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凝聚城市“向心力” 繪就幸福“同心圓” 文明創建讓市民“心願單”成為“如願單”
漫步在錫城大街小巷,環境優美,乾淨整潔;駐足社區,百姓生活便捷宜居;輾轉街頭,公共空間有顏值更有范兒……一幅幅精美畫卷的背後,記錄着錫城的“文明密碼”。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文明創建是一項合民情、順民意、得民心的利民惠民工程,更是持之以恒地將市民“心願單”化作文明城市創建的“責任單”。近年來,無錫集中力量解決群眾關注的民生問題,在建設有品質、有溫度、有活力的新時代文明城市上邁出堅實步伐。
道路變寬了、停車位多了、老式樓房外立面“換上新衣”、樓宇間多了見縫插針的小花園……家門口的變化讓生活在稻香新村的老街坊們眼前一亮。“以前的老舊設施全部翻新,改造後的小區不比商品房小區差。”居民潘先生對此讚不絕口。截至去年底,全市150個老舊小區改造全面完成,立足管網綠化、設施更新、硬體改造等居民實際需求,相關部門對老舊小區進行連片化集成式改造,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老舊小區改得好不好,解決“卡脖子”難題是關鍵。走進劉潭三村小區,電動車整齊地排列在戶外停車棚內。“有了智能充電樁,遇上颳風下雨都不怕。”作為曾經飛線充電的實際使用者,毛先生如今成為規範停車的一員。一根根非機動車集中充電樁從源頭治理“飛線充電”隱患,一部部加裝電梯圓了居民多年來的“電梯夢”,一個個整齊劃一的停車位打通居住堵點,“微改造”讓群眾生活裝滿“微幸福”,繪出美好生活“上揚曲線”。
從被遺忘的“邊角地帶”到市民都愛打卡的全齡友好宜居空間,以錫山大橋、盛新大橋為代表的橋下空間整治已然成為城市的別樣風景,獲得市民點讚連連。“以前橋下空間大多給人昏暗雜亂的印象,在打造最乾淨城市行動中,橋下空間環境整治成為亟待解決的民生問題。”城市管理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
這是無錫市以繡花功夫凸顯城市方寸之美的縮影。扮靚“家門口”,“小切口”折射大文明。如今的錫城,街頭巷尾煥然一新。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健康路(花街)、學前街(學人街)、新生路(民國風情街)等背街小巷煥然一新,讓百姓出門即可“漫步其中,會心一笑”;華麗變身的農貿市場“煙火氣”與“高智慧”並存,為群眾提供舒適安全的購物環境;瞄準“最乾淨”,智能便利的公廁解決市民出行“後顧之憂”;推進“環衛一體化”改革,精塑“席地而坐”高品質城市客廳。
滿足人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是文明城市創建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創建文明城市的過程,就是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過程。”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隨着文明城市創建活動的深入推進,更加高效的治理、更加暖心的服務、更加優美的環境,將成為嶄新的“城市名片”,持續擦亮錫城文明底色。(姚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