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農村三級寄遞物流體系不斷完善

  一日千里,現代“貨郎擔”助力農貨進城出海

  在泰州興化,農民種植的蔬菜經過脫水加工後,乘上郵政國際物流的“快車”銷往海外;在連雲港贛榆,漁民養殖的水産品,捕撈後直接送進快遞公司的冷鏈運輸處理中心,享受冷藏、打包、代發貨“一鍵服務”;在宿遷沭陽,花農種植的花木,在田間地頭穿上快遞公司的定制“外衣”,從鄉鎮直髮全國各地,主要品牌快遞企業100%進村。省郵政管理局在調研中發現,郵政快遞業作為服務生産、促進消費、暢通循環的現代化先導性産業,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據了解,2022年我省培育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重點項目49個,快遞業務量4.56億件,支撐農業總産值310億元。

  快遞助力農産品賣到海外

  興化香蔥有着一種獨特的香氣,脫水後作為食品的輔材,備受食品加工企業的歡迎。江蘇興野食品有限公司憑藉這款香蔥打開國際市場,成為國內脫水蔬菜行業的龍頭企業,每年産量3000多噸,産值3億元,産品遠銷日本、韓國、美國。“每天一個集裝箱,每年至少要‘出海’300個集裝箱。國際物流的費用成為我們産品銷售中一筆不小的成本。”記者隨省郵政管理局調研組走訪該公司時,總經理張洪孝告訴我們,“從今年4月起,‘出海’的費用降低了至少一半!每年可節省國際物流費用100萬元左右。”這是興化郵政主動對接企業、落實國家“快遞出海”戰略的成果。

  脫水蔬菜、調味品是興化農業産業鏈中的特色産品。興化市郵政管理部門引導興化郵政分公司和順豐、京東等快遞企業,對接脫水蔬菜和調味品企業,滿足企業個性化快遞服務,並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據了解,興化郵政寄遞事業部國際物流中心已成功幫興化脫水蔬菜企業發送國際貨物100多噸,在泰州市率先實現“快遞出海”。興化郵政分公司還將企業的系列凍幹食品引入中國郵政“郵樂網”電商&&,向全國推廣銷售,提供“寄遞+電商”一站式協同服務。

  郵政快遞業服務當地農副産品重點項目,在我省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花木之鄉”宿遷沭陽縣,擁有16個“中國淘寶鎮”、104個“中國淘寶村”,是全國最大的農産品淘寶村集群。為了服務好花木産業,提高快遞時效,快遞企業直接把分揀&設置在自然村裏,並為花木産品提供三角形定製版紙盒的包裝解決方案。村民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快遞企業的打包、發貨服務。沭陽縣如今已建設具有“花鄉特色”的村級寄遞服務中心343個,今年上半年寄出花木快遞2億余件。乘着電商和快遞業蓬勃發展的東風,在過去的5年間,沭陽花木在國家郵政局公布的“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金牌項目”中穩居第一名。

  調研發現,興化脫水蔬菜和調味品、沭陽的花木,原本都是通過傳統渠道銷售的特色農副産品,銷售半徑很短。近年來隨着電商和快遞業的迅猛發展,這些産品走向了全國乃至國外市場。在興化調研時,當地群眾的話令調研組印象深刻:“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興化調味品是通過貨郎肩上的擔子走出去的。現在貨郎擔子變成了快遞物流車,一日行千里。”

  快遞深度嵌入農業産業鏈

  8月31日,在連雲港市贛榆區海頭鎮的一處民居裏,視頻博主大梅正在直播間裏嚼着酥脆的小黃魚,屏幕左下角有這款黃魚酥的鏈結,99元8包還包郵。

  海頭鎮是一個傳統漁業小鎮,有國家級中心漁港海頭港。電商直播興起後,海頭鎮成為直播博主的聚集地,迅速發展成為“中國海鮮電商第一鎮”。在這裡,平均一秒鐘就有2.3件快遞發出,年銷售額突破65億元。

