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華社記者 劉亢 蔣芳

圖:新華社記者 李博 季春鵬 楊磊 攝影師 方飛 孫振松 黃茹萌

  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南京是回望中國歷史的重要窗口。2500年建城史、450年建都史,豐厚的文化積澱和獨特的人文景觀,讓這裡成為中華文明坐標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

  

  △南京閱江樓

  秦淮河畔的煙雨中,有才子佳人深情繾綣;溯江放眼的慷慨裏,是風雲變幻虎踞龍盤;始建於明代的“天下文樞”牌匾,是這座城市人文底蘊的生動註釋。

  

  △南京秦淮河

  守正知所來,創新明所往。這裡是東部地區的重要中心城市、長三角特大城市、“蘇大強”的省會。這裡是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科技與産業有機融合,持續釋放不可估量的創新價值。

  

 △南京鼓樓

  鍾山龍蟠,石城虎踞。這就是南京,大藍鯨,真萊斯!(南京話,意為“真厲害”)

  

  

  △南京石頭城遺址公園

古都氣象 創新氣場 山水氣派 精神氣度 煙火氣息

一、古都氣象

  

  △南京玄武門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是四大古都之一,金陵王氣曾在歷史上幾度閃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煙雨中”。今天的古都氣象化作了文化“厚度”,在時空交錯、層疊呈現中可感可知。

  

  登上&城,西南方向是雞鳴寺的黃墻佛塔,那之後是新街口的高樓叢林;碧瓦朱楹、檐牙摩空的閱江樓背後,南京長江大橋闖入視野,古風建築與現代工業相映成趣;

  △南京明城墻&城

  

  △南京閱江樓

  600歲的明城墻,如同古都南京的框架和骨骼,最繁華的長江路地下還“藏”了一段1700年前六朝建康宮城……

  

  

 △觀眾在南京六朝博物館參觀建康城大型排水設施遺跡

  古都氣象,化作了蜿蜒文脈,街頭巷尾文氣涌動。長江萬里,支流數百,僅110公里長的秦淮河卻被稱作“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天下文樞,江南貢院,多少才子佳人、文人墨客流連忘返。

  

  

  △江南貢院明遠樓

  2019年,南京躋身世界文學之都。誕生了中國第一所文學館的雞籠山下,1500年後的孩子們樂享“雞籠山下文學課”,利用元宇宙&&重溫李白筆下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雞籠山

  古都氣象,藏在匠心獨造。世界面積最大的手工絲毯畫,30多個巧匠歷時近2年用2400萬個絲結,展現“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恢弘景象,國家級非遺“南京金箔鍛制技藝”代代相傳,其核心技術在國防、航天等領域一展風采。金陵刻經,於方寸之間刻印千年。

  

△牛首山佛頂宮絲毯畫

△南京金箔

△金陵刻經

  二、創新氣場
  

  △南京大學鼓樓校區

  昔日天下文樞,如今學府雲集。南京有50多所高校,包括13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在寧兩院院士90多人,每10萬常住人口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3.52萬人,均位居全國前列。江左英才,斯文在茲。

  

 △東南大學校園

  聚天下英才,科技自立自強攀高峰。紫金山是這座城市的“最高海拔”。

  

  △南京紫金山

  “紫金山”更是對創新、對雄心至高的褒揚:城市最高的摩天大樓叫“紫峰大廈”, 紫金山實驗室、紫金科技城、紫金科創帶……

△紫峰大廈

  “原始創新、頂天立地、世界一流、不可替代”,中國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劉韻潔把這16個大字挂在實驗室的顯眼處。

  

  人才鏈賦能産業鏈,先進“智”造結碩果。位於江北新區的江蘇省産業技術研究院已建有專業研究所等各類研發載體72家,轉化成果7000多項。

位於江寧區的南瑞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國能源電力及工業控制領域領軍企業,累計獲國家級科技獎勵86項,産品和服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南瑞集團有限公司自動化設備電磁兼容實驗室

  古老而深厚的人文氣質,與科技創新、經濟發展之間發生着“化學反應”,構築起南京獨特的創新氣場。

  

  900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2萬餘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06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軟體和信息服務、新型電力(智能電網)裝備已入選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

 △南京秦淮硅巷

  創新之路,南京不斷攀高。2021年,獲批建設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2022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3%、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水平,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50.4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7%;2022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榜單,南京名列第二。

