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下午,“勿忘國恥,圓夢中華”學術研討會在江蘇南京舉行,旨在通過學術交流、研討,進一步推進抗戰史、日本侵華史和南京大屠殺史的研究,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50余位專家學者參加此次會議。
“期望江蘇省社科界持續深化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深度挖掘史料、擴大研究範圍、創新研究方法、加強跨學科的交流、構建理論體系,實現學術研究的範式轉化。同時加強國際對話和國際傳播,向世界講述南京大屠殺的真實歷史,批駁日本右翼分子的謬論,讓南京大屠殺真正成為世界記憶,在銘記大屠殺歷史中謀求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江蘇省社科聯學會部魚雪萍主任在致辭中説。
本次研討會上共有13名學者先後進行發言交流。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孫宅巍運用量化分析方法,通過統計日軍在不同地點進行的872次屠殺、西方人士記錄和報告的599件日軍暴行以及蒐集、整理出的77名中國遇難軍警名單這三組數據從三個層面揭示了南京大屠殺的真相。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陳海懿通過挖掘日內瓦“國聯和聯合國檔案館”藏檔,論述國聯有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的資料,並展望了這批庋藏在日內瓦的侵華日軍暴行資料的學術價值。
江蘇省歷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楊穎奇將南京大屠殺研究與愛國主義教育結合起來,強調要繼續挖掘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史料,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時不能忘卻大屠殺前南京保衛戰的英烈。他&&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不能忘卻,但更要面向未來,珍愛和平。
江蘇省中國近現代史學會會長、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張連紅教授從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緬懷先烈、傳承記憶、激勵人們努力奮鬥等多個角度闡述每年舉行“勿忘國恥,圓夢中華”學術研討會的必要性。他説:“在南京大屠殺史許多重大問題上,包括實證研究和歷史記憶研究在內的相關研究依然存在空白點,研究工作依舊任重道遠。期待有更多年輕學人繼承老一輩學者優良學術傳統,加入到南京大屠殺史研究隊伍中來。”
本次研討會由江蘇省社科聯、江蘇省中國近現代史學會、江蘇省歷史學會、國家記憶與國際和平研究院、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南京大屠殺史研究中心聯合主辦,江蘇省中國近現代史學會承辦。(邱冰清 袁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