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交通優勢激活區域發展優勢、帶動産業競爭優勢——長三角交通打通更多“無形之路”

  日前,滬寧沿江高鐵江陰站又上央視了!這次是央視新聞頻道《朝聞天下》,聚焦“軌道上的長三角”給百姓生活帶來的變化。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江陰站累計發送旅客超41萬人次,到達旅客超40萬人次,日均發送旅客近6500人次,其中單日最高客流已破萬。“軌道上的長三角”正呼嘯而來,便捷的交通讓一體化更緊密。

  互聯互通 “近鄰”變“緊鄰”

  9月28日,滬寧沿江高鐵開通運營,沿線江陰等區市正式融入滬寧“一小時交通圈”。“高鐵直通,終於能趕上熱騰騰的‘團圓飯’了!”江陰高新區一家高新技術企業的何效歡欣不已。到江陰工作6個年頭,他和一大批同事們為省時、省錢,靠“搭車”過着“雙城”生活。

  高鐵通車,讓像他這樣因工作需要經常往返於江陰和上海的“長三角打工人”,節約了大量時間成本,跨省辦公、“雙城”生活也變得愈發舒適輕鬆。

  一條鐵路、一座車站、一路暢行,圓了江陰的高鐵夢;對於無錫這個擁有水陸空、軌道交通等綜合交通體系的交通樞紐名城來説,深度融入“滬寧一小時高鐵圈”,對於提升城市的區域影響力和競爭力意義重大。

  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讓人們出行更便捷,也讓“近鄰”變“緊鄰”,但一體化發展除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要的是打通“無形之路”。

  多元發力 打通“無形之路”

  交通先行,一通百通。

  今年以來,關於“打通”“首創”的利好消息接踵而至:8月30日,助力上海洋山港首次啟用“一箱制”模式出口國産新能源汽車,無錫成為長三角區域首個擁有上海前置海事監裝功能的鐵路站點的城市;首趟籠車內貿班列正式開行,籠車國際聯運班列正式首發……目前,無錫市已穩定運行無錫南站—上海港海鐵聯運“天天班”,及無錫西站—上海港、宜興北站—上海港/寧波港海鐵聯運班列,“三站三線”海鐵聯運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今年1月至11月,無錫完成海鐵聯運集裝箱發送量3.90萬標箱,同比增長25.6%。

  空海鐵“三位一體”,多元發力。無錫聚焦機場、港口、鐵路三大樞紐,以交通優勢和物流體系激活區域發展優勢、帶動産業競爭優勢,聚力“雙聯雙提”、投身“一帶一路”、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快馬揚鞭、蹄疾步穩。

  再過半個月,輻射無錫、蘇州兩個萬億城市的無錫碩放機場即將迎來開航20周年的日子。如今,選擇這裡作為航班的出發地和目的地逐漸成為蘇南旅客的第一選擇。“無錫碩放機場比虹橋機場更近,而且有機場專線,方便又安全。”在蘇州市吳江區工作的易先生説,前幾日,他有幸成為機場今年的第800萬名乘客。

  今年以來,隨着區域協同發展進程加快,共建無錫碩放空港樞紐亦是跑出“加速度”。全省首條開進機場的跨市域毗鄰公交線路——蘇錫公交1號線開通;新增2條至蘇州的機場定制客運專線;碩放機場蘇州高新區城市候機樓啟用……至此,蘇州市區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交通換乘樞紐均設置站點直達機場,每日班次達42班。無錫地鐵3號線和蘇州地鐵3號線銜接正加快推進,通過軌道銜接,將進一步便利市民的“城際生活”。

  共建共享 服務“國際航運中心”

  伴隨陸上時空距離的全面拉近,水運一體化也讓長三角通江達海的輻射力進一步增強。“2023年1—11月,無錫新安港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38.02%。通過太倉港‘水水中轉’直抵無錫新安港,平均1小時內完成海關通關手續,24小時內可供應無錫本地市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無錫—太倉”一單制區域聯動模式,就相當於將上海港集裝箱碼頭、場地延伸至無錫新安港,實現無錫與上海物流上的互聯互通、共建共享。

  各港口與長三角江海港口的聯動日益頻繁。如今,無錫(江陰)港、無錫內河港至太倉港、上海洋山港、上海外高橋港等江海河聯運穩定運行,“江陰—寧波”點對點直航也於今年4月開通;11月20日,“宜興港—江陰港”集裝箱班輪實現首航,開闢無錫、宜興內河集裝箱支線,為腹地企業打造穩定高效新運輸大通道……

  港口“朋友圈”不斷擴大,目標“百萬標箱”強港,無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腳步愈發堅實,當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要支撐,服務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願景正在照進現實。(徐兢輝 陳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