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訪談 信息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泰州打造江蘇高質量發展“中部支點”

2023年06月15日 07:24:50 來源: 新華日報

  原標題:築牢實體根基 強化生態支撐 提升幸福指數

  泰州打造江蘇高質量發展“中部支點”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江蘇主題採訪活動日前走進泰州國家醫藥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中國醫藥城)。長泰藥業董事長蔣志君指着公司産品展示區裏的創新産品,自豪地介紹,公司有一款新膠囊即將上市,適用於Ⅰ型雙相情感障礙抑鬱症發作和難治性抑鬱症,將填補市場空白。未來幾年,長泰藥業陸續將有數十個新産品上市,市場前景可期。

  長泰藥業是泰州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築牢實體經濟這一泰州發展的根基,我們聚力打造‘一個産業體系、四個特色産業集群’,保持定力、深耕細作,不斷提高産業核心競爭力。”泰州市委書記朱立凡説,着力打造江蘇高質量發展的中部支點,這是省委書記信長星對泰州的新要求。泰州市將把“敢”的勁頭鉚得更足,把“爭”的標杆拔得更高,把“嚴”的基調樹得更牢。動員全市上下弘揚“三個不相信”、激發“四敢”精氣神,以“當表率、做示範、走在前”的果敢擔當,真抓實幹、奮發進取,為全省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作出泰州貢獻。

  築牢實體根基,見證“中部崛起”新嬗變

  來到泰州大健康産業展示館,二樓一面電子墻很是醒目:雀巢、阿斯利康等1200余家國內外知名醫藥企業榜上有名;2100多項“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醫藥創新成果成功落地申報。據泰州醫藥高新區醫藥産業園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趙榮林介紹,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關於支持泰州大健康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到“十四五”期末,泰州市大健康産業規模要達4000億元,構建具有區域特色和競爭優勢的大健康産業高質量發展格局,賦能引領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從一張白紙上“零點起步”,中國醫藥城見證泰州“中部崛起”的嬗變。讓泰州人感到自豪的是,泰州市牽頭的“泰州市、連雲港市、無錫市生物醫藥集群”入圍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一同入選的還有泰州市參與的“南通市、泰州市、揚州市海工裝備高技術船舶集群”。“雙雙入選充分體現泰州兩大集群在全國有實力、有地位、有能力參與世界先進製造業合作和競爭。”泰州市發改委主任陶玲説,打造中部支點,就是要求泰州全面提升經濟發展能級、增強核心競爭力,能夠發揮支撐、服務、鏈結、引領作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5月19日,從坐落於長江岸邊的江蘇新時代造船公司遠遠望去,正在建設中的21萬噸LNG雙燃料動力散貨船很是壯觀。據該公司船研所船裝室副主任徐紅忠介紹,船塢生産線訂單83艘,目前已經排到了2026年。前不久,公司連獲兩家希臘船東16艘LNG動力蘇伊士型油船大單,總價值近97億元人民幣。

  好的營商環境是助力“崛起中部”的強引擎。據泰州市市場監管局局長張漢剛介紹,該局制定了“你點我辦、你評我改”10大類服務項目、43項具體服務“清單”,企業遇到難題可按照清單一一對號入座,實現由“企業找服務”變為“服務找企業”。截至目前,泰州累計受理企業點單並解決質量攻關、質量診斷、高質量專利申報等難題1353個,指導雀巢健康獲得全國首張特殊醫學用途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註冊證書、碩世生物獲批全省首個體外診斷試劑及設備戰略性新興産業標準化試點等。

  強化生態支撐,書寫“天藍水清”新常態

  站在長江邊的靖江音樂花海廣場遠眺長江,碧波蕩漾,汽笛聲聲。

  “廣場佔地11.5萬平方米,是長江靖江段最美的岸線之一,其中四季花海面積約4.5萬平方米。”據講解員謝菀桐介紹,廣場前身是凌亂不堪的貨物碼頭和砂石料堆場。2019年,通過環境系統整治,廣場內成片種植多種草花、色塊苗和多年生木本植物,營造出色彩斑斕的四季花海勝景,與牧城公園、東線第一帆紀念公園等串聯成為靖江沿江風光帶。

  牧城公園裏的展板上,詳細介紹了靖江“&&最美江岸”的蝶變。靖江“不開發區”的沿江生態保護理念,吸引了記者一行的注意。早在2016年,靖江就組織編制《長江生態岸線保護規劃》,劃定區域功能,明確1/3永不開發,保持生態原貌。拔出“銹釘子”,繡上“綠絲帶”。靖江以“綠”為筆,持續整治沿江碼頭、區域環境,累計退漁還濕400畝,騰退生産岸線7.1公里,涵養出近4000畝的沿江綠色空間。

