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充滿韌性的中國經濟促使大批德企在江蘇“一投再投”——

  擋不住的市場 攔不住的增長

  “我們計劃再建一個‘克朗斯太倉’”“半年時間我們提前完成了整年的銷售計劃”……日前,在“德企之鄉”太倉,記者從不少外資企業那裏聽到了令人欣喜的消息。

  一大批德資企業用果斷投資、不斷增資的實際行動,表達了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和對江蘇投資環境的肯定。今年1—11月,太倉引進德資新項目32個,註冊外資1.01億美元。這些德企在中國市場收穫了什麼?為何要持續深耕中國市場,在江蘇“一投再投”?

  擴資建廠,

  他們的車間很繁忙

  在克朗斯集團太倉工廠,記者看到一個個形態各異各司其職的大型設備組成了液態食品的整個生産線,這些生産線正是克朗斯的産品。

  克朗斯是全球領先的設備及系統製造商,2004年,克朗斯在太倉投資建立了克朗斯機械(太倉)有限公司。“以前我們説自己是隱形冠軍,現在我們的全球訂單額已超過50億歐元,是‘顯性冠軍’了,今年在太倉的業務也將實現約30%的增長。”克朗斯中國區負責人王加成告訴記者,“在中國市場,和我們合作的廠家眾多。實際上,我們一直在擴張規模,你現在待的地方是我們的四期工廠,這地方已經很擁擠了,所以今年5月我們在太倉啟用了一個新的分廠,進一步擴張了我們的産能。”

  “未來,我們將繼續根植太倉,增資擴産,計劃再建一個‘克朗斯太倉’,克朗斯的生産面積和本地製造體量,在2030年將會比現在至少翻一番。”王加成説。

  全球每兩輛新車中就有一輛使用博澤的産品。在太倉博澤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可以看到各種汽車品牌的logo。“不同logo&&這條生産線的産品是為不同汽車品牌生産的。”商務總監Tomas Herman告訴記者,1996年博澤開始進入中國市場,2014年來到太倉,在太倉設立了太倉博澤汽車部件有限公司和太倉博澤驅動系統有限公司,集中了車門系統、座椅系統、電機驅動三大事業部的業務製造和創新任務。其中,太倉博澤汽車部件有限公司是博澤集團在亞洲地區最大、全球第三大的工廠。“預計今年太倉工廠的銷售規模30億元,有10%到15%的增長。”Tomas Herman説。

  克恩-裏伯斯(太倉)有限公司是入駐太倉的第一家德資企業。該公司關務與稅務部部門經理陳歡歡説,“德國財政年度是從7月1日開始到第二年的6月底,這樣來看的話,我們到今年年底已經把整個年度的計劃提前完成。也就是説,半年把一年的活都幹完了,所以每次開會時老闆都樂呵呵的。”

  談起公司這些年的發展變化,克恩-裏伯斯中國業務集團高級副總裁、中國區代表範西蒙感觸頗深:“30年間,克恩-裏伯斯在太倉進行了11次增資,員工從最初的6人發展到近1000人,400平方米的租用廠房變成了6萬多平方米自建廠房,年産值達10億元。”

  契合需求,

  中國市場前景廣闊

  博澤等德企擴大投資、銷售額的增長來自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的熱銷。

  “一方面,很慶幸我們傳統的産品在新能源汽車上依然有需求。另一方面,我們也在不斷研發更適合新能源汽車的創新産品。”Tomas Herman説,“比如油車有內燃機,行車過程中車內本身有噪聲,其他微小的聲音消費者以前不太在意,現在新能源車沒有內燃機,消費者對車裏面的噪聲就會更敏感,這對我們的産品提出了聲學品質方面的新要求。現在還有匹配自動駕駛的新型座椅需求,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大趨勢之下,座椅已成為提升汽車舒適體驗的關鍵因素之一。由博澤中國團隊主導研發的零重力座椅産品,已經在太倉工廠投入量産。此外,新能源車所用的零部件,相較傳統油車有更高的輕量化需求以改善電池續航表現,這也對我們的産品和製程創新提出了新挑戰。”

  “近幾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和自主品牌車企都有可喜的變化。中國作為全球最廣闊的市場,具有無限創新潛力和活力,對能夠引領未來出行的前沿科技産品有着巨大需求,我們對中國市場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他説,隨着越來越多中國的汽車生産商走向全球,博澤的産品也跟着出口海外。

  面對中國消費市場的變化,克恩-裏伯斯也在不斷推出新産品。例如,電車上的剎車模擬器,就是為了給電車的駕駛者提供和燃油車相類似的剎車感覺。面對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發展,克恩-裏伯斯推出了雙極板和空氣箔片軸承。

  對於服務消費這個領域,王加成有一肚子的話。“克朗斯新成立了一個單獨的數字化部門,投了不少錢,正是為了把握未來賽道。”他説,“疫情後,一些消費習慣、消費偏好變得更強烈。大家追求低糖無糖的健康産品,所以近來我們無菌線的市場就很好。因為相比熱灌線,無菌線能真正做到吹瓶—灌裝—封蓋的全流程無菌,更容易保持産品的口感和新鮮度。”

  多重利好,

  激發滾雪球效應

  要造一輛汽車,不出太倉就能找到70%的零部件。因為,近500家德企集聚太倉,其中七成與汽車相關。這樣的産業集群優勢,使得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駐足,引發滾雪球效應。

  太倉南京路上集聚的德企集中在汽車部件及高端裝備製造,例如克恩-裏伯斯和慕貝爾都是聯合電子的上游供應商;海瑞恩與克恩-裏伯斯、聯電等則是上下游關係……“對面的威爾斯是我們的材料供應商,材料直接通過一個走廊就運到我們的車間了。他們也是我們德國總部的材料供應商,所以公司的前總裁當年要把他們引到太倉來。”陳歡歡説。

  同樣在太倉落戶的德企埃馬克是一家全球排名前十的機床企業,其生産的機床主要服務於汽車零部件製造。受益於長三角的汽車産業集群,華東地區是埃馬克在中國最大的市場,佔比40%。2022年以來,約55%的訂單來自新能源汽車,而在2020年之前,還不到10%。

  在王加成看來,所有擴資的舉動都説明克朗斯在本土生産製造的能力越來越強,從最初的生産零部件,到幾年前開始生産整機,同時建設無菌實驗室、創新中心、工程中心等,克朗斯在中國從銷售到技術到生産運營的能力變強了,“我們有幸服務於消費這個行業,今年我們能有兩位數的增長規模,得益於技術創新。”

  政策的利好也給這些外企帶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太倉德企以家族企業為主,AEO政策為百年老企業注入了新活力。”陳歡歡説,“我們已經取得海關AEO高級認證資質,客戶投訴率、産品差錯率等均大幅下降,通關時間壓縮50%,企業開拓新市場的競爭力大大增強。”

  在益技歐電子器件(中國)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一批輻熱爐盤即將從工廠出貨發往海外。這是一家生産商用和家用電器零配件的製造型德企,目前在手訂單飽滿。訂單的增長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成本。在太倉海關指導下,益技歐選擇通過加工貿易方式開展業務。加工貿易下進口的原材料可以享受保稅政策,企業可以減少資金佔用,有更充裕的流動資金投入到日常運營中,提升競爭力。不僅如此,海關原産地證書也為企業穩住海外“朋友圈”助了一臂之力。“現在在辦公室裏申領、打印原産地證書,點擊‘申報’按鈕發送原産地證書電子申請,系統審核申請資料無誤後,一分鐘後就收到了‘審核通過,可以領證’回執。”該公司供應鏈總監劉英説。(宋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