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探索新時代非遺傳承的新途徑”“與時代一起奔跑,不斷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實現自立自強,勇攀技術高峰”……2024年江蘇省兩會召開之際,鄧清之、戴飛、陳文源、計亞春、楊鳳輝、周磊等6位省人大代表向記者分享了他們的奮鬥故事,暢談履職感受,傳遞來自基層一線的“好聲音”。

  鄧清之:在薪火相傳中革故鼎新

  “作為一名省人大代表,需要有責任心、進取心、刻苦心和求實心,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中做好表率,力求在本職崗位建功立業,為民服務、擔當盡責。”談及履職感受,江蘇省人大代表、金陵刻經處高級刻字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鄧清之&&,過去一年,她堅持自我提升,注重在專業能力、守正創新、傳播交流等方面下氣力,持續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貢獻力量。

  鄧清之是金陵刻經印刷技藝第七代傳承人。採訪現場,她帶來了由金陵刻經處與中國藥科大學聯合創辦的中國雕版印刷傳承基地的學生設計的“龍鳳呈祥圖”。“讓非遺‘活下來’,關鍵要有傳承人。” 鄧清之説。

  如何傳承和發展好非遺技藝,是鄧清之履職中努力的重點方向。過去一年,她積極投身於傳統文化進學校、進社區活動,努力為非遺技藝培養優秀的接班人。“接下來,我們要利用新媒體多進行視頻傳播,在傳承文脈中彰顯高質量發展的人文價值取向,讓非遺‘活起來’,讓傳統文化‘動起來’,讓文化自信‘強起來’。”

  今年兩會,她建議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的保護和培養,特別是青年傳承人的培養。“未來我也會繼續努力,不僅要繼承古老的技藝,更要全面推廣中華傳統文化,帶徒學藝,在薪火相傳中革故鼎新,努力探索新時代非遺傳承的新途徑。”

  戴飛:廣闊天地間大有可為

  “我作為新時代的‘新農人’,深感農業的前景非常廣闊,內心充滿希望。”江蘇省人大代表、江蘇諾亞方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戴飛從小在太湖邊長大,對農村有着特殊的情懷。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戴飛介紹,諾亞方舟入選了國家水産種業陣型企業,也是河蟹補短板陣型的企業。“我們以企業為主導,籌建了大閘蟹産業供銷聯盟的農合聯組織。老百姓沒有蟹苗,我們提供;缺技術,我們派技術員;貸款難,我們來協調;怕魚蝦蟹銷售難,我們統一驗收、統一銷售。”戴飛説。

  近年來,戴飛多次參與省市人大組織的調研活動,更加深入地了解農村,先後提出了規範水産種業發展、促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推動鄉村産業高質量發展等意見建議,呼籲有關部門對育種行業加強管理,設置審核資質門檻,創新商業化水産種業體系,持續加強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創新工作。

  戴飛説:“作為農業企業的帶頭人,我將努力培育出更多優質的農産品,創造出更多高利潤、高回報的養殖模式,讓農業強大起來,農村美麗起來,農民富裕起來,為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而努力奮鬥。”

  陳文源:把勇攀技術高峰作為未來使命

  靠着一把螺絲刀、一把電烙鐵,從維修服務起步,發展成為科創板上市企業、全球工業自動檢測設備與整線檢測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江蘇省人大代表、蘇州華興源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文源數十年磨一劍,立志將科技創新進行到底。

  今年兩會,陳文源提出了關於科技人才培養的相關建議。他&&,人才在未來科技創新中尤為重要,所以在柔性引進人才方面應該更加寬泛,華興源創科技提出一系列具體舉措,重點關注如何將他們培養成為卓越的工程師。

  作為來自科技領域的人大代表,陳文源説,未來他將把勇攀技術高峰作為使命,努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突破卡脖子難題。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作為一名科技型企業的負責人,備受鼓舞和振奮的同時,也要貢獻自己的力量。”陳文源&&,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將繼續在科技創新方面真抓實幹,推動企業創新,同時助力産業鏈企業的共同發展。同時,做好人民代表,積極獻言獻策,在會上傳遞最清晰的聲音,為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的努力。

  計亞春:努力搭建企業政府間的溝通橋梁

  2023年是江蘇省人大代表,鹽城東山精密産業園黨委書記、管委會主席,東山企業管理公司總經理計亞春履職的第一年,也是他也是踐行代表初心使命,堅守責任擔當、感恩奮進的一年。

  一年來,計亞春重點關注、積極帶動上下游産業鏈及中小企業發展,幫助企業分析創新轉型舉措,助力産業升級。“對中小企業來説,從資源、人力資源、科技資源、智力資源各個方面,很難自己實現轉型。”計亞春建議,要發揮國有企業作用,以技術力量、資金實力帶動中小企業創新升級;發揮鏈主企業、龍頭企業作用,帶動中下游企業創新升級;此外,政府應給予中小企業更多的創新扶持,使企業把創新當作第一動力,從而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和發展。

  “我將繼續推動上下游企業在經營上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努力搭建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橋梁,為更多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代表力量’。同時,繼續大力推動所在企業創新升級,落實安全發展,加強環保意識,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履行社會責任擔當,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將企業做大做強,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貢獻。”計亞春説。

  楊鳳輝:打造人才優質成長的土壤

  “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龍頭’在高等教育,但基點卻應該是在基礎教育上。”江蘇省人大代表、泰州市姜堰區勵才實驗學校副校長楊鳳輝認為,在基礎教育階段,除了主課課程外,還應注重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個性潛質、綜合素質,激發學生發展的內驅力、創新力。多年來,楊鳳輝帶領教研團隊開發小初貫通的系列特色創新課程,取得顯著成效。

  在履職過程中,楊鳳輝還針對留守兒童問題,提出關心城鎮留守兒童、加強家庭教育指導的建議,此外,她還提出普法進校園的建議,推動公檢法等相關司法部門和教育部門、社區等聯手開展系列普法活動等。

  “身為一名教育者,我將做好‘領頭雁’,為江蘇的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賦能,為國家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助力,不斷打造自己履職路上的新風景,激活自己教育的新價值,讓自己無愧於省人大代表的光榮稱號與初心使命。”楊鳳輝説。

  周磊:與時代奔跑,保持初心不改

  “不能在前人光環下吃老本,必須幹出一番新的事業,用實際行動續寫‘春到上塘’的傳奇故事。”江蘇省人大代表、泗洪縣上塘鎮墊湖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周磊談起近幾年墊湖村的發展變化,信心滿滿。

  周磊介紹,近年來,墊湖村不斷探索發展新路徑,積極推動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我們通過拆田埂,讓小田變大田,建成萬畝優質稻米基地,打造‘上塘貢米’特色品牌;不斷探索實踐高效農業項目,發展碧根果育苗種植860畝,延伸碧根果産業鏈,涵蓋碧根果成片林、碧根果果實加工等。”他&&,墊湖村還充分利用文化資源和産業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推廣農業産品,做好鄉村體驗游文章。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350萬元。

  “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來辦。”周磊介紹,他還積極創新群眾意見收集渠道,組織村民代表定期開展“黨群建言獻策”“群眾吐槽會” 活動,及時聽取群眾心聲,高效解決大家的急難愁盼。“時代在變,為民服務的初心不改。”周磊説,在今後的工作中,將深入實踐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發揮代&&范作用,不斷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李南丹 報道員:徐新萌 楊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