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徐州公布2024年度十二大類三十五項民生實事項目
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近日,在徐州市第十七屆人大第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市人大代表對市政府提請的2024年44項民生實事候選項目進行票決,確立本年度市人大常委會重點監督評議的民生實事項目為“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逝有所安、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行有所暢、環境有改善、文體服務保障、公共服務保障”12大類共35項。
2023年,徐州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到78.2%,為高水平展現中國式現代化徐州圖景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年,市政府將進一步精心保障實施,接受群眾監督,切實把每件實事辦好,讓群眾看見變化、得到實惠。”徐州市市長王劍鋒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徐州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保障改善民生消痛點補弱點,紮實推進共同富裕,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聚焦“急難愁盼”,提升幸福指數
2023年,徐州首次票決産生12大類40項市人大重點監督評議的民生實事項目,構建起“群眾提、人大決、政府辦、代表評”機制,40件民生實事項目實施情況均獲“滿意”評價,為老百姓的幸福指數持續加碼,展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的生動實踐。記者了解到,今年徐州民生實事項目與省民生實事項目全面銜接,重點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日前,記者來到2023年住建部老舊小區改造&&點和徐州市城建重點工程——萬隆公寓,只見嶄新的大門莊重大氣,裝有智能道閘,內部7棟居民樓刷成統一美觀的淺色系,“一老一小”廣場上設有健身及游樂設施,每棟樓前都新建了綠化帶,樓與樓規劃出整齊的停車位,還搭建了電動車車棚。
“新車棚距離北側樓房不到1米,由於車棚頂部採用的是靜音膜布,即使下大雨也不會影響居民休息。”該小區業委會主任王同華説,小區裏還配套建設了日間照料中心,將定期為居民提供老人理髮、康復理療、幼兒托育等服務。
不僅如此,針對之前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路面破損和積水問題,萬隆公寓在改造過程中重新鋪設了小區管網,實施雨污分流,困擾在居民心頭的煩心難題得到徹底解決。新年伊始,居民們通過投票表決,引入了新的物業公司,常態化維護良好生活環境。
鼓樓區留存大量老舊小區,佔全區小區總量62%。去年,該區完成21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居民5687戶,重新布設路燈監控系統766套,適老化改造樓梯扶手1.6萬平方米,改造完成後小區的硬體設施、功能配套、長效管理等均得到了明顯躍升。
去年汛期前,位於雲龍區三八河畔的三道中溝泵站建成投入使用。該泵站因地制宜採用一體化泵閘建造,當三八河水位低於高程31.00米時,降水實行提閘自排;水位高於31.00米時,開泵強排,排水能力達到6立方米/秒。曾經,該片區地勢低窪,部分點位低於三八河行洪水位,雨水豐沛季節極易形成嚴重積水。“有了這座泵站,民富大道片區內澇積水問題大大改善,如今雨天出門不用再擔心到處是積水,小區地下室也不再被淹了!”附近居民王女士欣喜地説。
2022年,徐州圍繞保障汛期安全,審議通過《徐州市區積水點治理實施方案》,高位部署、部門聯動,開展總投資約22.2億元、175項積水點治理工程,計劃到2025年底《實施方案》排定的積水點治理任務全面完成。城市積水點治理工作已連續兩年被列入市人大重點監督評議的民生實事項目。
當前,《徐州市區積水點治理實施方案》排定的175項積水點治理工程已有148項發揮效益,工程完成率達到84.5%。“今年,我們將繼續按計劃實施15項積水點治理工程,其中包括西安路過河管重建、煤建一街排水工程、建國西路恒盛廣場段排水改造工程等,進一步提高我市城市排水防澇能力和民生保障水平。”徐州市積水點治理指揮部辦公室工程建設組副組長張祥説。
緊扣“一老一小”,補齊民生短板
“一老一小”關係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對於家住泉山區金山街道金山花園小區的馮晶玉而言,“一老一小”的幸福,就是孩子能在家門口上幼兒園,父母在社區裏老有所樂。
8年前,從江蘇師範大學畢業後,馮晶玉選擇留在徐州發展。那時他還有所顧慮,怕有了孩子會遇到“入園難”,擔心父母搬過來會出現“生活難”……去年,他的孩子進了小區裏的金泰幼教中心,白天父母送完孩子回來,還可以去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參加活動。他説:“生活在徐州,幸福感滿滿。”
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徐州不斷推動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取得新進展,托起“一老一小”穩穩的幸福。去年,徐州建成投用中小學、幼兒園73所,招聘編制教師4061人,教育質量持續攀升;改造提升40個老年助餐點、146個示範性鄉村互助養老睦鄰點、12個標準化街道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不斷增強的養老服務保障質量水平,讓“夕陽紅”更美更精彩。