  海鮮寄遞不同於傳統包裹,需要冷鏈保鮮。此外,漁業捕撈有淡旺季,漁民對海産品的儲藏有巨大的需求。為支持當地海鮮産業發展,順豐集團將全國第一個海鮮發運中心——順豐(江蘇)海鮮冷鏈物流處理中心建在海頭鎮,集中轉、網點、冷藏、打包、代發貨為一體,日最大處理量20萬件。京東、中通等品牌快遞也紛紛在連雲港建設冷鏈運輸處理中心。如今,贛榆擁有2個全國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金牌項目:“快遞+海鮮”“快遞+紫菜”,業務量均超千萬件。

  調研發現,快遞的暢通還促進了當地以海産品為原料的加工製造業的發展。江蘇是中國條斑紫菜的主産區,而其中約四分之一産量來自連雲港市贛榆區。

  在贛榆,如今有100多家以條斑紫菜為原料的食品加工企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産業鏈,年産值達12億元,已成為當地的支柱産業和富民産業。寄遞企業採取“駐村”“進廠”等方式,為電商提供定制化寄遞服務,現場打包、集中攬收,進一步提高了收寄效率,形成了産業集聚。

  興化是産糧大市,卻並不是糧食流出區,每年還有大量的糧食流入興化,其背後的原因是興化健康食品産業的蓬勃發展。

  當記者跟隨調研組走進烘焙品牌“田園主義”的麵包生産車間時,體驗到這家年輕的電商品牌對快遞行業的高度依賴。

  在這裡,新鮮出爐的麵包經過包裝後裝筐,然後送進倉庫碼垛備用。消費者在線上下單後,倉庫會收到指令,送貨機器人立即啟動,按照訂單裏的麵包種類、數量完成挑選,隨後送入物流倉。物流倉的工作人員將其打包裝箱,然後送入中通物流的分揀流水線,即時攬收、集包、送上物流車。從下單到裝車,整個過程最快僅半個小時。

  “沒有傳統渠道,全部線上銷售”,江蘇田園主義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國慶説,“我們對商品配送的時效、服務質量要求很高,這關係着顧客的消費體驗。”

  目前,像“田園主義”這樣依賴快遞渠道的製造業企業雖然不多,卻具有代表性,這可能會成為新興電商品牌的一種標準模式:快遞流水線直接嵌入工廠,成為企業生産環節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快遞服務能力仍有提升空間

  郵政快遞業在服務鄉村振興中還存在哪些問題?調研中發現,行業服務能力仍有不足,融合發展能力有待提升。縣級快遞企業特別是加盟制快遞企業,規模相對較小,服務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等産業發展能力整體不足,嵌入産業鏈程度不深,創新發展理念和能力亟待提升,服務一些典型項目主要還是依靠總部的力量。此外,快遞行業發展還需進一步規範。有的地方有價格壟斷現象,有的地方還有“快遞黃牛”現象。

  針對這些問題,省郵政管理局調研組認為,應從三個方面去解決。一是提升對典型項目的服務能力。建立與品牌快遞企業總部的溝通機制,爭取總部的政策支持。進一步提升本地快遞企業的服務能力。二是帶動輻射全産業鏈發展。通過服務第一産業,助推優質農産品進城,通過直銷方式降低中間流通成本,增加農民收入。在助推第一産業發展的基礎上,帶動農産品加工製造等第二産業和配套的服務業發展,同時解決一部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等。三是加大對典型項目的政策支持。在助推典型項目起步發展的基礎上,爭取地方政府對産業的支持,包括産業規劃,産業聚集區、快遞物流園區等基礎設施建設,産業扶持資金等。

  快遞行業助力鄉村振興,助“工業品下鄉”同樣重要。一方面可有效保障農業生産資料供給,保障農業生産;另一方面,有效滿足了農村居民對日用消費品的寄遞需求。

  目前,江蘇已經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快遞進村”,完善了農村三級寄遞物流體系。但目前仍有村級站點建設運行難、快件從鎮進村難等問題。要解決好這些問題,需要融合多方力量。一方面要保障農村地區“微循環”暢通,另一方面可以培育提升農村消費理念,更好激發農村消費活力。要積極構建“工業品下鄉”和“農産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才能鞏固好當前快遞進村成果。

  省郵政管理局調研組認為,“在解決農業內部産業之間資源配置扭曲問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郵政快遞業大有可為”。(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