新市場。

  納士招賢,建強“三支隊伍”,激發創新活力。在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來自中國科學院的“90後”容曉暉既帶着研究生攻關科研項目,也計劃成立公司開展鈉離子電池研發生産;在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與知名企業共建教學資源、實訓基地,學生尚未畢業就被“預訂”一空。

  “常州強大的實體經濟為科技研發提供廣闊舞&,我們推動産科教融合發展,貼近實戰培養新質生産力所需的勞動者。”常州市科技局局長李磊説。

  城市的實力與勞動者素質息息相關。“來時一個包、安下一個家、共建一座城”——常州持續升級“龍城英才計劃”,2023年引進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項目495個,2019年以來人才凈流入超50萬,每萬名勞動者中高技能人才數連續10年江蘇第一。

  “常州相信時間的力量,更相信相信的力量。”常州市市長盛蕾&&,科技創新與産業培育是一場甘於寂寞的苦旅,需要懂得産業、舍得投入、等得成長、容得失敗,不管路上有多少爬坡之艱、涉灘之險,都要堅持從長、從專、從教。

  蓄能成勢 進擊未來

  大運河常州段西南約10公里,長蕩湖與滆湖間的“兩湖創新區”正在加緊建設。合成生物島、細胞科技港、常州氫灣……識變求變、守中開新,全新的城市空間和未來産業布局,盡顯常州進擊更高能級的追求。

  一瓶看上去並不起眼的液體,單價卻比黃金還貴——2023年,創健醫療研發團隊在全球率先實現XVII型膠原蛋白自主研發和規模生産,可用於人體損傷修復、組織再生。

  發展未來産業,是時不我待的“競速跑”,更是考驗耐力的“馬拉松”。不久前,常州三個合成生物專題園區相繼揭牌成立,配套設立20億元的合成生物産業基金;從氫氣製備和儲運到整車製造和加氫站建設運營,較完整氫能産業鏈已初步成型。

  在新賽道上加速奔跑、搶佔身位,把發展之“勢”轉化為競爭之“能”。常州的雄心,是加速鍛造新質生産力,做長期執牛耳者。

  當下,建設中的常泰長江大橋等交通路網,進一步拉近常州與周邊城市距離;溧陽港開港,金壇港和東港內陸集裝箱碼頭項目落地運營,內河港直達聯通上海深水海港……

  融入國家戰略,提升城市能級。地處長三角中心區域的常州,聚焦“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城市定位,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級、産業創新能級,奮力開拓發展新格局。

  2023年11月,常州對話全球CEO活動在上海舉行,盛蕾發出三份“邀請函”,希望以開放匯合作之力、聚創新之勢、謀發展之局,推動常州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新興産業發展壯大,未來産業前瞻布局。

  開放創新,集聚全球要素;蓄勢未來,鍛造更硬內核。看項目、談合作、話未來,近年80多位跨國公司CEO密集拜訪、深化合作,成為常州營商環境的“代言人”和“推介官”。

  “我們在常州新設了研發中心,致力於開發更節能和可持續的系統。”作為全球領先的注塑機、模具和自動化設備製造商,恩格爾控股有限公司CEO斯蒂芬·恩格立德説,將在常州開展合作、加強新能源汽車注塑領域研發。

  加快提升中國以色列常州創新園要素承載力,持續增強常州科教城輻射帶動力,全面深化龍城實驗室與工業母機“國家隊”共建合作……常州正聚力又一次蛻變。

  陳金虎&&,乘産業振興、能級躍升之勢而上,常州將把新能源之都鍛造成國內外知名的城市IP,全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産業高地、全國青年創新創業最嚮往城市,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奮力書寫好“量質齊升挑大梁”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