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京大中小學連日來積極開展國家公祭日主題活動
繼往開來、永志不忘,吾輩當自強
“亙古浩劫,文明罹難,百年悲嘆,警鐘鳴響。”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現場,南京市中華中學86名學生齊聲朗誦《和平宣言》,字字鏗鏘,將和平之聲傳到每個人心靈深處。
今年是中華中學的同學們第三年作為全國青少年代表,在國家公祭儀式上朗誦《和平宣言》。中華中學為此專門組建朗誦隊,有200多名學生報名。“我的父母都是軍人,受到他們的影響,我從小就深知和平的不易,格外珍惜現在的生活。”領隊老師之一、中華中學德育處主任濮陽康和介紹,“在課業繁忙的情況下,學生們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嚴格訓練,學校做好各方面後勤保障。訓練中,學生們集中閱讀《公祭讀本》、學習朗誦與禮儀課程、觀看相關史實紀錄片、實地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
13日,在中華中學校園裏,全體師生為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低頭默哀。“今日之祭奠,不只是民族的悲愴,更是歷史的告誡。告訴每一個中華兒女,國恥在心、重任在肩,吾輩當自強。”中華中學校長朱徵説。
連日來,南京市各大中小學通過多種活動,引導廣大師生牢記歷史、珍愛和平。
13日,南京市中山小學舉行“勿忘國恥 圓夢中華”國家公祭日主題活動。六(3)中隊38名少先隊員手捧白花,齊聲誦讀《和平宣言》。領誦員於佑澤説:“歷史不應該被忘記,作為少先隊員,我們要好好學習,好好鍛煉,如《和平宣言》中所説的一樣,繼往開來,永志不忘。”中山小學黨總支書記紀玲&&:“歷史的苦難不能忘記,先輩的犧牲不能忘記。今日,在場之少年;明日,中華之青年。你們必將是民族復興的先鋒力量。”
“舉行國家公祭儀式,以國家之名祭民族之殤,時刻警醒我們不忘民族曾經的苦難,更是對今天的我們前行的鞭策。”11日,在南師附中秦淮科技高中的主題晨會上,歷史教研組蔣彬老師帶來了主題演講,“和平是要爭取的,和平是要維護的,國家富強是需要千千萬萬中華好兒郎奮鬥的。我們更要腳踏實地努力,認真刻苦學習,一步一個腳印,埋頭苦幹,用實際行動為國家富強增磚添瓦,增強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
11日,南京大學附屬中學學生代表們在南京大學“拉貝日記與和平城市”團隊成員王澤森帶領下,走進拉貝故居進行尋訪。在這裡,約翰·拉貝憑藉一顆赤誠之心,拯救了600多名難民的生命。一件件當年的物件、一份份圖文資料,讓南大附中的學子們更加直觀地“走”進那段歷史。
“拉貝日記與和平城市”項目帶隊老師、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主任陳民教授介紹,該團隊成立於2021年,成員覆蓋南大外國語學院本碩博3個學段,團隊足跡遍及國內外6座城市,開展和平教育課程與活動30多場,涉及全國10個省份,覆蓋2萬餘名青少年。
南大附中黨委書記李海燕&&:“希望同學們通過親歷者講述以及文字、物件、資料等載體,直觀立體感受歷史,對和平抱有信念和追求,勇當歷史的傳播者、參與者。”
12日,南京全市小學思政教師們在南京市月華路小學參加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讀本(小學版)》教學研討活動。課例展示階段,月華路小學老師林慧執教《浴血守城》,借助大量史實資料、音像資源,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帶領學生“走進”86年前的南京城,認識了一位位築起血肉長城、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南京市東山小學徐廣凱老師在執教的《珍視和平》一課中,通過對南京大屠殺歷史遺跡、文物、文學作品等歷史記憶的追問,讓學生明白以史為鑒是為了昭示未來,在學生心中播下和平的種子。
如何通過課程將這段歷史真實地傳遞給每個學生,培育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南京市江寧區教研室教研員方崢嶸&&:“要從歷史與德育的關係出發,引導老師們探尋歷史主題教學的德育力量。我們在課堂中要引導學生透過歷史現象、歷史事實去追尋其背後的價值和精神。同時,我們還要在對歷史的深刻體驗中,探尋走向未來的智慧。”
13日,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助理研究員徐一鳴在國家公祭日主題活動中為學生講述南京大屠殺期間的金陵大學往事。她通過當年金大教職工們奮不顧身保護難民的故事,勉勵同學們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共同為人類和平作出貢獻。延續多年傳統,歷史學院師生還走進游府西街小學、金陵華興實驗學校等南京中小學,同時在線上為雲南、貴州、寧夏等地中小學生遠程授課,講述南京大屠殺歷史,呼籲新時代青少年珍愛和平、奮勇爭先、開創美好未來。
13日,河海大學在校內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清涼山叢葬地舉行悼念活動。師生代表身着素裝、胸戴白花、手持菊花,面向紀念碑列隊肅立,齊聲高唱國歌,國歌唱畢,隨着防空警報拉響,全場默哀。公祭日前後,河海師生自發組織一系列悼念活動,一隻只親手折成的千紙鶴寄託對遇難同胞的哀思。
12日,南京師範大學師生在隨園校區舉行“銘記歷史 祈願和平”國家公祭日主題活動。南師大隨園校區所在地曾是南京國際安全區,在1937年冬天守護了數以萬計的婦女兒童。活動當日,在100號樓前的大草坪上,上百名南師學子列隊秉燭,表達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的深深追思。
13日早晨,《和平宣言》誦讀聲劃破校園的寧靜,中國藥科大學江寧校區700余名師生身着深色服裝、胸前佩戴白花靜靜肅立,以身體做筆勾勒出“12·13”及“和平”字樣。在該校圖書館內,書架上擺放着南京大屠殺慘案相關主題圖書200余冊。圖書館負責人介紹,這些圖書將在圖書館二樓大廳長期展出,同時會在微信公眾號進行專題推薦,方便全校師生深入了解這段不能忘卻的歷史。(葛靈丹 楊頻萍 程曉琳 葉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