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提升整體品質內涵,力爭把優勢做優、特色做特

  振興旅游,看宜興如何擦亮“金字招牌”

  旅游,一直是宜興的“金字招牌”。1934年,善卷洞對外開放,開江南現代旅游之先河,在上個世紀80年代,宜興旅游迎來鼎盛期,成為上海市民出游的十大目的地之一。近十年來,隨着周邊溧陽、長興、安吉旅游業的迅速崛起,宜興旅游標兵漸遠而追兵漸近。在長三角加速一體化、宜興着力打造區域性國際化中心城市背景下,宜興如何進一步把旅游這一優勢做優、特色做特?

  “做好文化和旅游工作,是宜興決勝未來的關鍵依託。”在最近召開的宜興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宜興市委負責人&&,要以更高站位、更新理念、更實舉措全力攻堅突破,推動宜興旅游加快振興,高質量打造長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

  建設,多元業態豐富旅游産品

  項目建設是拉動文旅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從宜興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了解到,目前宜興在建文旅項目共44個,計劃總投資約446億元;2023年下半年新建項目20個,計劃投資112億元。

  在建的這些文旅項目,投資體量大,引領性、拉動性強。如總投資130億元的龍頭文旅項目——窯湖小鎮,游客中心、度假酒店等部分工程即將建成開放。一期投資7.2億元的唐貢茶文化村,目前茶葉生産體驗館、農業展覽館、茶文化街均已封頂,進入外墻裝修階段。項目建成後,將成為世界知名、全國一流的茶文化休閒場所和標杆性文旅項目。首期投資2億元的宜興竹海磬山滑草(雪)場項目,目前游客接待中心主體結構已封頂,進入裝修階段,預計年內將投入運營。

  通過觀察在建文旅項目可以看出,體驗性、互動性強的項目越來越多,較好地彌補了宜興原來生態旅游業態單一的不足。一批特色型文體項目、利用互動模式和創意元素的創新型業態、文化內涵活化和激發游客熱情的體驗型旅游等,將讓宜興更具國際范、時尚感。

  打造旅游目的地,需要建設一批酒店來滿足游客休閒度假需求。目前,高端度假酒店隱龍谷·君瀾、太華天谷康養小鎮、攬雲谷休閒度假村、西岸凰川酒店等已部分開業,正推進後續建設,加上不斷涌現的各類民宿,宜興旅游接待能力將大大提高。值得一提的是,酒店硬體設施的不斷提升加上一流的生態環境,宜興旅游將積極拓展新消費業態,會展、婚慶等將是下一步市場營銷的重點。

  整合,做大做強衝刺5A景區

  今年8月,宜興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深化宜興旅游國企改革實施方案》,根據改革實施方案,對江蘇陽羨旅游集團有限公司進行重組,收購宜興城建文旅集團下屬旅游産業集團及部分子公司。此前城建文旅集團下屬的善卷洞和竹海等知名景區將由陽羨生態旅游度假區統一管理。

  加快宜興旅游振興,宜興強調要以更大力度深化整合、優化配置,做強做大旅游産業。宜南山區是宜興旅游資源的主要集聚地。去年,陽羨生態旅游度假區和湖氵父 、張渚、西渚、太華四鎮實行區鎮一體化運行改革,走出整合發展的關鍵步伐。此次圍繞景區的整合,宜興重點強化陽羨生態旅游度假區龍頭地位,統籌運作南部山區旅游資源,通過2至3年的努力,全力申建5A級景區。據度假區負責人介紹,重組後的陽羨旅游集團,將圍繞“投資建設、景區運營、旅游服務”三大板塊開展運營,打造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區域性龍頭、標杆型企業。力爭用5年時間,打造成為區域領先、輻射全國、實現上市的旅游集團,助力宜興旅游盡快跨上新&階、步入新賽道。

  除了竹海、善卷洞等傳統景區,近年來度假區區域內還涌現了陽羨溪山景區以及即將開業的窯湖小鎮等新興景區,同時一批村莊如白塔、乾元等加快鄉村旅游步伐,均已實現景區化運作。資源整合後,竹海景區與相鄰的陽羨溪山景區、龍山民宿村將更緊密一體運營,善卷洞景區和龍池山景區等通過善龍路串珠成鏈,帶動沿路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做大旅游規模、做優旅游結構。

  融合,推動淺層觀光向深度體驗轉變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宜興旅游主要存在的問題為:短時游、過境游多,深度游、過夜游少,離打造旅游目的地尚有差距,對經濟發展的整體支撐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發揮。為此,加快旅游、生態、文化的深度融合將是發力的重點,推動旅游業從淺層觀光向深度體驗轉變。

  “與周邊旅游城市相比,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文化,如何進一步顯化文化優勢,將是旅游業重振雄風的關鍵。”宜興市副市長張毅&&。下一步,宜興將放大特色文化品牌優勢,深入挖掘凸顯陶文化、東坡文化、茶文化等特色文化時代價值,提升整體品質內涵。依託文旅優勢,未來的宜興明確定位為:寧杭生態經濟帶重要旅游節點城市、一流文化生態國際旅游城市、長三角旅游休閒度假目的地。

  通過多元融合發展,推出更多國際化、時尚范、年輕態的文旅業態。在丁蜀,“蜀山陶集”“國際咖啡文化節”“國際柴燒藝術節”等品牌活動吸引眾多游客前來。“人文氣質不斷散發,前墅古龍窯、東坡書院活化利用形成‘IP’效應,上半年推出高品質文化活動超百場。”丁蜀鎮鎮長伍震球介紹,上半年全鎮接待游客突破42萬人次、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而隨着黃龍山地質公園、紫砂二廠工業文創綜合體、小窯墩青瓷遺址即將完工,蜀山古南街、西街及蠡河兩側等區域保護式更新滾動推進,丁蜀的歷史文化“山軸水軸”將實現貫通。接下來,丁蜀也將着力策劃文化精品、導入新潮業態,進行全維度資源整合,進一步拓展“陶式生活、自在丁蜀”品牌的深度和廣度。

  7月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絕對值、1-7月PM_2.5平均濃度改善率,宜興均位列全省54個縣(市、區)第一。如何把最美生態底色轉化為最強發展亮色?宜興也將通過生態與文旅的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康養旅游、科創等綠色新興産業。(胡志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