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沿海經濟區:“風光漁”互補,灘塗變身聚寶盆
一望無垠的海邊灘塗上,巨大風車林立,銀白色葉片隨風轉動;風車下,成千上萬的光伏板整齊排列;光伏板下,鯔魚、白蝦、梭子蟹等水産品在養殖池中暢游……6月12日,記者來到東&沿海經濟區“風光漁”基地,看到一幅別樣沿海産業風光圖。
“‘風光漁’互補産業基地按照集約集聚的開發理念,將風電、光電、養殖3個産業巧妙組合,利用光伏板下空間蓄水開發魚塘,引進漁民進行漁業養殖,形成上有風力發電、中有光伏發電、下有水産養殖的産業景觀。”東&沿海經濟區工作人員沈丹丹介紹,其資源綜合利用的立體開發模式為全國首創,將3個不同産業集合到同一個空間,實現灘塗資源高效利用、效益最大化。
一架風車輕輕地轉上幾圈,就夠一個普通家庭一天的用電量;光伏電板上的每塊子板每小時發電0.27千瓦時,整個區域每小時發電約172萬千瓦時。中國節能東&發電有限公司東&&站站長楊敏告訴記者,作為項目運營方之一,中國節能感受到此創新模式的優勢在於,一方面,海邊的清潔環境和強烈日照為光伏發電提供了優越環境,提高了發電量,最大限度實現低碳減排,減少多種有害氣體和廢氣的排放;另一方面,沿海大面積的灘塗也得到利用,充分發展近海養殖業,帶動周邊群眾創業致富,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東&沿海開發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近年來走出一條生態可持續發展之路。該基地自建成以來,年均發電量近1億千瓦時,相當於每年減少消費4萬噸標煤,減少排放二氧化碳9.97萬噸、二氧化硫3000噸。在“雙碳”目標下,東&沿海經濟區新能源和大健康産業佔産業總量的95%,保持較高增長速度。東&沿海經濟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呂洪濤説,“未來我們希望在海上建一座‘能源風光島’,推動‘風光氫儲’綠色能源協同融合的海上綜合智慧能源島示範項目落地,探索‘海上牧場’可行性,將生態稟賦轉化為城市高質量發展優勢。”(張文婧 洪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