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業內人士聚首南京展望智慧旅游發展前景
沉浸式體驗,文旅行業“新風口”
11月23日至25日,由文旅部資源開發司、江蘇省文旅廳共同主辦的“智慧旅游發展大會暨智慧旅游示範展示活動”在南京舉行。
在南京新莊國際會展中心展示現場,一個個互動感強的項目通過示範性數字藝術場景、VR體驗場景等,全景呈現智慧旅游最新發展成果;相關論壇上,國家、省級文旅部門負責同志,專家學者,科技、文旅企業代表等取得共識——沉浸式體驗,是智慧旅游現階段最重要的方向。
打通游客“五感”
在樹木濃密的原始森林中,一頭高大的恐龍邁着“哐哐”的步伐迎面走來……展示現場,恐龍園文化旅游集團的大屏上正播放一則裸眼3D短片,將立體逼真的恐龍“帶”至室內。
“這是應用了3D建模技術、加上綜合影視特效等做成的影片,目前播放量超2億次。”恐龍園文化旅游集團副總裁哈靜&&,視覺衝擊是最直觀的感受,“看”是游客最下意識的動作,恐龍園推出的沉浸式奇幻秀《D秀》,應用裸眼3D視效技術,實現虛實場景融合,讓游客從“看景”變“入景”。
打通游客的“五感”,是沉浸式體驗的題中應有之義。如果説裸眼3D給人帶來視覺、聽覺上的衝擊,那麼洋河股份打造的“洋河早C晚A沉浸式體驗館”則給游客帶來一場由味覺出發的奇妙體驗。
“洋河早C晚A沉浸式體驗館”外的櫃&推出4類飲品,剛一開館就迎來不少顧客點單品嘗。走進館內,光線隨之暗下來,眼前出現5杯不同造型的咖啡。隨着桌面移動,杯盞、器皿隨之而動,光影、酒具、人物之間形成奇妙的交互變化,給人一種獨特的體驗。洋河股份洋河文旅運營公司洋河景區管理處處長姚堯介紹,場景中運用智慧導覽、全息影像、沉浸式劇場、3D交互系統等多元化數字藝術表現形式,打造了不同主題的光影藝術空間,讓游客一邊全方位感知厚重的酒文化,一邊滿足求新、求奇、求知、求樂的旅游需求。
氣味,也是沉浸式體驗的重要元素之一。戴上一個黑色項圈,觀看著屏幕上正在播放的電影片段《小森林·夏秋篇》,清新的樹木香便從項圈的幾個小孔中溢出,輕輕進入游客鼻中,讓人仿佛進入森林。
“這個項圈是‘氣味播放器’,以往的沉浸式體驗多是視覺和聽覺,而氣味也能給人沉浸式的感受。”杭州氣味王國科技有限公司數字氣味商業化總監秦勇介紹,在氣味播放器中放置不同配方的耗材,隨着不同影片情節釋放出不同氣味,體驗者可以同步聞到,氛圍感“拉滿”。
沿着路線觀展,很難不被幾架熒光綠的大型設備吸引,這裡是“星際空間”沉浸式體感倣真實驗室。記者在工作人員指引下乘上“星際飛碟”,戴上一副可穿戴設備,隨着《飛天魔毯》音樂聲響起,座椅前後晃動,寫實的沙漠、海底、城堡等迎面而來,耳邊風聲呼嘯,堪稱全感官體驗。
“這款設備中應用了曲柄技術和360度無限迴旋技術,顛覆了傳統的直上直下的體感動作,讓觀眾體驗幅度更大、效果更加逼真。”設備製造商徐州拓普互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從電氣自動化起家,逐步跨界至設計製造VR設備、動感影院領域,公司項目經理梁怡可感慨:“智慧旅游的風口已經到了。”
炫酷技術賦能優質內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造高質量的沉浸式旅游項目,離不開各類技術加持融合,這也正是智慧旅游“智慧”二字的集中體現。
“智慧旅游是新技術在旅游中的新應用。作為技術方,要系統打造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創新構建新型信息服務體系。”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總經理董昕舉例説,中國移動打造了近2000個文旅融合、虛實結合的5G+智慧旅游標杆應用,“比如,我們利用‘5G+混合現實’、數字孿生等技術,帶領游客在北京天壇觀摩‘帝王祭天’的歷史場景,在江蘇的花果山暢游神話故事中的‘大聖故里’。”
