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關係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在蘇州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食品安全工作始終是一項事關全局、十分重要的內容。

  素有“人間天堂”美譽的蘇州,是人口大市和經濟大市,也是食品生産和消費大市,食品生産經營主體數量和産值均居江蘇省前列,全市現有食品生産企業1391家,食品小作坊517家,特殊食品生産企業17家,持證食品經營主體20萬餘家。網絡訂餐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約4.5萬家,日訂單合計超過160萬單。

  近年來,蘇州市緊緊圍繞“讓人民吃得放心”的工作目標,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為契機和抓手,向實、向新,不斷完善食品安全工作機制,持續強化食品安全監管措施,加快建立科學完善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蘇州連續兩年在全省食品安全考核中獲得優秀等次,“食安蘇州”高質量發展的活力躍然眼前。

  向實:牽住“國創”牛鼻子 全面夯實食品安全

  蘇州市把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作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抓手,把創建工作納入市委重點工作安排,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久久為功,持續推進。

蘇州市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督導點評會

  ——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市委副書記、市長任組長,市政府三位副市長任副組長,33個市級部門和10個縣級市(區)組成的創建領導小組,組建創建工作專班,高規格部署推動。

  制定印發《蘇州市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實施方案》《蘇州市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主要職責與工作制度》等文件,明確35項創建工作任務、12項提升行動和200余條具體舉措,制定創建督導工作方案,壓緊責任、壓實工作。全市8937名市、縣級市(區)、鎮(街道)、村(社區)級包保幹部,分別包保16.1萬家食品生産經營主體,定期組織覆蓋全市域、全過程、各業態的督導檢查。全市重點食品企業全部配備食品安全總監,企業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得到強化。

  ——堅持全鏈條監管。蘇州精心構建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的全過程全鏈條管控機制,為全市老百姓打造安全安心的最強支撐,提供食品安全最優保障。

  全市食品生産企業自查率、自查報告率、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監督抽考覆蓋率、合格率均達到100%。全市大型食品生産企業100%通過HACCP質量管理體系認證,135家規模以上食品生産企業通過相關質量體系認證。制定《蘇州市食品銷售者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指南》,食品銷售者風險分級動態管理覆蓋率100%,

  圍繞食品安全重點環節、重點品種,緊盯食品違法案件高發的領域,持續開展專項整治,保持打假治劣高壓態勢。開展食品安全“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行動,累計排查相關主體23.29萬家次。創建以來,市場監管部門查處食品普通程序案件9318件,罰沒款2840萬元,市場監管總局和省市場監管局掛牌督辦案件4件,數量位於全省前列。

  ——配足經費、配強隊伍。為了全力創成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推動蘇州市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再上新的&階,蘇州不斷加大保障經費投入。

  統計數據顯示,蘇州市本級及各縣級市(區)政府持續增加食品安全工作經費預算,全市每年食品安全工作經費預算超過1億元。市財政同時給予創建工作經費1600萬元,各縣級市(區)政府相應增加預算,為全市共創共建提供了堅實保障。

  97個鎮(街道)、開發區設立98個食安委及食安辦,1904個村(社區)設立食品安全宣傳工作站,食用農産品已實現鄉鎮網格化監管。

  向新:加大技術創新賦能 發揮示範引領效應

  面對面廣量大的監管主體,蘇州市加大檢驗檢測、智慧監管等方面投入,為日常監管提供基礎保障和技術支撐。特別是在智慧監管方面,推廣使用蘇食安綜合監管、蘇源e碼通、檢測聯盟數據共享等信息化&&,實現食品生産經營主體智慧監管廣覆蓋、食用農産品全程可追溯、校園食品安全隱患早消除。截至目前,通過智慧監管系統累計檢查食品生産經營單位42萬家次,檢查數據達5037萬條,歸集全市農業農村、衛健、市場監管、糧食、海關等部門抽檢數據80萬批次,記錄進銷貨數據6301萬批次,快檢數據1199萬批次。

  在蘇州市吳江區蘇州頂津食品有限公司車間內,我們看到,一個個透明的功能島裏,機械臂正熟練地把多個原料和試劑準確地放進無菌灌裝發生器,自動化小車在成品車間和數字倉庫之間往返,一個智能化的“飲品鑄造工廠”井然有序地運轉。

  “對食品企業而言,價格波動、同行競爭等都不是致命的,唯一能打垮企業的就是食品安全事件。”該公司食品安全總監曹燦説,用風險管控清單壓實企業主體責任,並運用新技術、新設備進行智慧化生産,企業食品安全“護城河”得以持續鞏固。

