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楊絳全傳》無錫首髮式舉行

  忠實反映先生為人處世,真實復原若干事件來龍去脈

  百歲楊絳,百載風華。8月28日,《楊絳全傳》無錫首髮式暨無錫方志大講堂“百年楊絳”專場活動在錢鍾書故居錢繩武堂舉行。由上海資深傳記作家羅銀勝著、華文出版社出版、無錫市檔案史志館出品的《楊絳全傳》,以65.5萬字的體量全景展示了楊絳先生的世紀履痕、百歲風華。今年適逢錢繩武堂建成100周年,羅銀勝帶着他的新作來到無錫,並以主講人的身份在線下線上同步開講,講述他與楊絳先生的交往,為紀念錢繩武堂百年獻上厚禮。

  楊絳(1911—2016),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翻譯家,“文化崑崙”錢鍾書的夫人。羅銀勝關注研究楊絳先生近30年,他創作出版的36萬字的《楊絳傳》,也是唯一一本由楊絳先生生前親自審閱的個人傳記。而今,他又推出了65.5萬字的《楊絳全傳》,內容得到極大豐富。“既然名為《楊絳全傳》,關鍵在於‘全’字。”羅銀勝告訴記者,秉持“求全秉真、回塑原貌”的歷史責任感,全傳中,增加了前面多個版本未及的內容,以期反映一個更加全面、真實的楊絳。首次做客無錫方志大講堂,羅銀勝以“歲月無限:我所知道的錢鍾書先生和楊絳先生”為題,解讀這對文壇伉儷秉忠報國、秉直治學、秉愛家庭的人生智慧和處世之道。

  寫人物傳記,容不得半點虛假。羅銀勝答應楊絳,書稿寫好後,先給她過目。2000年前後,羅銀勝完成了《楊絳傳》初稿。楊絳親自進行了審閱修改。除了書信往來,羅銀勝還曾多次登門採訪楊絳,他最後一次見到先生是2013年冬天,“我到北京出差,順便到她家看望她,她有些意外,跟我講上海話,蠻流利的,就是聽力不行了。”在傾力搜輯資料的基礎上,羅銀勝以客觀又不失溫情的筆觸敘寫了楊絳先生的百年人生,包括她的童年成長、家庭變遷、求學歷程、文學創作,以及她與錢鍾書半個多世紀相濡以沫的愛情,忠實反映了楊絳先生的為人處世,真實復原了若干事件的來龍去脈。

  《楊絳全傳》是無錫市檔案史志館出品的“人文無錫·精彩閱城”系列讀物之一。該館參與了這本書的創意策劃,並提供了相關館藏史料,也使得該書蘊含了更多無錫元素,內容更加翔實和權威。“錢鍾書、楊絳夫婦都是無錫人,他們是無錫的文化名片。”羅銀勝&&,錢鍾書在無錫接受了中學之前的教育,錢鍾書、楊絳在錢繩武堂舉辦了中式婚禮,在他看來,寫楊絳的傳記,一定離不開先生的家鄉。羅銀勝透露,楊絳生前一再關照,讓他多寫寫錢鍾書,讓錢鍾書的學問發揚光大。他在《楊絳全傳》中,用了很多篇幅寫錢鍾書的事跡。“事實上,錢楊兩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羅銀勝説。

  省級文保單位錢鍾書故居所在的新街巷30號-1又稱“錢繩武堂”,係錢鍾書祖父錢福烔建成於1923年。錢繩武堂歷經百年,人才輩出。無錫市檔案史志館負責人&&,在錢繩武堂落成百年之際,在錢鍾書故居舉辦新書首發和方志大講堂專題活動,旨在留住城市記憶,傳承江南文脈,展示無錫“百宅百院”活化利用成效,激發廣大市民“讀名人愛名城”的情懷,進一步提升無錫城市的人文感召力和影響力。(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