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儀徵江邊的招商局金陵船舶(江蘇)有限公司焊接現場,今年新當選的揚州市勞模、44歲的焊接高級女技師趙艷芳,穿戴着安全帽、皮手套、厚厚的工作服全副武裝,神情專注地緊握焊槍,電光石火間,焊槍翻轉,雕琢出弧度完美的曲線。

  

  這是趙艷芳每日工作的一個縮影。15年來,她用長達60多萬米的焊絲,完成100多艘萬噸級船舶的焊接,同時也把自己從焊接“小白”鍛造成了江蘇省船舶行業一級高級技師的女“焊”子。

  專注研船舶焊接15年,手臂留下焊花鐵屑烙印

  1997年,高中畢業的趙艷芳來到儀徵的一所技工學校讀電焊專業。雖然學校也有實習課程,但畢竟那是戲&上的演員——做做樣子。畢業後,趙艷芳才感到學校學的操作技能與實際工作相比,那真是相差十萬八千里。於是,她虛心向師傅請教,自己鉚足了勁苦練。至今,她的手臂上還有焊花鐵屑留下的烙印。

  2008年,憑藉紮實的焊接基本功,趙艷芳進入招商局金陵船舶公司工作,這一幹便是15年。趙艷芳説,即使身為電焊熟手,但船舶焊接因為各個船型和海域的區別,有着不同的實操標準。剛開始,趙艷芳面對焊接返工不能超過三遍的嚴格標準,每次下手都會多加斟酌。下班後,她常往書店跑,自學了大量船舶焊接的專業知識,熟練掌握船舶焊接技術,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冬天,一邊吹着寒風一邊在甲板上焊接,還要對焊縫進行防風保護,非常難操作。夏天,船上的甲板溫度近60℃,曬得燙腳,有時很難站住腳,衣角汗水滴落後都會形成小水洼。即便如此,趙艷芳還必須全神貫注、全副武裝進行焊接操作。“電焊是一項嚴謹細緻且關乎船舶航行的作業,只有每條焊縫嚴絲密合,才是對安全駕駛的絕對負責。”趙艷芳説,自己沒有身高體壯的優勢,唯有靠技術站穩腳跟。

  開拓創新,鑽研出多種焊接手法和新工藝

  2019年,趙艷芳發現公司直管自動焊機原地線是通過軸承傳遞電源,這樣的設計不僅不安全,還導致軸承電擊傷加速磨損,需要頻繁更換,增加了企業生産成本。為此,趙艷芳鑽研破解對策,根據電動角磨機碳刷的工作原理,對其進行改進。此外,趙艷芳還自製簡易自動焊接工裝,用機械工作代替人工,提高效率的同時也提升了産品質量。目前,趙艷芳改進的多個項目在全公司推廣應用。2019年,她的“可腳踏移動扶梯”創新提案取得專利,同年她還獲得顆粒度計數器證書。

  在船舶製造中,氬弧焊廣泛應用於各種結構件、管道和船體的焊接,特別是鎢極氬弧焊,具有高質量、高效率、低氫含量的特點。趙艷芳在氬弧焊上擁有獨門絕技,面對需要左手控制焊絲、右手掌控焊槍,雙手相互配合的情況,她特地在面罩的內部放置一小節鋼絲,用嘴銜住,這樣面罩既保持平穩,又不影響快速操作。這項創新也在後來迅速推廣開,大大增加了氬弧焊的整體效率。

  “就在最近,我才向公司提出了一項創新項目,即雙頭自動化焊接,主要運用於關管係預製階段。”趙艷芳展示着她旁邊那&正在雙邊凹槽裏“吱吱”朝外冒着火星的機器。這是她嘗試了近半年研發出來的成果,經歷了如軌道跑偏、單軌銜接不上的多重試錯,但趙艷芳始終沒有放棄,終於等到儀器的同端出火。這項發明不僅在公司得到廣泛推廣應用,還正在申請國家專利。

  “十不焊”見證嚴謹,帶出專業焊工團隊

  從事船舶焊接工作15年,趙艷芳不僅自己刻苦鑽研技術,憑藉一身絕活闖出一片天地,為企業創新、提質增效提供了不竭動力,還負責公司職工、承包隊員工焊接培訓工作,將畢生所學及工作經驗傾囊相授,提高了公司焊工整體操作水平和焊接質量。與此同時,趙艷芳培訓出持有各類證書的專業電焊工近千人,為公司帶出一支“硬核”焊工鐵軍。

  近年來,趙艷芳帶領的團隊在省、市焊工比賽中,先後獲得“第七屆全省船舶行業電焊工技能大賽”團體三等獎、揚州市焊工職業技能競賽第一名和第二名等榮譽,還包攬了儀徵市第一屆産業工人技能比武前三名。去年8月,帶領公司職工代表揚州市參加“第八屆全省船舶行業電焊工技能大賽”,在50支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團體一等獎”。趙艷芳個人也先後獲得江蘇省船舶行業一級高級技師、揚州市勞動模範等稱號。

  然而,即使成了人們心目中的焊接“大拿”,趙艷芳卻始終保持精益求精的工匠初心。在她創新工作室的墻上,挂着一個“十不焊”的標語牌,其中的第一條為“施焊無證、越級越類,不焊”。對任何人工作中的不嚴謹、易松懈態度,趙艷芳都絕不姑息和放任。正是通過這種工匠精神的傳承,趙艷芳帶出了一支具有多類證書的專業焊工團隊。也正是弘揚了偉大的勞模精神,趙艷芳始終是職工心目中挺立在前的女“焊”子。(趙磊 王槐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