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南長街上商販雲集,人流如織;惠山古鎮裏燈火璀璨,熙熙攘攘;湖濱商業街熱鬧非凡,美食飄香;太湖廣場上賽事不斷,嗨聲一片……無不顯示着無錫夜經濟的蓬勃活力。
有人説,白天經濟靠生産,夜晚經濟靠消費。今夏,一場接一場的啤酒音樂節、商圈折扣購、文體賽事密集落地、多點開花,共同構成一幅幅流動的夜景圖,使得“夜晚模式”更加多元,也驗證了無錫開拓消費新空間的決心。
夜幕之下 消費市場“元氣滿滿”
7月26日下午5點多,太湖廣場停車場保安梁來根不敢松懈,他匆匆吃過晚飯,準備迎接6點後的停車高峰。“今年夏天,晚上來太湖廣場的人遠超前兩年。”梁來根&&,之前是太湖啤酒音樂節,最近又有幾場體育賽事,太湖廣場的熱度持續攀升。雖然周邊還有中日友好園、無錫博物院等多個停車場近千個車位,依然天天爆滿。
“來這裡喝喝啤酒、吃吃燒烤、聽聽音樂,很不錯。”和朋友們一起參加了首屆太湖啤酒音樂節開幕式後,市民宋女士便成了太湖廣場的常客,“街舞大賽、樂隊表演、創意市集、體育賽事,活動豐富多彩,直到深夜還意猶未盡。”
無錫的夜生活不止於此。
湖濱商業街元氣生活節第一天,街南的活動場地就被擠爆了。舞檯燈光變幻、聲浪陣陣襲來,近百張臨時餐桌上龍蝦、燒烤擺得滿滿當當,市民群眾或立或坐,把舞&周邊圍得水泄不通。
猴哥龍蝦品牌餐飲店在湖濱商業街上有三家門店。“商業街經過幾年打造,培養了一群有夜宵習慣的客群。”該店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門店參加了元氣生活節活動,夜間餐飲消費較往年更為旺盛,還多了不少外國客人,基本整晚客流不斷。“緊抓夏夜紅利,生活節期間我們通宵營業。”據悉,目前湖濱商業街內近30%的商家延長了經營時間,持續到凌晨三四點。
不少外地優秀品牌也出現在各類夜生活場景中,迫不及待地想要打開無錫市場。
來自南京的民謠酒館——漾應的火塘就是一個例子。“我們抽調人手在廣場上駐唱,每天提供免費的冰啤,吸引了許多當地的文藝青年。”漾應的火塘員工丁穩介紹,無錫首店近期將在運河匯正式開業。
“我們在招商的時候就十分注重夜間這一業態。”華僑城蘇錫常招商負責人柴明孝介紹,運河匯集聚的120余家商鋪,有近30%的商家一直營業至晚上10點以後。
需求制導 非標商業組合出擊
霓虹閃爍中、人潮涌動間,既是煙火氣,更是新動力。
統計顯示,首屆太湖啤酒音樂節期間,現場商戶銷售額超過300萬元。數據的背後,是“花樣”夜經濟模式的組合拳出擊;是線上發放的超過50萬元優惠券的數字化刺激;是將啤酒、音樂、體育賽事等潮流元素融為一體的新消費場景加持;是交響樂隊、街舞達人等專場表演帶來的私域流量覆蓋與轉化;是1000萬人次線上關注的曝光傳達。
“這就是一場城市的大型‘快閃’!”啤酒音樂節期間,記者遇到了一對在太湖廣場上售賣酸奶水果拌的青年,他們的另一個身份是一家咖啡店的創業者。“如果能在這段‘開放期’裏展現出大眾喜歡的形象,推介自身産品豈不是事半功倍?”和客人聊天,介紹自己的店舖,添加&&方式,此次他們收穫頗豐。
7月27日晚,太湖廣場BSK三人籃球賽決賽現場被圍得水泄不通。“我們正在開挖夜間體育消費的潛能。”負責此次賽事的無錫坐標體育運營總監黃一然透露,更多以太湖廣場為主場的各類體育賽事已在籌備中。
“在這裡,商家收穫客戶,市民感受到快樂,城市的消費力得到提升。”無錫城建發展集團相關人士介紹,雖然太湖廣場的固定商業主體承載量較低,但外擺攤位加上便民餐車、自動售賣亭等基礎配套的完善持續吸引居民走出家門,使其成為下沉式夜經濟的典型。據了解,廣場周邊的薄荷空間·融盒餐廳今夏實現了10%的營業額增量。
“夏季結伴出現的夜經濟形態已從‘促銷拉動’漸漸轉向成為‘需求制導’,相比於各類優惠活動帶來的短暫消費盈利,推動市民生活方式上的轉變正讓‘夜經濟’常談常新。”柴明孝直言,這次的夏夜消費,讓他進一步看到了非標準商業形態的可行性。在他看來,發展夜間經濟需突破“千篇一律”,今夏新模式、新場景、新業態的不斷豐富,恰是對不斷涌現的消費需求的呼應。
以夜興城 完善配套服務,避免同質化
發展夜經濟,正當其時。
今夏,隨着夜間活動、場地不斷增加,相關配套服務不斷完善,無錫的“夜消費”從商業綜合體延伸至戶外廣場,從吃吃喝喝延伸至生活娛樂。逛市集車展、品香醇啤酒、享花樣美食、賞潮流音樂、觀激情賽事,在煙火氣與時尚范的交融中,夜幕下的無錫城勾勒出一幅夏夜消費新圖景。
然而,與一些網紅城市相比,無錫的夜經濟仍有較大差距。據最新發布的《2023年中國城市夜間經濟發展報告》顯示,夜間經濟繁榮指數處於第一梯隊的除北上廣深外,還有成都、重慶、東莞、杭州、蘇州、西安,無錫則位列全國第二梯隊。
當“以夜興城”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評估指標,無錫該怎樣進一步點亮自己的新“夜”態呢?
不妨來看一個在今夏遭遇生意“滑鐵盧”的例子。
做臭豆腐外擺的蔡師傅是一個職業的“消費節商家”。10年來,他每年都在團隊組織下到省內各地舉辦的音樂節、燒烤節等活動上“出攤”。“去年一天賺一萬,今年要虧本回去了。”蔡師傅坦言。原因何在?“夏夜各類消費節接連不斷,但是在不同場次、不同城市,品嘗到的所謂美食也是大同小異,甚至口味踩雷。”熱衷探店美食的大學生邵琪芮一語中的。除了供需上的矛盾,還有交通匹配的滯後。“晚上8點後地鐵免費乘坐,可10點多地鐵運營就結束了,僅2個多小時,想要暢快地享受夜生活實在勉強。”一位卡着點倉促收尾的市民感嘆,想要越夜越精彩,還要進一步補短板、強服務。
“發展夜經濟,完善的配套服務是基礎,增加夜間攤位數量,引導夜間市場規範有序發展,適當延長公交運營時間,也要走出夜間經濟的同質化。”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夜間消費的“脈搏”離不開城市特色。如淄博燒烤、長沙夜市、西安不夜城等標識鮮明的城市品牌,讓這些城市的夜經濟名聲在外。無錫有着豐富的文旅資源,可以統籌城市商圈、夜市、老街、景點等,梳理發布城市夜游精品線路、美食打卡圖、夜間消費指南等消費動線,延伸夜間消費的時空、拓展夜間消費的邊界,從而引領“夜經濟”破層出圈、提質增效。(祝雯雋 韓依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