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如何實現上市早、産量高、降成本、促增收……

  看懂一顆草莓背後的科技奧妙

  眼下正是凜冽寒冬,以前只能在春夏季節享用的草莓,近期卻陸續登上人們的餐桌。在冬日陽光下,和家人一同享用一盤果香四溢、鮮紅欲滴的草莓,是冬季裏的小小“浪漫”。其實,一顆小小的草莓,從育種、栽培到加工,背後都有科技力量的支撐。

  上市早、産量高,

  優質草莓品種“江蘇造”

  草莓産業是江蘇重要的富農産業,據2021年的統計數據,江蘇省草莓種植面積約30萬畝,面積和産量均居全國第四位。泰州興化是江蘇省最早種植草莓的地區之一,但近些年來,草莓品種單一、效益不高逐漸成為當地草莓種植戶們心頭的難題,種植面積也從高峰的5000余畝,減少到現在僅1500畝左右。

  “草莓品種大大影響種植戶的收益,興化種植的草莓品種結構單一,在近似時間集中上市,價格上不去,農戶承擔的經濟風險就會很大。”江蘇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副研究員關玲介紹,2023年9月,省農科院專家團隊選定了“紫金香雪”“紫金66號”兩個極早熟、抗病性優良的品種,帶到興化進行試點推廣,為當地種植戶發放生産苗1.8萬餘株。

  彼時栽下的草莓苗,幾個月的時間已經茁壯成長、開花結果。在興化市華創果蔬種植家庭農場的草莓大棚,綠油油的草莓苗長勢喜人,綠葉下綴着一顆顆白裏透粉的草莓,這是農場2023年引進的品種“紫金香雪”。

  日前,該農場的負責人陸才華憑藉“紫金香雪”這一品種在江蘇“紫金盃”優質草莓大賽中獲得金獎。“我看中它上市早、産量高、口感好的特點。”陸才華告訴記者,“‘紫金香雪’很高産,你看這一花序上,已經結了8個果子。9月定栽,11月中旬就進入了盛果期,地頭收購價都能達到50元一斤,水果店點名要。”

  關玲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紫金香雪”産量高,一株苗上至少結三茬果,畝産至少能達到3000斤,按平均售價來算,一畝地産值能達到4.5萬元。“物以稀為貴,‘紫金香雪’這樣的白草莓品種符合消費者想嘗鮮的心理,預計在春節前第二茬果能上架,收購價格還有上漲空間。”

  省勞力、降成本,

  優異栽培技術“提質效”

  一顆優質草莓的養成,種苗是基礎,土壤和技術是關鍵。自2018年起,省農科院草莓創新團隊就在進行草莓高壟半基質栽培模式的研發,經歷4年的研發過程,於2022年在全省進行推廣。

  “高壟半基質栽培模式結合了傳統地面起壟栽培和高架基質栽培兩種模式的優點。”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慶蓮介紹,“一方面,這樣的結構讓高壟半基質栽培模式能夠保溫保水,方便草莓的根係吸收營養;另一方面,高壟半基質栽培模式省工省力、清潔輕便。以往,常規地栽草莓,2個人能管理10個草莓大棚,而高壟草莓2個人能管15個棚,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022年起,省農科院果樹所與淮安漣水合作,實行農業重大技術(草莓輕簡化栽培)協同推廣計劃,針對當地土壤鹽鹼較重、草莓種植困難的問題,試點實施高壟半基質草莓栽培模式。“這一栽培模式在漣水錶現優異,試點的種植農場利用5000元/畝的低成本搭建了約40厘米高的高壟半基質,在品種不變的情況下,畝産值從曾經的不到1萬元,提升到如今的7萬元左右。”王慶蓮説。目前,這一栽培模式已經在全省推廣,包括南京溧水區、浦口區和鎮江句容,並向山東濟寧、煙&等省外地區輻射。

  溫室大棚種植草莓要“提質增效”,綠色防控是另一項不可或缺的技術,目前省農科院正在全省範圍內進行推廣。該技術包含很多方面,首先是選擇抗病性好的草莓品種,從源頭上減少用藥。其次,因為草莓不耐連作,每年都需要處理土壤,增加土壤有機質。另外,還有生物防治技術如以蟲治蟲、以菌克菌等。綠色防控技術不僅能提升草莓品質,更是為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加上一道保障。

  延鏈條、拓市場,

  創新加工技藝“促增收”

  近年來,江蘇省研發生産的草莓加工産品,讓草莓産業鏈得到了進一步延長。“雖然目前大部分草莓被直接鮮食,但加工産品仍有不錯的市場潛力。”省農科院農産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員周劍忠&&,由於水果的采收季節短暫,許多水果未能及時銷售便會腐爛,造成高達20%—30%的浪費。通過將其加工成果幹、果酒、果醬、果汁等産品,不僅可以減少浪費,還能提高産品的附加值,延長季節性水果的市場壽命。

  草莓加工技術,看似簡單,實則涉及複雜的工藝。如零食“凍乾草莓”,不僅要在采收後進行降菌以及護色處理,還需要在冷凍條件下進行乾燥。這一過程耗電量大、成本高昂,計算出最佳凍幹時間,做到成本和品質的平衡,是技術的關鍵所在。

  益生菌發酵草莓汁、功能草莓果酒是草莓加工的另一重要領域。選擇適合加工的草莓品種,與益生菌結合可以生産功能性草莓産品。

  儘管在草莓加工技術上取得了突破,但目前許多由種植戶創辦的中小加工企業,在品牌營銷方面仍面臨困難,難以將産品有效推向市場。不過,江蘇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為草莓加工産品提供了新機遇。周劍忠建議,可以在草莓生産基地做一些草莓特色産品,將草莓加工産品與“農家樂”“採摘游”等鄉村旅游新業態結合,進一步拓寬加工産品的銷路。(楊易臻 張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