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人才地圖”實名制統計顯示:2023年,常州共引進各類人才120020人,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人才82179人、技能人才37841人,與2022年同比增長8.44%,再創歷史新高。尤其是引進的大專及以上學歷人才中,35歲以下青年人才佔比達90.01%,常州正逐步成為青年人才最嚮往的城市之一。

  據統計,2021—2023年,3年裏,常州引進人才數量連續增長,分別為105473人、110678人、120020人,尤其是引進的碩博研究生也連續增長,分別為4207人、4717人、6000人;引進市外生源人才分別為63735人、68085人、68328人。

  “十四五”以來,常州引才呈高位增長態勢,且增幅越來越快的原因是什麼?萬幫數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幫”)人力資源部經理楊霞一語道破天機:“與其説是‘引才’,還不如説是‘吸才’。常州正在加快建設新能源之都,新能源産業的崛起,帶動了一批新能源企業的快速發展,‘吸才’之勢水到渠成。”

  近3年來,“萬幫”每年有1000多名員工入職,其中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佔三分之一以上。去年6月入職“萬幫”的吳建雯,是東南大學碩士生,她説:“選擇‘萬幫’,看中常州,是因為這裡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上升空間,無論是工作環境,還是生活環境,都是我嚮往的。”

  “築巢引鳳活水來。我們緊貼城市目標定位引進人才。”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兩湖”創新區人才“蓄水池”功能顯著增強,引才單位數由2022年的5487家增長到2023年的7020家,其中1257家新能源規上企業共引進人才21988人,佔全市引進人才總量的18.32%,在全市引進人才排名前10位的用人單位中,有8家是新能源規上企業;高端裝備集群、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核心零部件集群、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集群排名前三,集聚人才數佔十大先進製造業集群的67.92%,與常州“智造名城”人才需求相匹配。

  為加快優質智力資源集聚,常州連續3年開展“名城名校合作行 創新創業贏未來”活動,由市四套班子領導帶隊分赴省外招賢納才,搭建“供需”橋梁,城市影響力不斷增強,城市“朋友圈”不斷擴大,“青春留常”品牌不斷做強,“人才常州”得到了廣泛宣傳與認可。

  2023年,常州組織各轄市區奔赴上海、成都、武漢、西安、長沙、瀋陽、長春等11個城市的28所高校開展城市宣傳、政策宣講、項目和人才對接活動,推動更多人才智力、創新資源和合作機遇向常州集聚,從安徽、河南、湖北、山東、四川等省外引進的人才均有較大增長,從省外引進的學歷人才46875人,佔引進學歷人才總量的57%。

  同時,舉辦第六屆常州市大學生創業大賽,在哈爾濱、西安和常州分別設立東北、西北和華東賽區,收到參賽項目833個,吸引了海內外171所高校近萬名大學生參賽,進一步擴大了常州的吸引力。

  常州還持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響“青春留常”品牌,形成多元留才合力。常州政企校聯手成立“在常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聯盟”,共同推進青春留常寶典、暢游常州、政策宣講、職業指導工作,更加精準有效地為在常高校畢業生提供服務;2023年組織151名研究生到常州企業開展課題項目研究,推動企業産學研轉化和引育高層次人才;3年建設人才公寓11萬多套,開設“青年驛站”供求職學生免費居住,構築引聚青年人才強磁場。

  時代上汽動力電池有限公司的高志方是從河南鄭州引進的高技能人才。高志方曾獲得廣東省維修電工技師、河南省維修電工高級技師資格證書,還是河南省人社廳組織的機電行業高級技師考評委員會鑒定專家組成員。他目前在時代上汽擔任電氣資深工程師,自入職時代上汽,便享受了“天目湖英才榜”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的補貼政策。他説:“常州不錯,既重視技能人才,政府部門的服務也很周到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