  “走順高質量發展之路,必須強化生態支撐性。”泰州市市長萬聞華説,泰州把“四個必須”的明確要求化為自覺、化作行動,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加快挺起江蘇中部“脊梁”,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該市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5年投入217億元實施生態環境基礎設施項目104個,去年39個省考及以上斷面優Ⅲ比例達100%。

  逐夢藍天碧水,打造生態名城。如今,泰州“顏值”普遍提升,天藍、水清、地綠成為常態,全市生態環境質量連續五年排名全省前列,並摘得國家生態環境領域最高榮譽——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泰州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姚晟説,“我們始終堅持科學溯源,充分利用移動走航、衛星遙感和激光雷達監測,鎖定PM2.5、VOCs、臭氧高值區,為大氣治理提供‘靶向性’目標。同時,我們建立了‘當日交辦、每週歸集、每月通報、定期清零’的閉環管理工作機制,確保每一個問題都得到快速、高效解決,持續改善泰州的大氣環境質量。”

  提升幸福指數,擦亮“金字招牌”新底色

  “願每個孩子都有一段溫柔的教育旅程”,走進泰州市姜堰區家有兒女托育園,就能在墻上看到該園的核心理念。據園長周莉華介紹,家有兒女托育園創辦於2015年,園內招收18個月到36個月年齡的孩子。目前,園內有102個孩子,分為5個班,採取混齡班模式。

  在姜堰區,像家有兒女這樣的托育機構並非個例。“全區有托育機構39家,其中,純托育機構30家,‘托幼一體化’機構9家,目前在託人數達1530人。”姜堰區衛健委主任王梅告訴記者,2019年以來,姜堰區將托育服務工作作為民生大事擺上重要位置,錨定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服務,聚焦嬰幼兒無人照料的關鍵痛點,實施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創新“家園共建、社企聯動、普惠引領、多元發展”模式。

  一幕幕生動的畫面、一張張燦爛的笑臉,正是泰州市奮力擦亮“幸福教育”底色的生動縮影。泰州市教育局局長萬永良説,泰州提出,要以最好的資源、最強的改革、最大的關愛支持教育,讓泰州教育成為惠及千家萬戶的幸福工程、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動力、助力高質量發展的特色優勢,真正把泰州教育的“金字招牌”轉變成“發展王牌”。

  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必須提升幸福可及性。在泰州市姜堰區三水街道小楊村,“菇菇部落”的雲種植·數智菌菇艙內可以看到金耳、羊肚菌、猴頭菇、赤松茸等數十種菌菇的生長狀態。項目投資和運營人陳奇告訴記者,三水街道自古以來就有種植香菇的傳統,去年6月他們開始打造農旅融合的“菇菇部落”項目。在這裡,游客可以參觀數智菌菇艙,享受看菇、聽菇、玩菇、吃菇、購菇“一條龍”體驗。截至目前,來這裡游學參觀的中小學生已超過5000人,部落銷售額超300萬元。

  一組數據顯示,去年,泰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分列全省第二、第一,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降至1.92:1,連續3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據了解,泰州將把群眾急難愁盼作為工作指引,以實施“精網微格”工程為抓手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以打造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為引領提升城市功能品質,以構建優質均衡公共服務體系為統攬惠民生暖民心,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記者手記 >>>

  一點一滴凝聚崛起“最強引擎”

  用眼睛發現泰州之美,用腳步丈量發展變化,調研中,記者深感一步一行均有收穫。

  “18載創業”落戶1200多家企業,全國首個國家級醫藥高新區漸成規模,彰顯特色産業之力;工廠變綠地,牧城公園、東線第一帆紀念公園打造沿江旖旎風光,凸顯綠色發展之力;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姜堰小楊村“領跑”農文旅融合,繪就鄉村振興之力;“你點我辦、你評我改”,泰州市市場監管局幫助企業解決急難愁盼,構建優質營商環境之力……這些力量,一點一滴凝聚成“崛起中部”的“最強引擎”。

  踐行高質量發展,在“最強引擎”的帶動下,泰州正以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的精神,奮力實現“崛起中部”美好願景。(趙曉勇 洪葉)

【糾錯】 [責任編輯: 沙佳儀 ]
新華網客戶端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21129695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