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積累,我國汽車産業從跟隨到引領,正處於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發展趨勢下,江蘇省常熟市打出“全”“轉”“延”“攀”四手牌,推動汽車産業向高而攀、逐新而行,崛起千億級汽車産業創新集群,奮力打造汽車産業高質量發展強力引擎。

  全鏈條布局打造優勢産業。10月31日,伴隨着一輛攬勝極光L緩緩駛下生産線,奇瑞捷豹路虎汽車有限公司完成了第50萬台整車的生産製造。作為常熟首家整車企業,該公司在2012年落戶,是國內首家中英合資的高端汽車企業,擁有世界先進的全鋁技術、全車輕量化技術以及完整的供應鏈質量可溯源系統。

  在整車企業的輻射帶動下,常熟汽車産業迎來發展黃金期,一大批汽車零部件企業扎根落戶,涵蓋動力系統、控制系統等6大門類,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等6大領域,逐步形成了完備的産業梯隊和上下游循環體系。

  産業鏈上“群星”閃耀:華東汽車在特種押運車、軍用後勤車市場佔有率國內第一;重塑科技動力系統産品累計銷量居國內第一;捷氫科技自主研發燃料電池搭載的車型數量居國內前列;治臻新能源金屬雙極板市場佔有率超95%、居國內第一等。

  轉型升級競逐新賽道。緊抓汽車轉型升級機遇,常熟企業奮勇向前,不斷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作為特斯拉中國工廠的汽車立柱的供應商,常熟汽飾集團深耕汽車內外飾零件領域,持續創新突破開發新産品,2021年自研的智能座艙“智享未來1號”亮相上海車展,2023年第三代智能座艙亮相廣州車展,實現傳統內飾向智能座艙的華麗轉身。

  2023年,豐田位於常熟的在華最大研發基地“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更名為“豐田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主攻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電動化、智能交通等新技術。如今,常熟的汽車領軍企業穩步前行,300多家中小企業也不甘落後,主動適應新形勢,以轉型升級踏上高質量發展浪潮。

  補鏈延鏈強鏈鍛造産業韌性。江蘇正力新能電池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生産的高能量密度、高功率電芯及PACK電池包是廣汽傳祺新能源E9電芯性能高超的“秘訣”,並創造了蘇州四分之三的動力電池産能,今年前三季度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國內第十。

  助力企業做優做強,常熟以培育“鏈主”企業為核心,以一個個鏈長串起一家家企業、一條條産業鏈,統籌要素資源、解決困難問題,不斷延伸産業鏈深度、拓展産業鏈廣度。目前,常熟集聚電驅動、電池和電控“三電”企業104家,動力系統總産能超30GWh、佔蘇州總産能87%,尤其是在動力電池材料生産領域,阿科瑪等企業生産的鋰電級PVDF佔全球市場的95%,新泰等企業生産的六氟磷酸鋰等關鍵材料市場份額全球前五……這些企業抱團取暖、互相成就,吸引了東威、捷勝等鋰電池隔膜、銅箔龍頭等龍頭企業落戶,帶動強鏈補鏈延鏈,不斷提升汽車産業抗風險能級。

  科創製造融合賦能勇攀高峰。近年來,常熟創建4個與汽車零部件相關的國家級示範基地、15個重大科技創新&&、63個企業研發檢測創新&&,構建了産業創新基地、公共創新&&、企業技術中心有效協同的産業創新載體體系,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勇攀産業高峰。同時,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中金上汽汽車産業基金,主要投向汽車、零部件和汽車後服務等科技領域;&&“深化科技創新與先進製造融合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6)”,推動更多“科創之花”結出“産業之果”。

  科技、人才、資金、載體,四位一體的創新生態已形成,企業“攀高逐新”正當時。常熟汽車産業研發營收比達3.08%,技術人員超7600人,規上企業實現“智改數轉”全覆蓋,科創製造融合初見成效。(郭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