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文旅廳發布的第五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擬推薦項目名單於9月8日結束公示,全省共有422個項目入選。其中,無錫共有宜興西鄉獅子舞、江陰麥稈畫、梅裏羊肉烹制技藝、惠泉黃酒釀造技藝等共18個項目入選。至此,無錫的省級非遺項目將增至60余項。
“太湖明珠 江南盛地”無錫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凝聚着匠心,驚艷了時光。此次無錫入選省級非遺名錄的18個項目,包括傳統舞蹈、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等類別,以傳統技藝類項目為主,且大都與美食相關。比如,無錫老式面製作技藝、江陰蟹黃包製作技藝、皮蟲糖製作技藝、徐舍小酥糖製作技藝、阿四百葉製作技藝,還有錢氏古法釀酒技藝、無錫毫茶製作技藝和宜興陽羨茶製作技藝等,有“吃”有“喝”。加上前四批省級非遺項目中的無錫醬排骨烹制技藝、玉祁雙套酒釀造技藝、錫幫菜烹制技藝、太湖船菜、太湖船點、清水油麵筋、王興記小吃、黑杜酒釀造技藝、惠山油酥製作技藝等,無錫非遺美食名錄再擴容,以實力證明了無錫是當之無愧的“美食之都”。
舌尖上的非遺,往往最能喚醒人們的記憶。在無錫梅裏古鎮,有家傳承了三代的老字號羊肉店——“蔡阿水羊肉店”。這家店在肉羊的選擇、宰殺、料理以及蒸煮、烹制、調味等各個環節,都有其獨特的工藝和嚴格的規範,其羊肉烹飪工藝歷經七十多年的傳承,依然保持着老味道,肉質細膩、味美可口,是遠近聞名的滋補美食。同樣在梅裏,家住梅村街道大西園村的錢建民,古法釀酒技藝獨樹一幟。他15歲學習釀酒,釀酒足跡遍佈多地。錢建民在吸收了江南地區傳統釀酒工藝的基礎上,結合自家釀酒秘訣,獨闢蹊徑,開發了黃酒、白酒、米酒、甜酒、雙套酒等釀造工藝,讓“眾口”變得“可調”。而今,這兩項非遺美食都升級為了省級非遺項目,也將為其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組織非遺展演、推廣非遺美食、舉辦非遺講座、開闢非遺游線、策劃非遺産品直播帶貨……近年來,無錫以非遺保護為前提,傳播普及為關鍵,活化利用為動力,持續推進“非遺+”,為非遺注入新活力。此次無錫入選的省級非遺項目數量之多,凸顯了無錫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的一系列成效。市文廣旅游局相關負責人&&,全市各板塊將繼續組織開展非遺進街區、進社區、進景區、進校園、進商場等活動,探索非遺運動會、非遺潮玩、非遺餐廳、非遺演藝等創新融合業態,讓市民游客在感知、體驗中了解無錫非遺文化,進一步激發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增強人們保護文化遺産的自覺性。(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