類似項目在我省已經落地不少。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5G大運河沉浸式體驗區”,通過LED屏幕全景視角和千億級像素的超高清視覺等高科技互動技術,可以“一站式”沉浸打卡運河沿線17座城市。
在智慧文旅業態中,不僅“5G+”大放異彩,全息技術也日益成熟。在南京達斯琪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展位前,一段軟糯的《牡丹亭》唱腔令不少人停下腳步靜靜聆聽。“這是公司的主營産品全新智能炫屏,通過旋轉成像,呈現一種空氣懸浮裸眼3D影像,與真人演員虛實結合,可以用它來播放戲曲表演、動態logo等需要視覺提升的影像,給人沉浸式全息影像視聽體驗,使用場景非常廣泛,更加吸睛,可供打造網紅地標。”南京達斯琪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行政副總裁史國強介紹。
“技術只是手段,文旅項目的核心還是內容。”無錫拈花灣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國平同時擔任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智慧旅游沉浸式專委會主任,在他看來,再炫的技術也不是目的,優質文化內容才是根本,要通過創意創新創造、挖掘文化特色來體現差異化、創造獨特性。
推動文旅全業態數智化
如果説,沉浸式體驗是智慧旅游的“現在”,那麼智慧旅游的未來方向在哪兒?會場內外,業內人士紛紛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現場發布並解讀了《全國智慧旅游發展報告2023》。根據調查,超過八成的受訪者願意花更多的錢去體驗旅游科技,過半游客希望提升旅游服務智能化水平。“然而現實中,科技服務還沒有完全滿足人們對高質量旅游體驗的消費新需求。因此,智能化成為旅游業的新風口。”戴斌&&。
同時,智慧旅游又是動態發展的。董昕&&,要把牢“科技之鑰”,加速打開文旅行業數智化轉型的一把把“鎖”——推動行業管理數智化,如旅游監管&&、AI智能監控等;突破旅游體驗數智化,從傳統線下實景游向虛實結合的沉浸式互動延展,如元宇宙角色扮演等;加深游客服務數智化,如線上預約、AR導覽等;加強宣傳推廣數智化,如短視頻直播、視頻彩鈴等。
江蘇經濟發達,是數字經濟發展的熱土,並有着廣闊的文旅消費空間,與會者對江蘇引領智慧旅游發展充滿期待。
今年1—10月,蘇州市旅游總人數達到1.4億人次,旅游總收入超過2800億元。在蘇州市副市長查穎冬看來,提前布局智慧旅游功不可沒。為豐富智慧旅游産品供給,蘇州提出讓文化遺産“活起來”,投入資金超7000萬元,推動戲曲、文物、古跡等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數字化轉型,存儲數據量近400TB;讓旅游景點“活起來”,推進數字園林建設,開發聽楓園、唐寅故居遺址等22處園林可視化雲游場景,推出虎丘景區、獅子林等數字場景體驗項目。“下一步,蘇州將加快推進文旅智慧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着力打造以數字化、可視化、沉浸式為主要特徵的旅游新業態、新場景和新治理體系,全力建設智慧旅游城市。”查穎冬&&。
“發展智慧旅游,要在強化數字科技賦能中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銜接,讓深厚的文旅資源借助科技手段活起來、動起來、用起來,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煥發傳統文化的魅力、持續滿足人們不斷更新的文旅需求。”省文旅廳資源開發處處長陳勁松&&。(顏穎 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