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篇大文章,落筆處必須在老百姓的“家門口”。
近年來,常州市天寧區鳳凰新城不斷在“為小”上下功夫,將城市建設的聚光燈照在天真爛漫的孩子身上,打造“1+N”托育服務矩陣,以兒童“一米”視角為標尺建設社區,給“小候鳥”幸福陪伴……
一項項探索回應最現實的民生問題,構成了鳳凰新城百姓的幸福密碼,詮釋了讓孩子愛上一座城的可能性,也彰顯着城市溫度。
進城“小候鳥”不再孤單
“前幾天參加了扎染布藝手工製作,雖然我扎染的愛心沒有成功,但還是非常開心……”11歲的張雨鑫小心翼翼地拿出她的作品,“過幾天我和弟弟將回到安徽蕭縣上學,我會想念這裡的好朋友。”説着,她一把摟住了夏令營結識的好朋友“紫涵”。
暑期快樂中心已成為常州有一定影響力的服務品牌
為了能讓留守兒童和父母在常相聚,在常州老三集團工會主席李承霞的建議和推動下,雕莊街道黨工委和老三集團黨總支聯合打造了“暑期快樂中心”,這已是老三集團連續五年創辦“小候鳥”暑期夏令營活動。五年來,先後有市關工委、市檢察院等走進快樂中心,也組織“小候鳥”們走進常州博物館等開展活動,今年有安徽、貴州、雲南等地近90名“小候鳥”來到這裡和父母團聚。
常州老三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織造、染整、印花、繡花、成衣生産流水線於一體的生産企業。為了孩子有一個安全生活學習的地方,老三集團在宿舍區(總面積180平方左右)按要求重新裝修,安裝監控攝像頭,地面鋪海綿墊,墻面全部進行了軟包裝,還配備了電視、書桌、凳子及橡皮泥、彩紙、筆等學習用具。
暑期快樂中心由一名教學經驗豐富的專業老師、一名助教、一位看護阿姨,全程照料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午餐由孩子家長自己解決,每天下午的點心由企業統一從麗華快餐購買,免費提供給孩子們。
有了這個假日學校,老三集團的員工們再也不用擔心孩子成為“反鎖兒童”,解決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暑假的“二次留守”問題。老三集團工會副主席耿愛雲説,讓“小候鳥”們有志願者照看、有地方學習、有同齡人陪伴,暑期快樂中心是為員工解決實際困難的一項重要舉措,已成為全市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服務品牌。
嬰幼兒成長有所“托”
0-3歲嬰幼兒的托育問題是困擾很多家長的痛點,如今,這個“最柔軟的群體”正越來越被重視。
家住鳳凰新城泰和之春社區的王先生夫妻是雙職工,家中二寶還不到2周歲。孩子的托育問題曾是夫妻倆的一塊“心病”,放在家裏老人帶?老人歲數大已經力不從心;送到早教中心?不僅接送時間與工作時間“錯位”,價格還普遍偏高,令人望而卻步。而鳳凰新城托育中心的開辦解決了他們的難題。
鳳凰新城托育中心讓嬰幼兒成長有所“托”
去年6月,總投資500余萬元的鳳凰新城托育中心正式開業。該中心是雕莊街道利用“政府資産+社會資本”的模式積極探索的成果。中心房屋、水電、裝修等方面得到街道和區政府的資助,社區居民能享受到更為實惠的價格。泰和之春社區居民托育可以打6折,每月1800元,雕莊街道的其他社區居民托育打8折,每月2400元。
中心設置了感統訓練室、托育教室、家長課堂、母嬰室、多功能廳等,在中心二樓,設置了5間教室,有6到12個月的乳兒班、12到18個月的小小班、18到24個月的小托班、24到30個月的大托班和2到3周歲的混齡班。“乳兒班和小小班在常州是首次開設。因為越小的孩子越難帶,責任也大。”中心負責人曹奕説,除了全日托,還有半日托、計時托和臨時托服務,所有的老師均有教師資格證和托育師資格證。
開辦之初,中心就與常州市兒童醫院達成合作意向,作為全市托育服務市級指導機構,市兒童醫院將攜手中心在兒童早期發展和嬰幼兒照護方面開展系列試點研究和實操訓練,並在幼兒融合教育方面進行探索,打造常州“醫育聯盟”樣板。
“為推動托育服務優質資源下沉社區,以鳳凰新城托育中心為核心,我們還選擇規模大、人口密集的小區建設N個社區托育點,構建“1+N”托育服務矩陣,實現托育服務的全域覆蓋。”雕莊街道綜合保障中心主任董偉説,目前已在托育需求相對旺盛的4個小區設立小型社區托育點,以普惠的價格為居民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臨時托、計時托及親子早教等服務。
以兒童視角為標尺建設社區
聽見兒童的聲音,看見兒童的需求,尊重兒童的想法,用兒童的智慧和力量推動兒童友好社區建設。從2019年成立全市首個兒童議事會開始,雕莊街道菱溪社區的探索使城市空間真正“適兒”。
菱溪社區兒童議事會的議事隊伍由菱溪社區及周邊8-15名10周歲以上“小小居民”和專業社工組成。“1米視角”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
孩子的生活圈,正是“改造”的重點。
“安全馬路的指引線有破損”“晚上有些地方的亮度不是太足“……這段被挑刺的兒童步行安全路長約2公里,從菱溪名居小區沿“Z”字形延伸到鳳凰新城實驗小學,是不少孩子自主步行上下學的途徑。在這裡的人行道、斑馬線、電箱等處,都畫上安全引導線和交通安全彩繪,被孩子們稱為“炫彩安全路”。
“小議事員”正在佈置“炫彩安全路”
高空拋物是菱溪社區困擾已久問題。“小議事員”通過實地調研進行提案,認為社區需要加裝攝像頭、加強法治宣傳等。最後,“小議事員”和社區攜手,共同打造《菱溪社區高空拋物三句半vlog》,並在社區進行推廣,得到了廣泛居民的傳播和認可。
“小議事員”們發現社區功能室沒有安全提示標語,通往功能室的樓梯上沒有兒童專用樓道。在社區的授權下,“小議事員”們設計了富有童真色彩的兒童安全提醒標語……
“以‘1米高度’看城市,最能看出一個城市友好度。”菱溪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湯亞平説,成熟的“童樂議事會”能夠深入參與到社區各項治理中去,並達到較好的效果,實踐證明,以兒童為標尺去建設社區,一定能夠適合所有人生活,對構建和諧社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兒童是社會柔軟又脆弱的群體,讓他們得到更多呵護,是城市發展最溫暖的底色。雕莊街道黨工委書記張璀説,街道將以“心”換“心”不斷探索“為小”服務新路徑,以“小切口”破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群眾的美好“民生願景”變成可感可及的“幸福實景”,“城市的發展就會後勁充足,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行穩致遠。”(邱麥 報道員:鄭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