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化匠心傳承 瞄準産業前沿 注重理念躍升

  鹽城全力鍛造高技能人才“金名片”

  7月15日,第九個世界青年技能日,以“數字引領、技創未來”為主題的首屆江蘇青年技能周在鹽城開幕,為各類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現精湛技藝和職業素養的舞&。

  讓技能人才立前排、站“C位”。近年來,鹽城深入實施推進“人才強市”戰略,提升“鹽城職技”品牌影響力,全力鍛造高技能人才“金名片”。畢業季,記者走進以全國技工教育規模第一校、世界技能大賽“拓荒者”鹽城技師學院為主體的部分鹽城品牌技工學校,探尋越來越多的技能人才實現技能報國、技能成才夢想背後的成功密碼。

  匠心傳承,打造世賽“夢之隊”

  佈線、安裝、編程……7月14日,走進鹽城技師學院,世界技能大賽電氣裝置項目中國集訓基地裏,趙智俊正反復打磨每個細節,作為鹽城技師學院的學生、電氣裝置項目江蘇賽區的狀元,趙智俊備戰的不僅是9月份即將在天津舉辦的第二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還有明年將在法國里昂舉辦的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

  站在趙智俊身邊指導的,是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金牌選手余守安。如今的他,已是鹽城技師學院電氣工程學院的一名教師。“將我們在世界技能大賽上積累的經驗傳授下去,讓更多選手為國爭光,同時也成就精彩人生,這是我們的責任。”

  此外,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電氣裝置項目銀牌獲得者惠希奇畢業後也選擇留校任教,其輔導的選手董輝在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中蟬聯電氣裝置項目銀牌。匠心傳承,從參賽選手到指導教師,余守安和惠希奇轉換身份,走上三尺講&,不僅為了打造一支世界技能大賽的“夢之隊”,也為了帶動更多青年學生通過技能成就夢想。

  “我們不僅需要世賽金牌獲得者這樣光彩奪目的‘技術新星’,更需要‘有絕活的老師傅’培養出越來越多的‘能鑽研的小夥子’‘肯吃苦的手藝人’,最終成為各行各業的行家裏手。”鹽城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要讓更多勞動者看到技能人才也能身披國旗走向世界舞&,從而點燃更多年輕人學技能、鑽研技能的熱情。

  “從2012年開始,學院連續成為第43屆至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電氣裝置項目牽頭集訓基地。目前已經取得2金2銀和1項優勝獎的好成績。我們瞄準金牌繼續努力,爭取三連冠,為國爭光。”自豪寫在鹽城技師學院公共實訓中心主任劉進峰的眉宇間。

  緊貼産業,讓“校門”正對“廠門”

  教室內,老師授課,教室外,就停着給學生練手的汽車。在鹽城技師學院汽車工程學院,學生圍着汽車,邊琢磨邊討論。

  工學一體化,培育新工匠。多年前,東風悅達起亞落戶鹽城,首批工人均來自鹽城技師學院。作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汽車産業在鹽城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些年,鹽城技師學院緊緊圍繞地方産業發展培養技能人才,就汽車産業而言,學院專業設置也緊隨産業轉型而調整,新能源汽車與維修、智能網聯車技術應用等已成為熱門專業。今年畢業的2018級學生,年前就被許多車企“預訂”。

  “只有熟悉企業生産工藝和流程,才能教出企業需要的藍領工人。”建湖縣高級技工學校副校長宋遠見介紹,圍繞高端裝備、新能源和電子信息等建湖三大主導産業,學校每年培訓千余名高技能人才,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鹽城是從事大規模生産製造,尤其是高端裝備製造的好地方,其原因就是當地有高素質的技工隊伍。”位於鹽城高新區的江蘇漢印機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端裝備製造企業,董事長文成認為,技工團隊的專業性、穩定性,對企業尤其是製造企業非常重要。漢印100名員工中資深鉗工佔60%,三分之一超15年工齡,這支藍領隊伍主要是鹽城技師學院的畢業生。

  政策引領,涵養技能人才好生態。自2015年以來,鹽城先後推出“515”和“黃海明珠”人才計劃、新時代人才強市建設意見、優化提升“黃海明珠”人才政策等系列政策,鹽城市“十四五”人才規劃也將技能人才培養納入其中,技師班、高級工班畢業生可享受和大學本專科人才同樣的待遇。近3年來,鹽城累計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95萬人次,其中補貼性培訓近60萬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3.5萬人。

  轉變理念,一技傍身行天下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技工學校培養技能人才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就業。“以前招生走村串戶,一些學生不願進校學技能,覺得以後當工人辛苦,但這些年家長和學生的理念在改變,原因就是技能人才相對更好就業。”建湖縣高級技工學校副校長肖其盛説。

  一技傍身能走多遠?肖其盛自身經歷就是最好的例子。1989年,肖其盛從鹽城市技工學校鉗工專業畢業後,分配到建湖技校工作,如今已成為省教學名師、省技能大師。“只要一有時間,就會跑去企業動手實習和參加各種業務培訓。”正是這種執着,2011年肖其盛被評為首屆“江蘇省企業首席技師”,成為建湖縣首位獲此殊榮的人。

  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打破學歷、資歷、年齡、比例等限制,對技能高超、業績突出的一線職工,可直接認定高級工以上職業技能等級。”寫在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中的這段話,給了技能人才更多的自信,而《意見》提出的“到‘十四五’時期末,技能人才佔就業人員的比例達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佔技能人才的比例達到1/3”的目標,意味着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將迎來重要的歷史機遇,也將迎來個人發展的“黃金時期”。

  現代家政、托育保育、養老護理……鹽城技師學院在全省率先試水,開設家政服務專業,從2021年首屆開班只招12人,到去年3個班迎來150人。鹽城技師學院幼兒健康與護理學院院長陳益奎認為,“觀念一變,就業之路更廣。與培養傳統保姆不同,我們的家政人才要會‘十八般武藝’,除烹飪、茶藝、插花外,還得會禮儀、聲樂、舞蹈、手工,甚至寵物飼養等,我們還開設日語課,走專業化、國際化、高端化之路。”(卞小燕 曹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