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自在、閒適自得的悠閒,是每個人神往的生活境界。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今天,悠閒對大多數人來説,似乎是一種奢侈品。
悠閒是身體與精神勞碌後的休憩、是生命本體進入自然的狀態,猶如山澗的清溪舒緩地流淌、像天空的白雲悠然地徜徉,有着蕩滌一切世俗塵埃之後的自在和快樂。作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高品質生活的追求,這又是一種必需品。
正如緊張忙碌、追求事業成功是生命中激昂奔放的韻律一樣,品味悠閒、獲得身心愉悅,則是生命中浪漫靈動的韻律。
悠閒是張弛有度。孔子曰:“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過度的忙碌會讓人身心疲憊,一路的奔波往往會忽略身邊的美景。只有張弛有度,忙出意義、閒出情趣,才能體現人生的真正價值。我們的身心活動都有節奏和周期,古代先儒教人為學主張“優游涵泳”,指的是緊張學習後要適當休整、勞逸結合,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熱愛生命的人不會讓生命刻板而無聊,熱愛生活的人不會讓生活退化為“僅為生活而生活”,讓生命多一份悠閒的韻律和節奏,就會對生活的意義多一份領悟和體驗。
悠閒決不是無所事事、游手好閒。那種無所事事的“閒”,要麼身無一技之長,難以適應社會需求,不得不閒;要麼依靠“啃老”,過着無憂無慮而又淡而無味的生活;要麼甘於“躺平”,讓自己心滿意足地在百無聊賴中度日。悠閒的妙處,這些人無法領會,而只有一直忙碌着的人才能深刻體會。唐代詩人李涉曾寫下盡人皆知的千古名句:“偷得浮生半日閒”。人們嚮往的悠閒,應該是從忙得不可開交的情況下“偷”來的。悠閒之難得,才使之彌足珍貴。忙裏偷閒、有張有弛,才能品嘗到悠閒的真味。
優閒是獲得更好的自己。適時悠閒,讓生命在短暫的放鬆和調整之後得到更大的活力,以挑戰更多的驚喜與不可能,這是人生價值的塑造,也是生命質量的提升。法國數學家潘家頓在解答數學難題過程中,有時意興不佳、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時,就放下手中工作,去鄉村散步、看花草樹木,放空自己。好多靈感正是在這種悠閒狀態下産生的。袁隆平在科研中遇到困頓迷茫之時,常常拿起小提琴拉上幾曲,或者坐在田埂河邊,看綠草茵茵、聽溪流潺潺,放鬆身心以減輕壓力、恢復精神、活躍思維。忙而不亂、閒而不怠、張弛有度,這是一種大境界。同樣的工作,也許別人感到“壓力山大”、力不從心,但你卻能在重重壓力縫隙中從容淡定、得心應手。“不管風吹雨打,勝似閒庭信步”,這正是人生優美的韻律,也是智慧而快樂的生活哲學。
悠閒是心靈陶冶。邁向中國式現代化,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有追逐夢想的舞&和人生出彩的機遇,但也帶來了奮鬥的壓力和精神的焦灼。有人認為,現在生存負擔如此之重、成長代價如此之大,哪有時間享受悠閒。其實,悠閒與時間和金錢並不是等號,悠閒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裏。有些有錢有閒的人,仍貪戀於名利地位、糾結於人際紛爭、耿耿於人走茶涼,是不可能有品享悠閒的心境的。心寬無憂、心靜無慮,心若淡泊、悠閒自來,即使外界艷華喧囂,也能在心底修籬種菊;如果內心充滿慾望浮躁,即使面向大海、春暖花開,也無法感受悠閒的本真和快樂。
靜心觀照,叩問心靈,才能享受悠閒的美好時光。林清玄曾在文章中介紹過他的悠閒,是讀書、寫作間隙的泡茶:洗茶、沖泡、品茗,整個泡茶過程就像一次心靈洗禮,放下世俗紛擾、接受靈魂拷問。當今社會,人們的閒暇時間高度碎片化,而這些碎片化的閒暇時間又更多地被手機、網絡所填充。不少低頭一族的青年人沉湎於玩游戲、刷抖音和瀏覽各種泡沫信息,很難讓內心寧靜下來,與自己共情對話。悠閒不是謀劃和創造出來的,需要內心的恬靜、從容和曠達,放鬆緊繃的神經,讓理性成為一把鑰匙,打開自己諦聽自己省察自己,才能有心靈自在安詳的陶冶。從這個意義上説,悠閒也是自我完善和發展的一種路徑。
潛心致志、精進自己,做有興趣、有夢想的事,就會領略悠閒的詩意境界。正如蕭伯納所説:“真正的悠閒並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能夠自由地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一個人為了理想和信念、為了興趣和愛好,一旦進入到全神貫注、物我兩忘境地,體驗到的便是一種酣暢淋漓的悠然自得:天才指揮家會將整個生命化作交響樂的旋律,高明的畫家早已將全部的心血融入筆墨和色彩,舞蹈家則將自己的身心與舞曲自如地渾成一體。“勤靡余勞,心常有閒”。這種嫻熟癡迷的孜孜不倦,“能閒世人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閒。”自由自在的悠閒愜意,正是在不斷追求興趣和夢想中實現的。
悠閒是怡情養性。不被沉重的物欲所累,不被世俗的名利所縛,放鬆身體、放空心靈,就會在閒暇中發現美好、感受清歡。清人張潮深得悠閒三昧:“人莫樂於閒,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閒則能讀書,閒則能游名勝,賢則能交益友,閒則能飲酒,閒則能著書。天下之樂孰大於是?”藝荷可以邀蝶、栽竹可以聽雨、植樹可以待風、折枝可以入畫、煮茶可以清心,看雲卷雲舒、落霞孤鶩、鳥歡蟬鳴、花開花謝,“卻是閒中有忙處,看書才了又看山”,無一不是生命灑脫的安頓和自由的舒展。
讀書是一種高品質的悠閒。梭羅説過:“一個有時間增加他靈魂的財富的人,才能真正享受閒暇。”在朝霞的清晨、在靜謐的午後、在落日的黃昏,泡上一杯茶、捧起一卷書,可以讓你隨心所欲,用別人的體驗,來開啟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可以讓你與古聖先賢共咀英華、與當代名家共話未來,“坐地神游八萬里,縱橫上下五千年”,在悠靜閒適中品享人生的無限快慰。
和親睦友方能悠然自在。與家庭內外、上下左右、舊朋新友在歡聲笑語中友愛相處,閒敲棋子邀鄰家、良朋神侃兩窗下,親人圍坐爐火邊、夜闌秉筆明燈前……閒情連着友情、親情伴着溫情,悠閒的怡情自然生長和拓展開來。
周作人曾説:“人生,有必要的忙,也要有必要的閒,有目的的只爭朝夕的忙,是為了有情趣的夕陽看花的閒。”歲月是一種歷練,悠閒也是一種沉澱。把悠閒作為生命的韻律,擁有寧靜致遠的精神家園,我們的人生才是豐滿而充實的人生。(朱步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