  

三、山水氣派

  

  △南京幕府山濱江風光帶

  “地勢東回萬里江”,絕佳的山河格局,賦予南京“江南第一州”美譽。

  

 △南京江心洲

  從高空俯瞰長江南京段,百舸爭流、巨輪暢行。既是海港又是江港,既要承擔長三角和長江經濟帶的江海中轉,還要兼顧中西部內陸地區的鐵水聯運。今年上半年,南京港龍潭集裝箱有限公司集裝箱量完成157.3萬標箱,同比增長8.05%。

  

  

  △南京港龍潭集裝箱有限公司港口

  豐饒南京,得之於江。承東啟西,連通南北,海陸暢達的區位優勢,賦予南京“一帶一路”節點、長江經濟帶關鍵節點、長三角地理中心的開放優勢。

  

  △南京大勝關大橋

  自然廣度,得之於江。在離城市中心新街口不到10公里的中山碼頭,攝影愛好者們常常三五成群,扛着“長槍短炮”,捕捉江豚躍出水面的身姿。

  

 △南京中山碼頭

  呵護一條江,改變一座城。生産“銹帶”退、生態“繡帶”進,落後産能退、綠色動能進,“一味向環境索取”退、“持續推動生態涵養”進。 

  

  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距長江南岸10余公里,園博園承載着人們對“天人合一”的美好憧憬。百年前中國水泥廠留下“城市傷疤”,如今“長出”森林。

  

  △位於南京江寧的江蘇園博園

  巨大的礦坑化身崖壁劇院、植物花園;裝水泥的筒倉變身先鋒書店裝滿新書;火車車廂拉的不再是礦石,而是天南海北的游客……

  

  △江蘇園博園內的小火車

  從生態建設到生態修復,再到生態産能,南京正探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現代化新路徑。

  

 △南京江寧金陵小城

 四、精神氣度  

  △南京雨花&烈士陵園

  “你們從人間路過,才讓這世界繁花似錦。” 在雨花&留下姓名的1519名烈士中,大部分受過高等教育,犧牲時平均年齡不到30歲。

    

  “12·13”,可謂中華民族近代史上最沉重的一頁,留下血與火的記憶。  

  不只有屈辱的眼淚,南京簡稱“寧”,也有着對“寧”的追求。2017年8月,南京成為全球第169個國際和平城市。古城南京用自身的實際行動,不斷向世界傳遞着和平的理念。

  

  △社會各界代表撞響和平大鐘

    1800多年前,東吳使者從南京出發,開啟主動向外和平交流合作的探索之路;600多年前,南京作為鄭和“七下西洋”的始發地,見證了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波瀾壯闊的歷史。

  

  南京,似一位走過2500年歷史的智者。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將“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創造人類美好未來”的民族意志與國家使命,深深融入了城市的發展理念。

  

  △南京中山陵音樂&

 五、煙火氣息

 △南京夫子廟夜市

  《紅樓夢》裏,曹雪芹寫下金陵美食的熱愛。《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有許多發生在南京,吳敬梓在書中念叨最多的南京菜肴就是鴨子。《隨園食單》,清代江南才子袁枚乾脆寫了一本烹飪名著。

 △《隨園食單》書影

  朱自清先生曾用“販夫走卒,皆有六朝煙水氣”來點評南京。這“煙水氣”傳承的是六朝魏晉遺風,但從古至今,南京人的“煙水氣”跟“煙火氣”十分融洽。

  

  △柴火餛飩

  王府大街芳婆的早餐生活秀從清晨5點開始上演;中午的三條巷,皮肚面在烈火灶頭激情交融;等到深夜,小龍蝦、燒烤的宵夜攤不散;烤鴨、鹽水鴨、鴨血粉絲湯、梅花糕的美味,小西湖、老門東、熙南裏,老街巷裏藏着閃光的日常。

  

  

  

  人們日常習慣了“穿越”,開車穿過城墻洞,民國公館裏喝咖啡,千年古剎打卡網紅奶茶。

  

  △南京中山門

  玄武湖晨個練,中山陵遛個彎,七家灣稱二兩鍋貼……市井人間,舌尖一味。

 △南京老城南

  愛把“多大事啊”挂在嘴邊,“南京是我見過的最‘不排外’的城市。”……愛上大藍鯨,有這一個理由就足夠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