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搶抓“雙鐵”新機遇,布局錫澄同城化、長三角一體化步伐加快——“軌道上的江陰”讓城市加速“融灣融群”

  近日,錫澄S1線啟動空載試運行,滬寧沿江高鐵江陰站單日旅客發送量首次破萬……一條條軌交線路不斷取得新突破、迎來新進展,“軌道上的江陰”呼嘯而來。聞聲而動!江陰一批沿線鄉鎮紛紛搶抓機遇,加速助力江陰更好地融入太湖灣科創帶、長三角城市群,為江陰實現錫澄同城化、長三角一體化翻開新的一頁。

  每一條軌交線都是眾望所盼

  眾望所盼之下,“高鐵時代”的到來讓江陰人歡欣雀躍。從本月11日零時起,江陰站開通長線班次,列車運行由原來的每日20班次增發至65班次,從江陰站出發可直達全國大部分地區。21日,滬寧沿江高鐵江陰站共發送旅客10281人,單日旅客發送量創下新高,首次破萬。

  客流之外,江陰更期待通過沿線城市間的互動,讓區域經濟發展更強勁。

  “企業可以在更大範圍內去獵取更高級的人才,同時也可以增加人才與城市、企業的黏合性。”普萊醫藥人事部經理方小婷説。興澄特鋼專職工程師劉俊也明顯感受到了市場半徑的拓寬,“去長三角地區工作交流就方便多了,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

  同樣,江陰的招商隊伍也將開啟“雙鐵模式”。江陰高新區招商局局長陳勇奇説,他們將加快招商人員與客商的“雙向奔赴”,搶抓機遇把“交通優勢”變為“招商勝勢”。

  參與到高鐵、地鐵製造中的江陰製造業一樣滿心期盼。“現在和客戶聊起高鐵、地鐵,更驕傲了!”海達橡塑相關人士透露,錫澄S1線的列車上30%的橡膠製品來自海達,國內高鐵上如復興號等採用的橡膠製品也有70%來自海達。

  搶在“雙鐵時代”到來之前

  面對伴隨着“雙鐵時代”到來的“同城效應”“虹吸效應”,如何在縣域競爭中佔穩一席之地?江陰已搶先布局。霞客灣科學城就是重要一子。

  作為霞客灣科學城的首批重點項目,武漢大學長三角科技創新中心由武漢大學、江陰市共同建設,落地2年多來,已在江陰成功落地科技類項目14個,引進國家級人才5人,其中,國家傑青汪的華教授團隊的産業化項目珞珈綠碳還成功入選“碳尋計劃”TOP30,中心創新孵化能力不斷增強。

  “待錫澄S1線建成投運,就更方便了!”孟虹兆是中心的技術經理人,他常常要在武漢、江陰兩地奔波,把武漢大學更多的科技成果帶到江陰産業化,“高鐵直達江陰后,從車站到中心只需20分鐘,過去從無錫東到青陽要1個多小時,當然,未來經由錫澄S1線青陽站銜接無錫站也是不錯的選擇!”目前,中心像孟虹兆這樣的技術經理人和産業諮詢專家有近20人。

  “雙鐵時代”不僅縮短了時空距離,更能加速項目的落地,助力江陰融入長三角。

  高鐵時代的到來將對創新中心的發展帶來更多便利條件,落地近兩年之際,中心還聯合武漢大學無錫校友承接了霞客灣創智園的運營。“利用好江陰的區位優勢,以及霞客灣科學城地處錫澄協同發展區核心區的區位優勢,匯聚校友與行業産業資源,和政府聯合共築科創生態,進一步支撐科創項目加速發展。”孟虹兆説。

  “軌道上的江陰”還缺什麼?

  高鐵和地鐵的便捷性帶來了客流。但要在激烈的區域競爭新變局中贏得未來,“軌道上的江陰”迫切期待更多快速通道的打通,實現“水陸空鐵”的無縫銜接,帶來更多貨流。

  “翹首以盼!”祝塘鎮黨委書記何志強告訴記者,掣肘兩地往來13年多的長山大道南延線打通後,僅20分鐘的車程,就能從祝塘直達無錫碩放機場,這甚至比祝塘到江陰高鐵站更快。近兩年,在祝塘工作、在無錫居住的人多了起來,接壤鄉鎮的溝通也密切了起來,大家都在盼著錫澄更通達,産業發展也能更好地融入太湖灣科創帶。

  位於錫澄接壤處的祝塘鎮石堰村已早早籌謀起來。“南延線打通後將穿村而過,原來是交通佔不上優勢的邊緣村,以後是錫澄往來的必經村。”石堰村黨總支書記徐寅説,要趕在通車之前把村莊面貌進行提檔升級,打造一條Country walk(鄉村漫步)線路。

  為此,他還到錫山找回了村裏的年輕人金蕊。因被錫山宜居的環境吸引,金蕊畢業後在錫山定居了12年。此番回村,她為村裏帶來了第一家村咖“See。u”。這家坐落於稻田邊、村道旁的露天咖啡店剛開業就吸引了不少人前來打卡。

  金蕊告訴記者,從錫山東亭到祝塘目前僅有一條準市道祝文八線,回趟祝塘要半個小時,而且這條道路的能級也已經滿足不了當前的需要。“一旦長山大道南延線這條快速通道打通,時間再縮短一半,就能實現家庭事業兩不誤了!”(唐蕓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