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年終,無錫的商業市場格外熱鬧。新近開業的梁溪區紅船場園區、濱湖區萬象匯綜合體人氣很旺,數量可觀的品牌首店吸引不少市民前去打卡。不光是這兩個項目,現在無錫各個板塊在商業街區、綜合體的新建升級中,都把引進外來品牌首店作為最大“賣點”,但逛遍這些街區、綜合體,你會發現,引入的品牌都“似曾相識”,叫得響的本土品牌少之又少,長此以往,不利於發揮新型消費的牽引作用,也不利於城市軟實力的提升。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推動消費從疫後恢復轉向持續擴大,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首店經濟被視作激發城市商圈活力、培育壯大新型消費的新引擎,包括無錫在內的很多城市都把引進不同層次首店的數量作為衡量區域消費活力的重要指標。目前在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工作中走在前列的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都提出要做大首店經濟、集聚全球潮流品牌,形成“買全球、賣全球”的消費格局。

  首店就是品牌在某一區域的首次亮相,總體來看,首店多由新消費品牌衍生出來。新消費品牌顧名思義是滿足消費新需求的品牌,驅動的主要是體驗型、個性化和精神滿足性消費,增長空間更大。以北京為例,目前已形成300余家新消費品牌企業庫,石頭科技、泡泡瑪特等新生力量年度收入均接近或超過50億元。新消費品牌往往與數字經濟、智能製造等互相交織,能帶動新興産業發展、助推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此外,基於高曝光度、快成長性等特徵,新消費品牌還會成為所在城市的“代言人”,比如重慶江小白、長沙茶顏悅色、鄭州蜜雪冰城、深圳喜茶等,為城市增添了不少美譽度和吸引力。

  今年,茶顏悅色、茉莉奶白、Pull-Tab拉環咖啡等一批網紅品牌陸續進駐無錫,都曾掀起不小的排隊打卡潮。但放眼看去,無錫本土叫得響的新消費品牌少之又少。在福布斯、新茅等知名第三方機構評選的中國新銳品牌Top100、新消費品牌百強等榜單上,都難覓無錫品牌的身影,上海、廣州、深圳和杭州等城市是新銳品牌的集聚地。隨着交通便利度的提升、社交媒體滲透性的加深,對無錫等資源集聚能力有限的城市來説,一味“抄作業”引進的首店,很多都是頭部城市輸出的品牌首店,對消費者的吸引力自然會打折扣。從長遠考量,還是要着力打造本土新消費品牌,用城市的獨特稟賦個性為品牌賦能,讓品牌與城市相互成就。

  無錫民營經濟發達、商業氛圍濃厚、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加之地處長三角幾何中心,城市生態環境好,完全可以在打造本土新消費品牌、發展首店經濟上有更大作為。應充分挖掘無錫的商業、科技、文化等資源稟賦,設立專門的新消費産業基金,搭建新消費品牌集聚發展&&,扶持本土新消費品牌成長,並支持這些品牌走出無錫“開疆拓土”。比如,很多新消費品牌都誕生於餐飲領域,隨着健康理念的普及,消費者更在意如何吃得健康,滿足亞健康一族需求的特殊食品有着廣闊的市場,江南大學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連續5年排名世界第一,這是無錫打造食品領域新消費品牌的寶貴資源。商務、市場監管等部門不妨聯手江南大學、行業實力企業,通過政産學研合作打造一兩個特殊食品領域的無錫知名品牌。甜而不膩、回味悠長的錫幫菜俘獲了眾多游客的味蕾,無錫的王興記、三鳳橋、真正老陸稿薦等老字號,品牌知名度高,且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完全可以“老樹發新枝”到更多城市開出首店。

  培育本土新消費品牌,政府部門還要創造機會讓企業站“C位”。展會是增加企業曝光度的有效途徑,可以謀劃召開無錫新消費品牌發展大會,在會上發布無錫新銳品牌榜,對上榜企業給予一次性資金獎勵,對在市外開出首店的給予不同程度跟獎,以此推介無錫新消費品牌,並鼓勵品牌做大做強。(石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