  “伴隨着食品安全‘兩個責任’持續落實,吳江區食品産業鏈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吳江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沈學萍介紹,吳江作為全國發展強勁活躍的産業高質量標杆區,推進區域食品産業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有利於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有利於推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産業高質量發展、一體化發展。目前吳江汾湖開發區食品産業園吸引了統一、益海嘉裏、丹尼斯克、盒馬、瑞幸、佳格、和路雪、頂津、味全等一批行業領頭羊企業入園集聚。

  伴隨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的一系列戰略、&&、政策、舉措落地,蘇州食品産業呈現了出蹄疾步穩、高亮紛呈的發展態勢。截至2022年底,全市規模以上食品企業共202家,工業總産值833 億元。全市成功培育佳禾食品(植脂末及咖啡製品)、歐福蛋業(蛋製品)、味知香(預製菜)、亞香股份(食用香精香料)、金宏氣體(食品添加劑)、保麗潔(商用油煙凈化設備)等6家食品相關企業在國內上市。

食品安全宣傳進校園

  校園食品安全關乎廣大師生健康平安,一直是政府部門監督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蘇州市利用信息化手段把控關鍵環節、提高管理效能,融合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和信息化系統,打造“後廚操作可觀、食材來源可溯、食安管理可查、誠信承諾可示、餐飲服務可評、師生有獲得感”全方位的“六大陽光”學校食堂,加強校園食品安全社會監督與共治,有效防控重大群體性食品安全事件發生。

  在蘇州市吳江區楊嘉墀實驗學校學生食堂,窗明几淨的環境、食材留樣櫃以及分佈於廚房各區域的實時監控畫面,一目了然。

  “工作中,我們不斷完善、升級系統功能,強化校園食品安全靶向監管。”吳江區市場監管局韓依依介紹,今年來,吳江區市場監管局將“互聯網+明廚亮灶”升級為“學食安e+”數字化&&,通過AI技術,實時抓拍校園食堂違法違規行為,按照分級管控、同步推送原則,逐級推送至學校、監管部門、主管部門和包保幹部。包保幹部登陸系統即可查看隱患內容和整改進度,現場督導時根據&&定期生成的隱患分析報告,靶向倒查校園食品安全工作落實情況。向家長公示視頻信息、“黑名單”“紅名單”,同時,開通隱患舉報通道,家長可對發現的隱患進行快速舉報。

  共治:聚焦群眾急難愁盼 有的放矢整改整治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蘇州市各相關部門緊扣創建主線,研究部署基層食安辦規範化建設提升行動、農藥獸藥使用減量和産地環境凈化提升行動、食品生産信用監管提升行動、食品小作坊提升行動、特殊食品經營質量提升行動、食用農産品質量安全提升行動、蘇食安&&智慧監管提升行動、連鎖食品經營企業食品安全提升行動、校園食品安全提升行動、農村集體聚餐風險防控提升行動、網絡食品安全治理提升行動、食品生産經營風險預警管理能力提升行動共12項重點提升行動,通過項目化運作、工程化推進,逐步建立長效機制,展現示範創建的先進性、引領性。

吳中區督導+服務+共治 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以食安文化凝聚共識,多措並舉動員、吸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全方位打造“食安之城”,蘇州又作出了諸多有益探索。

  近年來,蘇州姑蘇區十全街上的“網紅餐飲打卡點”,帶動了一批餐飲單位回歸。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為契機,姑蘇區市場監管局加快打造蘇式餐飲文化品牌,培育“名特優”小作坊,端好姑蘇“一碗麵”,推動“姑蘇味道”美食地圖提檔升級,建設百家餐飲店店堂文化、十條餐飲示範街,以十全街、太監弄、山塘街為代表的蘇式餐飲文化街區已成為蘇州的一張城市名片。

  “食品安全過關,産品就有市場;打造的品牌叫得響,就能助推文化傳承,這是一個良性過程。通過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這種模式在全區已經形成。”姑蘇區市場監管局食品安全協調處相關負責人&&。

  “蘇小檢在行動”是深受群眾喜愛的蘇州市民生服務品牌,累計開展“蘇小檢查查吃”執法直播150余場,市民參與突破2000萬人次,品牌入選首屆全國十大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案例。

  集體用餐單位具有聚集性、非選擇性等特點,存在較高的食品安全風險隱患。為回應公眾關切、夯實共治力量、築牢安全底線,吳江區食安辦制定發布吳江區集體用餐單位社會共治團體標準——《鄉鎮食聯體建設運行規範》,持續打造食品安全政府主導、部門協同、行業自律、公眾監督的社會共治吳江新典範。

  “切實提高政府監管效能,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推進政府監管能力現代化,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蘇州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杭穎介紹,通過“國創”,蘇州市全域強化宣教引導、全心優化消費環境、全力拓寬共治渠道等,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新格局正在加速構成。(虞啟忠 范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