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蘇州吳江汾湖高新區(黎裏鎮)三白蕩、元鶴蕩所夾的一片半島區域上,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重要的對外交通門戶——蘇州南站正在加緊建設中。中鐵十四局蘇州南站樞紐項目技術主管劉紅坤介紹,2023年年初這裡還只是一片裸露的工程地基,現在地下工程和地上涉鐵區域建設已完成大半,標誌性的六邊形站房結構清晰可辨,“我們在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産的前提下大幹快幹,項目工地24小時不停工,希望為加快示範區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2023年是示範區建設4周年,也是示範區完成一輪3年建設步入“新三年”建設的關鍵一年。吳江瞄準“走在示範區建設最前列”的目標定位,拿出實幹舉措和實際行動,努力在對接、融入、服務一體化中率先形成標誌性、引領性、突破性成果,加速把示範區“規劃圖”轉化為“施工圖”、落地成“實景畫”。

  以項目突破帶動發展提速,是吳江人實幹的鮮明特徵。無塵車間內,全球最寬的聚酯薄膜生産線緊張運轉,各種智能化設備分工協作,拉膜、收卷、分切等操作一氣呵成……走進省重大項目恒力(長三角)國際新材料産業基地,映入眼簾的是高度智能化的生産畫面,一卷卷厚度從2微米到350微米不等的薄膜成品整裝待發。“多虧屬地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項目建設快馬加鞭!”基地相關負責人、江蘇康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鞠金虎介紹,目前一期功能性聚酯薄膜項目已有一半以上的生産線投産試運行,預計2024年一季度可全部投産,年産量達47萬噸。

  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長三角樞紐節點吳江算力調度中心、長三角工業互聯網創新示範基地等功能&&破土動工,江蘇省海洋信息技術與裝備創新中心、英諾賽科(蘇州)全球研發中心等創新載體建成啟用,中城工業智能製造星艦超級工廠一期、恒力高性能特種工業絲等高端産業項目陸續投産……借助一個個“拔節生長”的高顯示度項目,吳江在做大做強已有四大千億級産業的基礎上,錨定新能源、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和算力、工業互聯網、低空經濟等前沿方向,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刷新示範區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示範度”。前不久舉行的2023吳江投資貿易洽談會上,吳江“一口氣”簽下44個優質項目,總投資約580億元,為示範區“新三年”後續建設積蓄強勁動能。

  實打實的項目,促進産業升級;硬碰硬的改革,加速制度創新。“以前企業融資用‘房子’做抵押,現在可以用‘數據’來貸款。”吳江金帆紡織有限公司近日成功獲得全國首筆以資産數據信息評估獲取的銀行貸款,公司負責人徐金明喜出望外。2023年,依託全國首個工業數據資産登記城市節點——蘇州節點的成立,吳江積極推動金融機構基於企業的數據資産信息開展無抵押低息信用貸款服務,開啟工業數據資産化、價值化的探索新實踐, 有效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立足示範區建設新起點,吳江不斷推出創新性、引領性改革舉措,催生更多具有一體化標識的案例場景。示範區地標性建築項目——水鄉客廳·方廳水院地處上海青浦、江蘇吳江和浙江嘉善三地行政邊界交匯處的核心區域,由示範區執委會統一立項,計劃採用四合院形制,在四角分別設置滬蘇浙皖的主題展示空間。2023年,吳江聯合青浦、嘉善,探索運用委託審批、聯合審批、模擬審批等創新舉措,促成方廳水院江蘇館實現“拿地即開工”,為長三角地區跨域審批拓展了新模式、積累了新經驗。

  強化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吳江用實實在在的成果把示範區的底色——“生態綠色”描繪得更加鮮亮。佇立在吳江與青浦交界的元蕩慢行橋上遠眺,湖面碧波蕩漾,不時有水鳥掠過,留下圈圈漣漪,水清、岸綠的田園風光美不勝收。在吳江、青浦兩地的協同治理下,元蕩實現河湖基本功能全面恢復、生態空間基本修復、水環境質量有效改善、管護機制提質增效,2023年10月成功獲評示範區首個示範幸福河湖。

  讓老百姓幸福感越來越足的,還有“家門口”加速集聚的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徜徉全場景數字化空間,從遠古瞬間穿越到未來,在光影變幻中與名畫“互動”,通過智能算法將個人聲音生成獨特的數字藝術作品……2023年3月啟幕的蘇州灣數字藝術館,帶給市民游客獨特而震撼的沉浸式體驗,成為長三角熱門的文旅新空間。吳江高品質運營蘇州灣大劇院、數字藝術館、蘇州灣博物館等文化地標,持續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推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人文與經濟相融共生。

  在示範區的三個板塊中,吳江面積最廣、人口最多、經濟體量最大,豐厚的“家底”給予這片熱土更多的想象空間。吳江區委書記李銘&&,吳江將把握示範區建設“新三年”關鍵時期,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和有力的舉措,深化滬蘇同城和江浙聯動,聚焦重點區域、重大項目、重大改革接續奮鬥,以更多“走在最前列”的創新成果,全力當好示範區建設的江蘇窗口、蘇州窗口。(李仲勳 周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