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面對複雜、流動的居民人口和多元化、個性化的居民需求,新型城鎮化社區基層治理面臨着治理方式轉變難、信用數據孤島嚴重、信用應用機制不健全等現實挑戰。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果園社區作為典型的動遷安置社區以信用社區建設為抓手,創新打造以“數智化”為底座的信用社區模型,建設“果園信用積分+”守信激勵應用機制,同時引入金融機構授信,讓信用建設與轄區居民、商戶創業發展相結合,打造具有“數智化”特色的未來社區信用建設體系。該社區也成功入選蘇州市“楓橋式社區”建設示範單位,社區治理效能案例獲得2022年蘇州市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創新成果。
夯實信用體系建設“基礎樁” 打通社區信息屏障
果園社區屬於成長型社區,戶籍人員不足5000人,但居住人口約11000人,且在逐年上升。現有社區工作人員11人,相當於1名社區工作人員要服務1000人,曾一度出現“社區網格員跑斷腿、居民訴求喊破嘴”的混亂情況。
為解決果園社區公共信息存在的數據壁壘,該社區建立“線上信用檔案”,形成涵蓋社區居民、車輛、房屋等各要素的基礎數據庫,並與社區居民達成一致,共同履約踐諾,在確保信息安全的情況下,由社區分級授權給條線工作人員操作使用,讓社區工作更加高效、精準、主動。
今年7月中旬,社區內28幢某戶居民出現火情通報,社區通過“線上信用檔案”,了解到該戶人員、片區內網格長、網格員、海棠先鋒、警輔、物業專員等信息,在住戶返回家前,聯合多方人員快速撲滅火情。
“線上信用檔案”不僅提升了社區基層服務的工作精度與溫度,也讓居民們也更願意配合社區,及時同步個人信息。借助於“線上信用檔案”,過去因住戶不配合、房東不理會、二房東&&不到等常發生在群租房內的各種問題,現在可以通過&&出租房管理模塊,及時調出該套房屋所有者、二房東及租戶數據,暢通&&渠道,實現一分鐘調出數據、五分鐘完成邀約、一小時解決糾紛。
健全信用服務機制 提升居民獲得感
果園社區把信用建設融入社區服務,圍繞解決社區治理實際問題,結合社區居民公約,果園社區聯動“警務網格”“民政網格”“紅色物業”等,&&了《社區信用管理實施辦法》。
同時,果園社區還基於“信用+民主協商”的模式,圍繞社區重難點問題,多次召開“百姓茶館”議事會,通過開展各項“信用+獎懲”議事活動,將社區的“信任感”延伸至社區基層治理的每個神經末梢。去年8月,針對居民對樓道亂堆放問題,社區根據《社區信用管理實施辦法》建立了《樓道長效管理信用機制》,對破壞社區樓道環境的不文明行為,開展“勸導-幫助清理-居民議事-批評公示”,有效解決問題。
基於“信任”基礎上建立起的“熟人社會”,不僅提升了居民的自我約束,還延伸了社區服務。例如今年暑期,果園社區特別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快樂暑假·禦見未來”青少年暑托班,累計服務孩子時長176小時,服務孩子31人,全力打造“社區全域、父母全程、家庭全類型”的三全信任社區,前不久,社區獲評蘇州市級“三全”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示範點。
今年以來,社區居民到12345、寒山聞鐘、數字城管等外部&&反饋訴求的工單同比下降20%,提升了社區的公信力、居民的認可度,增強了居民歸屬感。
拓寬社區信任“朋友圈” 搭建信用積分體系
結合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經驗,果園社區還積極聯動共建單位、周邊商業載體及服務機構,共同搭建了社區“1+X”的信用積分體系。“1”為一個基礎庫,即融合社區居民、社區商戶、服務機構三位一體的信用信息庫;“X”為若干不同場景的信用評估體系,包括社區主體信用評價模型、信用積分計算模型、社區管理模型等。
居民通過信用積分積累、兌換,可以參與線上活動、兌換活動獎勵、領取惠民福利等。果園社區還與九色公益、致得公益兩家社會組織合作,通過“信用積分”篩選重點人群,已開展各類惠民治理活動20余場次;與昆山昕禾公益基金會開展合作,通過“信用積分”激勵,募集社會愛心企業贊助資金10萬元,用於幫扶社區困難對象、社區治理公益活動。
果園社區還與外部商業服務&&對接,實現應用場景疊加深化。如將轄區內商戶、物業公司、二房東群體等涉及到的“12345”投訴、人居環境類工單及上級文明城市測評工單集成進社區數字&&,通過分析研判,對其進行誠信評級,並設立紅黑榜,&&執法部門對多次存在誠信經營問題、管理不到位的單位進行處置,對誠信等級較好的商戶在年度考核、文明商戶評選中予以嘉獎。
今年以來,社區紅黑榜評選出了3戶文明商戶,針對被列為黑榜的1戶商戶&&執法部門進行了處罰;社區5戶居民評為文明家風戶,逐步營造起全社區“知信、守信、用信”的良好氛圍。(肖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