和面、搟皮兒、拌餡兒……臘月十九上午,豐縣大沙河鎮宗集村幸福小院熱鬧非凡,工作人員正在為村裏的老人包餃子。溫暖的餐廳內,老人們圍坐在一起聊家常,臨近中午,一盤盤冒着熱氣的餃子便端上了桌。
“原先在家總是為了吃啥而發愁,經常是一頓白水麵條打發一天,如今小院裏頓頓變着花樣吃。”83歲的董純金行動不便,自己做飯很費力,來到幸福小院吃飯,方便可口。“一頓熱乎飯”解決了兒女們的後顧之憂,讓老人品嘗到了“幸福味道”。
“幸福小院設有餐廳、多功能活動室、棋牌室等,服務設施齊全,功能完備,既解決了老人們就餐養老問題,也免去了在外務工子女後顧之憂。”宗集村黨支部書記孟祥書告訴記者,村裏為幸福小院配備了專門的廚師,會根據時令、老年人飲食習慣和禁忌對飯菜進行合理搭配,為他們提供充足的營養保障。
同樣在家門口享受到民生“紅利”的,還有雲龍區雲龍桂花園小區居民朱超。“出門幾分鐘就到了兒子就讀的雲飛小學,環境好、老師認真負責,‘小飛俠’特色課程滿足了孩子多元化發展所需,我們特別滿意。”朱超所説的雲飛小學,是徐州2022年城建重點工程和為民辦實事項目,該校去年9月迎來首批一年級新生,極大緩解了大郭莊周邊居民上學難壓力。
聚焦“一老一小”等重點群體,徐州今年將投入近40億元,用於支持2000戶輕度、中度失能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改造提升150個示範性鄉村互助養老睦鄰點、60個老年助餐點和11個標準化街道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持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有序擴大優質高中招生規模,創建省優質高中8所,新增、改擴建普通高中10所,創建省市優質幼兒園25所,確保優質幼兒園覆蓋率提升至92%。
回應群眾期盼,持續加強供給
梳理這35項民生實事項目不難發現,一批延續多年的項目正不斷提升徐州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月20日下午,睢寧縣文化館小劇場裏座無虛席,歌聲、掌聲和歡笑聲洋溢在小劇場裏。這是“周末有戲”戲曲曲藝專場第二季的演出現場。農曆新年到來前,縣文化館在每個周六和周日的下午開展惠民文藝演出。
文體惠民工程項目連續多年成為徐州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多年來,徐州已經形成了“彭城有戲”“漢服活動周”“雲龍樂享季”等系列惠民文化活動品牌,極大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去年夏天,睢寧納涼晚會在縣城雲河廣場唱響,連唱10天,每天一個主題,場場精彩不斷,共吸引10萬餘名觀眾到場觀看。“每天早早吃了飯就到廣場守着,來晚了沒有好位置。”市民顏偉聿説,偌大的雲河廣場,舞&正面幾乎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一些觀眾不得不擠到側面位置,能聽到就滿足了。
睢寧縣政府也努力用優質的節目回饋市民的熱情。考慮到不少市民有聽柳琴戲的愛好,睢寧縣柳琴劇團邀請省柳琴劇團幫助,排演了《野豬林》和《穆柯寨》兩個柳琴戲傳統劇目,讓觀眾們找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集市上聽大戲”的感覺。令人意外的是,傳統戲曲節目吸引的不僅有中老年人,很多年輕人也趕到現場,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今年,徐州將開展戲曲進校園不少於300場,惠民演出和精品文藝展演85場,藝術展覽和群眾藝術講座等不少於40場,提供文化惠民優惠票和公益免費觀影票26000張,完成文化活動進農村1000場以上。
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徐州不斷增強公共體育設施供給。這兩天,施工人員正為雲龍區全民健身中心竣工交付做最後的“衝刺”。這是徐州市主城區首家獨立的全民健身中心,建成後將惠及周邊3公里內常住居民8萬人。
“我市部分公共體育設施步入更新期,全市室外健身路徑超過8年以上使用年限站點佔20.94%,且以每年12.5%的速度增加。”徐州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徐州將結合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行動,逐步對新建居民小區、超期使用健身器材進行安裝和更新。今年全市將新建(改建)體育公園5處,安裝(更新)公共體育設施400處,新建健身步道20公里,免費或低收費開放5個公共體育場館。
讓市民勞有所得,徐州一直將就業視作最大的民生。日前,徐州市人社局發布2024年人才就業領域招引招聘攻略,詳細公布青年人才引進支持和求職創業補貼兩項政策,還有貫穿全年的12類就業活動。今年,徐州計劃實現全市城鎮新增就業6.8萬人;為3萬名實現靈活就業的就業困難人員發放社保補貼2億元;組織3900名青年參加就業見習;扶持成功自主創業不少於1.5萬人。
徐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安順&&,圍繞2024年度人大常委會重點監督評議的民生實事項目,將進一步總結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機制,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通過持續跟蹤督查、集中會商會辦和滿意度測評等方式,推動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工作向兩端延伸,把群眾盼望的事變成政府要幹的事、把政府幹成的事變成群眾滿意的事。(張濤 岳旭 楊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