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舉辦的國家工程機械先進製造業集群(徐州)創新發展大會期間,江蘇省徐州市對外發布“工程機械核心技術攻關需求榜”,聚焦智能化、無人化、傳統燃油機械轉向新能源等攻關方向,遴選10項工程機械核心技術需求,面向全國乃至全球“揭榜挂帥”。

  全力打造工程機械“1號産業”

  “徐州將以更強決心、更大格局、更實舉措發展壯大工程機械産業,全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集群,為江蘇在強鏈補鏈延鏈上展現新作為提供有力支撐。”徐州市委書記宋樂偉在會上&&。

  本次大會是江蘇省10個先進製造業集群創新發展大會的首場活動,旨在圍繞江蘇16個先進製造業集群和50條重點産業鏈,促成上下游企業、産品供給方與需求方建立協同發展和資源共享機制,共同培育工程機械這一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

  徐州工程機械集群是首批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也是江蘇省全力打造的6個國際先進製造業集群之一。作為世界級先進製造業産業集群重點培育對象,徐州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工程機械産業鏈,初步構建了“産業高原”和“産業高峰”互促並進的發展格局。

  2022年,徐州工程機械産業規模超過1700億元,産品全面覆蓋20大主要門類,其中汽車起重機、履帶起重機、裝載機等13個主機産品銷售全國第一,液壓油缸、驅動橋、回轉支承等核心配件全國銷量第一,徐工集團連續三年排名全球行業第三位。

  産業韌性日益增強

  集群化是産業鏈向中高端邁進的必由之路,是提升産業發展能級、增強區域産業競爭力的關鍵抓手。2022年,徐州制定創新産業集群培育提升工作方案,明確着力培育“343”創新産業集群,形成産業梯度清晰、競爭優勢突出的産業發展體系。其中,工程機械被列為徐州3個優勢創新産業集群之一。

  目前,工程機械已成長為徐州最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産業,基礎好、體量大,産業鏈條完整、布局較為合理,産業韌性日益增強。

  上游集聚了1200余家工程機械零部件配套企業,從涉及的産品領域看,專用底盤、液壓件、變速箱、驅動橋、電控系統、回轉支承、駕駛室等零部件實現系列化本地配套,工程機械油缸、驅動橋、回轉支承3類零部件銷量全國第一,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近60%。

  中游全面覆蓋工程機械20大門類,工程機械主機産品型號規格達400余個。其中,隨車起重機、登高消防車、高空作業車、輪式起重機、旋挖鑽機、平地機、壓路機、攤鋪機、裝載機等13類主機全國第一。

  下游擁有徐工漢雲、賽摩協同製造等4家省級以上工業互聯網&&和徐工租賃、徐工電商等專業後市場服務&&。

  按照《徐州市工程機械産業發展規劃(2021年—2030年)》,徐州將把工程機械産業作為現代産業體系的核心支柱,補齊上游零配件、做強中游整機、做大下游後市場服務,提升國際化能力和水平,計劃到2025年,將其打造為産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具有特色優勢的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

  為産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為加快做大做強做優工程機械産業集群,徐州持續營造産業發展良好生態。按照“一個工作專班+一個産業聯盟+一個創新體系+一套要素支撐”模式,構建“四個一”支撐體系,推動政産學研金有機銜接、高效協同,以更加有力的保障助推創新産業集群加速發展。

  “四個一”支撐體系明確組建一個由牽頭部門、龍頭企業、行業專家等組成的工作專班;成立一個産業聯盟,發揮“鏈主”企業引領帶動作用,圍繞産業共性問題搭建創新聯合體,打造産業鏈供應鏈供需對接&&;打造一個創新體系,加快培育一批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製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産業創新中心;建強一套要素支撐,加強供應鏈金融、擴大融資渠道、引育産業基金等金融資本支撐,強化工業用地、用能、用水、用電、排放等要素保障。

  同時,行業協會也助力資源共享。依託高端工程機械及核心零部件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徐州整合工程機械行業産業鏈上下游各類優勢資源,利用群體的智慧,共同攻克行業關鍵共性技術難題,確保核心零部件鏈條穩定。

  “徐州將厚植優良發展沃土,提供産業發展全要素服務。根據産業需求量身打造技術攻關、兼併重組、市場開拓等支持政策,推動産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貫通,以配套完善的支撐體系,為工程機械産業創新發展提供更有力、更高效的保障。”宋樂偉説。(吳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