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大地上,龍不僅是神話傳説中的生物,更是中華民族的象徵與圖騰。在甲辰龍年新春來臨之際,江蘇金壇三星村遺址出土了一件龍形骨器。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件承載着千年文明的“龍”文物。

  

  據悉,此件龍形骨器發現於馬家浜文化晚期的一座單人墓葬中,墓主是一名男性,出土時被握在墓主的右手中。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李默然介紹,龍形骨器是用大型動物的肋骨製成,仔細觀察,會發現在頭部有人工修整的跡象。嘴部細長突出,額頭隆起,眼睛凹陷。頭部後方雕刻着網狀的紋飾,造型彎曲、靈動。最為重要的是,它的尾部被刻意削薄,非常像龍或蛇的尾部。

  內蒙古敖漢興隆溝遺址擺塑豬龍

  趙寶溝文化尊形陶器上的豬龍形象

  紅山文化晚期出土的玉豬龍

  這件龍形骨器凸起的長嘴也神似豬的嘴巴。事實上,目前考古所見中國史前最早的“龍”形象就是“豬龍”,最早見於遼西地區的興隆洼文化中,後續的趙寶溝文化和紅山文化也有傳承,堪稱中華圖騰龍的雛形。其中紅山文化出土的玉豬龍尤為精美,類似遺物在長江下游的凌家灘和崧澤文化中也有發現。

  巧合的是,許多豬龍的身上也刻有網紋,包括崧澤文化和更晚良渚文化的許多龍首鐲上面都有這種紋飾。所以,基本可以確定,金壇三星村遺址中出土的這件文物就是龍形的骨器。“龍是一種想象中的動物,與人的信仰有關,網紋可能是為了表現它具有蛻變轉化的神聖力量,這些龍形器物的相似性,表明當時的中國已經具有遠距離的交流,並且存在一些共同的信仰。”李默然説。

  李默然&&,考古所見的“江南第一龍”是常州青城墩遺址出土的崧澤文化玉龍,而金壇三星村遺址最新發現的這件龍形骨器或是江南地區最早的龍形器物。(文靜 報道員:孫姝穎 楊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