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將手指放在心電儀上,保持30秒……心率72,未見異常。”在宿遷市宿城區水木清華小區,居民龔奶奶正在工作人員幫助下,語音操作體驗“小象智能家庭醫生”。
如何服務好家門口的老年人,提升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質量?醫養結合新模式是條路徑。記者近日走訪中發現,宿遷市通過打造“智能醫養”、發展“嵌入式”社區醫養服務中心等措施,豐富老年健康及醫養結合服務項目,增加資源供給,走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探索之路。
“小象智能家庭醫生”是宿城區推進“智能醫養”的載體之一。2022年以來,宿城區探索開發了集“醫療、養老、互聯網+護理”為一體的軟體&&——“宿城醫養e家”。通過手機App,醫療機構、家庭醫生和助老員可及時掌握老人信息,為其提供全方位醫療、康復服務;老人和家屬也可通過手機App享受信息查詢、預約診療、藥品配送、家庭病床等功能。&&可搭載如意盒子、小象智能家庭醫生和智能穿戴設備等多種終端,全方位滿足老人健康監測、健康科普、智能提醒等需求。
此外,宿城區還依託鄉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及日間照料中心,開展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中心建設,通過改擴建社區醫養結合服務設施,發展社區“嵌入式”醫養結合服務模式。“以前,服務中心僅為老人提供日間休息、文化娛樂等功能,改造之後增加了醫療保健、生活照料等項目,重點為失能、半失能、慢性病、高齡老人提供醫養結合服務。”宿城區衛健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中心幾乎每天安排醫護人員為老人提供專業醫療服務。
“兒女平時不在家,這裡就是我的第二個家。”家住泗陽縣富園名都小區的史奶奶今年68歲了,她説的“這裡”是由小區老年人服務中心改造的“健康小屋”——社區健康中心。
今年年初,泗陽縣中醫院在該小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基礎上建成“健康小屋”,打造由互聯網醫療賦能的健康管理型社區健康中心。中心建有健康篩查室、精神關愛室、養生護理室、棋牌活動室、多功能康復健身區、助浴室等,在滿足休閒娛樂、精神慰藉、居家上門照料等日間托老服務之外,還提供遠程問診、健康宣教、專家義診、健康評估、慢病管理及預防康復等醫療服務。
“每天來這裡測血壓血糖,還有醫生、護士給我們講講健康知識,上午可以看書、寫字,下午打牌、下棋,還能預約中醫艾灸,好得很。”史奶奶説,在社區健康中心,每天都有不少像她一樣的老人來進行醫療諮詢或休閒娛樂,完善的配套和貼心服務得到居民的認可。該中心負責人、泗陽縣中醫院公共衞生科科員席菊介紹,“健康小屋”今年建成以來,已接待2661人次,為144人進行健康篩查,累計開展上門護理服務350人次。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泗陽縣中醫院打破傳統醫院服務模式,建立起泗陽縣醫療健康管理&&,把醫養結合服務延伸到社區、延伸到居家,目前已拓展縣域6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對接服務工作。
針對醫養結合模式推行過程中出現的人才缺口問題,宿遷市鼓勵和支持大中專院校設置醫養結合型老年護理和老年服務管理相關專業,將老年康復、護理等納入衞生專業技術人員教育培訓體系,加強老年醫學、康復、護理、健康管理、社工、老年服務與管理等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未來,還將依託宿遷市老年病醫院建立市級老年健康和醫養結合培訓基地,開展老年健康管理、醫養結合人才及老年醫學人才進修培訓。(王 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