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從海上來,潮起正揚帆。作為中國海上風電産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城市、中國首批新能源示範城市、長三角地區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海上新能源第一城”,鹽城是江蘇省海岸線最長、海域面積最廣、灘塗濕地最多、海洋資源最豐富的城市。近年來,鹽城全力打造世界風電裝備産業集群、全國晶硅光伏産業集群、沿海綠色氫能産業集群和長三角新型儲能産業集群,是中國向世界展現“雙碳”行動力的一扇重要窗口。
逐夢藍海,向海發展。11月21日,2023中歐海上新能源發展合作論壇在鹽城召開,本次論壇的主題是“海上風光助力低碳發展,中歐合作共享綠色未來”。作為重要的清潔能源,水力發電對我國能源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意義重大,如何推動新型電力系統、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海上新能源技術進步和産業升級,進一步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就相關問題,新華網專訪了參加論壇的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董事長、黨委書記李昇。

嘉賓:李昇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董事長、黨委書記
新華網:我國致力於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這給新能源行業帶來哪些影響和機遇?
李昇:新能源作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未來的主體電源,在支撐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過程中機遇重大、責任重大、成效顯著,未來將發揮與時俱進的重要作用。我國將進一步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可靠的支撐能力,向系統主體電源轉變;堅持基地化開發,規模化送出發展戰略;推動分佈式新能源開發利用,促進跨界融合發展;持續加強技術創新突破,充分發揮成本優勢;統籌全社會的力量,為新能源的發展提供資源要素的保障。
新華網:水電總院為積極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國際能源合作方面作出了哪些努力?
李昇: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水電總院開展了國際能源合作規劃研究與國際項目諮詢評審,承擔了多項政府間國際機制活動的策劃組織,開展了國際能源信息統計,為中國—東盟、中國—阿盟、中國—非盟、中國—中亞、中國—中東歐、亞太經合組織可持續能源中心等6個區域能源合作&&提供技術支撐,在政策溝通、規劃對接、能力建設、技術交流和聯合研究等方面發揮了能源行業智庫的重要作用。
新華網:在中歐海上新能源發展合作論壇上,水電總院發布了《公開徵集海上光伏、海上能源島與高比例應用試點示範技術方案》,該方案的發布將對中歐海上能源合作項目産生哪些積極影響?
李昇:水電總院受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鹽城市人民政府的委託,組織開展海上光伏、海上能源島和新能源高比例應用三個方向的技術方案徵集工作。總院希望並期待國際知名企業和研究機構能夠通過本次方案徵集參與到試點示範項目中來,為中國乃至全球海上新能源的發展發揮引領作用,並積極尋求在資源開發、裝備製造、技術創新、人才交流等方面,在全球範圍內開展更為緊密和深層次的合作。
新華網:在中歐海上新能源發展合作論壇上,水電總院發布了《中歐漂浮式海上風電關鍵技術與産業鏈對比分析與合作潛力研究報告》,該報告的結論是什麼?您對下一步推進中歐海上新能源合作有何建議?
李昇:水電總院長期對我國和歐洲的海上風電技術進行跟蹤研究。本報告得出主要結論包括:歐洲在漂浮式海上風電環境勘察、工程設計、測試、施工和運維方面能力突出,中方在裝備製造能力和原材料加工方面具有優勢,中歐雙方在漂浮式海上風電全周期價值鏈上有較高的互補性。報告建議,中歐雙方加快示範項目建設,促進示範産業園區落地,共同推動漂浮式海上風電降本增效與市場規模化開發。(文靜 報道員:郭小祥 潘霄想 張繼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