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好水養好蝦,好蝦賣好價

  高郵探索羅氏沼蝦生態養殖新路

  12月中旬的一天,位於高郵市送橋鎮的江蘇數豐水産種業有限公司蝦苗發苗室裏,四五位工作人員一大早忙着給氧氣袋充氧、灌水、裝苗,從這裡培育出的羅氏沼蝦(高郵大蝦)種苗將發往全國各地。

  從1990年第一隻羅氏沼蝦出塘,到創樹高郵生態大蝦地標性品牌,33年來,高郵羅氏沼蝦養殖産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粗放到精細、從污染環境到環境友好,走出了一條“生態化、品牌化、全産業鏈”發展之路,如今養殖面積近10萬畝。

  傳統粗放的養殖模式導致水體污染嚴重,不僅影響蝦的生長,還造成虹彩病等病害高發。此外,由於品種選育不當,“只吃不長”的“鐵蝦”比例較高,也影響了養殖戶的收益。近年來,高郵徹底改變原先“高蛋白、高密度、高投放”養殖模式,通過技術改進和模式創新,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轉型新路子。

  養好蝦首先得有好苗。“我們通過收集優質種質資源,大規模構建家係進行新品係選育。”數豐水産公司董事長楊國梁介紹,借助種質資源庫,數豐水産利用多性狀複合育種技術,選育出的新品種個頭大,也有效降低了病害發生率。今年,數豐水産被農業農村部命名為“國家級江蘇高郵羅氏沼蝦(高郵大蝦)良種場”,這也是揚州首個國家級羅氏沼蝦良種場。

  科技賦能,讓生態養殖綠色又高産。近年來,江蘇裏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在高郵、廣陵等地開展小龍蝦—水稻—羅氏沼蝦生態種養模式試驗示範。“水稻栽秧後,將羅氏沼蝦種苗投入稻田。我們在稻蝦田環溝4個角安裝水車式增氧機,根據羅氏沼蝦攝食情況適當投喂顆粒飼料並定期調查。”該研究所寇祥明研究員介紹,養蝦所産生的氮磷等可作為水稻的部分養分來源,而水稻田為蝦苗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蝦一般在10月中下旬起捕上市,隨後收割水稻,可以説兩者生長收穫期相匹配。記者了解到,該模式下實現了羅氏沼蝦與小龍蝦錯峰上市,解決了生態健康養殖技術方面問題,目前畝純效益在2000元以上,較常規稻麥種植效益提升3—4倍。

  養好蝦之外,還要揚名做推廣。“近兩年來,我們通過現場觀摩等方式,引導養殖戶轉變觀念、改進技術,不斷深挖産品價值內涵,舉辦高郵大蝦旅游美食節等系列活動,採取‘旅游+’‘生態+’等模式,推進多個産業深度融合。”送橋鎮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羅軍介紹。目前,高郵大蝦養殖面積佔全國的1/5、全省的3/5,産出規模全國第一;擁有保種繁育企業19家、産業鏈上下游企業100余家;年産值40億元,養殖戶戶均年收入近15萬元,帶動近10萬人就業,真正實現了“好水養好蝦,好蝦賣好價”。(王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