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部署進一步抓好秋收秋種工作
讓“豐收在望”成“顆粒歸倉”
南通市玉米收穫基本結束,大豆收割超八成,蠶豆和豌豆、油菜已陸續播栽;連雲港市30萬畝花生、67.7萬畝玉米、16.8萬畝大豆收穫基本結束,309.2萬畝水稻收割已全面展開,夏糧已播種75萬畝;淮安市已備足聯合收割機1.2萬台、秸稈處理機械2萬台套、耕整地機械2萬台套、播種機2.5萬台,千方百計加快收種進度……10月20日,記者從全省秋收秋種工作視頻推進會上獲悉,我省秋收秋種工作已全面展開。
省氣象局副局長唐紅昇&&,降水天氣對秋糧機收影響明顯,預計今年秋收餘下時段降水時空分佈不均,可能出現區域性連續陰雨天氣,需密切關注降水過程,合理調配收割機械,成熟田塊需搶晴收穫。11月份,淮北部分地區氣溫可能偏高,需緊盯土壤墑情,積極蓄水保墑;輪作田塊需提前做好播種準備,已騰茬田塊,根據天氣和墑情加快整地播種進度,盡量在適播期內完成播種工作,提高適期播栽比例,為後續的出苗、壯苗越冬奠定基礎。
“目前看,今年秋收秋種期間天氣條件總體有利,秋收秋種進度總體正常,但氣象條件仍有不確定性。”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季輝&&,各地要及早謀劃組織農機調度和跨區作業服務工作。要抓好農機服務保障,指導好作業機具檢查、調試和維修保養工作,落實好農機作業用油保障優惠措施,協調調度搶收、搶烘機械化作業,確保秋糧顆粒歸倉。要抓好農機安全作業,堅決守牢農機安全生産零事故這條底線,大力推進“鐵牛衛士”農機安全執法行動。
為讓農機“鐵軍”不愁“吃喝”,“三秋”期間,我省將開闢專用加油站和加油綠色通道,落實“優質服務、優惠供應、優先加油、免費辦卡”供油服務保障措施,積極推進農機應急作業油料代儲點建設,保障農機作業用油供應。會議要求,各地要摸清轄區內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烘乾機、小麥播種機等機具數量、分佈和在位情況,提前做好跨區作業機具對接工作,確保適宜機具作業的田塊都有機具作業服務;協同交通運輸部門加強政策宣貫,確保運輸車輛快速通行、高效順暢;協調農機産銷和維修企業備足機具和零配件,開展送修送件到田頭服務,確保不誤農時;及時發布作業信息,公布熱線電話,設立跨區作業接待站,及時處理跨區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
記者注意到,今年,機收減損工作納入國家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我省也將其納入對各地的考核內容。“各級要高度重視、紮實開展機收減損活動,組織開展秋糧機收損失田間監測,機收損失監測點要覆蓋所有主要産糧鄉(鎮),確保機收損失率在國家規定的標準範圍以內。”省農業農村廳農機裝備處處長張耀春説,同時要有效落實生態型犁耕深翻還田任務,堅持“以秋季犁耕深翻還田為主”的原則,緊緊抓住稻秸稈“粉碎勻拋、秸稈深埋、播後鎮壓”等管理關鍵環節,加大深翻還田整地技術推廣,確保生態型犁耕深翻還田302萬畝目標任務高質量完成。
“七分種、三分管”,秋播質量好,是實現高産穩産的重要前提。我省着力提升機械化播種質量,落實好油料全程機械化攻堅行動,圍繞保障豐産增産所需播種密度和實現苗齊苗全苗壯,組建技術力量,下沉一線加強技術和服務指導,確保機械化播種質量。
提單産是今後糧油産能提升的主攻方向,今年全國啟動實施主要糧油作物單産提升行動。當前正是小麥油菜秋播關鍵時期,今年秋播開始,我省從小麥、油菜抓起,全面啟動糧油作物單産提升行動,聚焦“當年見效、措施配套、支撐保障”3個重點任務,為明年及中長期單産持續提升打牢基礎。“我省今年夏熟小麥、油菜示範方畝産最高分別達819.9公斤、367.6公斤,較全省平均單産分別高113.9%、87.8%,單産提升空間非常大。”季輝説,省級實施方案已經印發,單産提升目標明確,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認真分析本地分作物、分品種的單産潛力,科學制訂單産提升行動推進方案,加快提升糧油單産水平。今年秋播結束,省裏將首次開展秋冬種質量評估。
“我們已經制定一套秋播質量評價指標,將從品種布局、適期播種、秸稈還田整地、機械勻播、抗逆應變措施、冬前壯苗等方面對秋播質量進行評估並通報。”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處長杜永林介紹,今年秋播,省裏已下達100個小麥、30個油菜千畝示範片和10個小麥、1個油菜部級綠色高産高效整建制推進縣,3個油菜單産提升行動整建制示範縣任務。各地將依託各類示範項目,打造一批“百畝攻關田、千畝示範方、萬畝高産片”,加快熟化優化綠色高産高效技術,鼓勵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參與示範片建設,廣泛開展高産競賽,促進大面積均衡增産。
為守護好秋冬季“菜籃子”,會議要求各地提前布局謀劃,統籌抓好蔬菜、生豬、水産品等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各地要壓緊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衝刺完成全年播種面積2100萬畝以上目標,加快推動“十四五”期間80萬畝省級綠色蔬菜保供基地落地建設;確保能繁母豬存欄量穩定在120萬頭左右;盯緊盯牢全年480萬噸水産品産量和漁民增收目標,抓好各項重點工作落實。加快發展海洋漁業産業、現代設施農業,加快發展農業全産業鏈,樹立大食物觀,深挖動植物資源的同時向全産業鏈要食物,加快建立健全農業全産業鏈,從産業鏈各環節開發食物、提供營養,滿足多樣化、個性化消費和升級需要。(洪 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