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第二期“人大代表議事廳”聚焦解決中心城區和重點場所停車難問題
緩解“城市病”讓百姓出行不再難
治理停車難這一城市“頑疾”有哪些妙招、實招?6月20日,市人大常委會第二期“人大代表議事廳”廣邀人大代表、相關板塊政府及有關部門負責人、行業專家、市民群眾、行風監督員等“入廳”議事,聚焦“中心城區和重點場所停車難問題”敞開心扉、暢所欲言,凝聚起解決停車難的各方合力,將事關城市“面子、裏子”的停車問題抓好抓實,讓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資源從哪來?
做大增量、盤活存量
在年初召開的市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上,97名市人大代表聯名提出了“解決中心城區和重點場所停車難問題”的議案,並開展了多次議前調研活動。
“無錫的‘停車難’主要表現在總量缺口較大、局部矛盾突出、智慧管理滯後三個方面。”市人大代表、無錫寶誠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孫銀龍作為議案的領銜提案人,一針見血地指出。
江蘇倍思特律師事務所黨支部書記於曉仲、南方中金環境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許健等人大代表也直言不諱,中心城區交通擁堵和停車難問題尤為凸顯。這樣的“城市病”該如何破解?大家一致認為,一是擴大增量,二是盤活存量。
以梁溪區為例,近兩年充分利用城市邊角空閒土地、中心城區功能搬遷騰出土地新建停車設施,累計新增停車泊位達1.15萬個,同時“上天入地”建設立體停車庫,滿足市民停車需求。2023年,該區還將新增停車泊位1000個。
“錯時共享”則為盤活存量停車資源開闢了一條創新之路。牽頭辦理議案的市城管局介紹,今年市區兩級新增錯時共享車位6000多個,市民可在“無錫停車”微信公眾號在線提交申請,包月使用單位內部錯時共享車位。“根據議案辦理方案,我們將力爭用兩年時間,切實緩解中心城區和重點場所的停車難問題。”
出行如何不堵?
優化交通、主打“綠色”
“建議相關部門在增設停車位、提高停車泊位利用效率的同時,還要優化動態交通組織,比如合理設置單行線、紅綠燈等,增強市民出行的體驗感和滿意度。”市人大代表、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蘇有限公司無錫分公司黨委書記余冰提出。
對此建議,市公安交警部門回應,將以民生關注的堵點治理為突破口,對通勤幹道、學校、商業超市等易發、常發交通擁堵的路段、路口,通過每年整治一批、逐年滾動治的方式,綜合運用直行待行區、左轉右置、借道通行等手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全市已設置單行道路61條、綠波道路56條、可變導向車道路口21個,進一步增強市民群眾交通出行的體驗感。”
還有不少代表認為,減少停車需求也是緩解“停車難”的一個重點,這就需要政府更好地發展公共交通,為市民綠色出行提供便捷。
“目前,無錫人綠色出行比例達70.1%。”市交通運輸部門&&,無錫市正加快構建“地鐵送到站、公交接回家”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下階段將持續推動公交發展“先行一步”,公交服務品質“提檔一級”,在公共交通網絡完善、設施支撐、服務提升等方面進一步轉型升級,為後續無錫創建國家公交都市奠定堅實基礎。
場所怎樣便民?
綜合管理、精準施策
“每次去醫院看病都找不到停車位”“學校周邊潮汐時段交通總是擁堵”“景區停車場假期停車周轉率創下新高,有何應對措施”……部分代表和群眾“劍指”醫院、學校、景區等重點場所“停車難”問題。
“就醫難”疊加“停車難”,讓不少市民頗有微詞。對此,無錫市大力推廣“先離場後付費”和“停車就診聯動”場景建設,提高就診車輛停車效率和出場效率。此外,市發改委也正在對醫療機構的平均就診時間、車位周轉率、周邊停車場收費水平等進行調研,科學調整醫院停車收費標準,希望通過價格杠桿引導車流,減少非就診車輛佔用車位情況。
針對高峰時段學校周邊交通擁堵現象,教育部門積極推廣建設地下接送系統。目前,全市已有30所學校完成地下接送系統建設,在建中的有42所。同時,鼓勵有條件改造的老校區積極推進地下接送系統改造工作。
“我們想方設法利用景區內部輔道、門區廣場、建設地塊等設置臨時停車位。”市文旅集團説,各公園景區已與屬地交警、城管建立了聯絡協商機制,在停車高峰期臨時佔用環湖路等作為市民游客車輛的應急疏導停車點。
對於市城建發展集團建政停車公司研發推出的便民停車信息小程序,代表和群眾都建議要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擴大知曉率和“接入率”,更好普及社會大眾。金陵科技學院智慧交通系主任李銘和江南大學博導李崎兩位專家對我市在破解停車難這一“城市病”方面採取的創新舉措給予肯定,同時建議結合城市空間布局、法律法規制定等深化研究,進一步完善長效管理體系。
市領導徐劼、沈建、張立軍,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黃蓉華,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陸洪參加活動。(陳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