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紫金非遺傳播論壇暨中國特色非遺智庫建設研討會在南京舉辦
新華社客戶端南京6月11日電(記者夏鵬)10日上午,由南京師範大學、江蘇省重點高端智庫紫金文創研究院和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主辦,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和紫金非遺管理與品牌傳播研究中心承辦的紫金非遺傳播論壇在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融媒體中心舉行。本次論壇聚焦“講好非遺故事,塑造中國形象”主題,旨在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非遺保護中國故事,塑造中國鮮明文化形象,打造更多非遺文化標識,以智庫力量為非遺傳承傳播助力。
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沈菲在論壇上&&,本次論壇一是要通過交流研討進一步做好我國非遺傳承和傳播工作;二是在紫金非遺管理與品牌傳播研究中心成立一周年之際,共同研討非遺智庫建設議題。

開幕式上,南京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賁國棟&&,紫金文創研究院與南京師範大學共建紫金非遺管理與品牌傳播研究中心,充分體現了學校推動的五大合作戰略,實現了雙方共贏,為雙方進一步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並從學校、紫金文創研究院、學院三個層面對非遺智庫的未來工作提出期待。

在主題發言環節,江蘇文史館館員、江蘇省文化館原館長戴珩以“傳承發展非遺,更好服務國家戰略”為主題,從四個方面對非遺如何更好地為國家戰略服務進行闡述。包括要服務好鄉村振興戰略、要服務好“一帶一路”倡議、要服務好文化強國建設、要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國-歐洲文化藝術體育協會主席馬文俊就“非遺與國際文化交流”為題展開演講,闡釋了非遺在講好中國故事中的重要性。南京大學中國智庫研究與評價中心主任李剛教授以“新型智庫核心能力建設及其非遺智庫借鑒”為主題,對“非遺智庫傳播能力建設的思考”進行闡述,從智庫的概念、非遺智庫的五個功能與傳播策略、智庫影響力的載體與工具以及非遺智庫建設的四大要點展開發表論述。東南大學中華民族視覺形象研究基地研究員、人文學院季中揚教授聚焦“非遺保護與鄉村振興”,指出傳統工藝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強調鄉民生活舒適、和諧、滿意度高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維度。湖南師範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周剛志教授以“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發展的法律保障”為中心,從不同學科角度闡述了關於非遺傳承發展法律保障的幾個核心關切。

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紫金非遺管理與品牌傳播研究中心主任韓順法就中心發展情況及中心課題成果匯報作了詳細説明。韓順法教授詳細介紹了2023年度重點高端智庫非遺專項課題“江蘇非遺文化基因傳承與文化標識打造研究”的研究成果,發布了10條江蘇文化標識性非遺主題旅游線路,彰顯“水韻江蘇”文化基因。同時,梳理了目前中心完成的11份江蘇非遺保護管理與品牌發展報告。

在中國特色非遺智庫發展研討環節,江蘇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鄉村振興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陳汝軍聚焦“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強調任何智庫都需要涵蓋學術、資政和實踐。紫金文創研究院副院長、南京藝術學院文化産業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晨從智庫團隊制度建設出發,強調要依託現有人才體系和學術資源組建一個跨校、跨學科的研究團隊。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陶卓民從非遺産業化發展的傳承性問題出發,指出在非遺文化傳播和發展的過程中,要通過形象可感、生動有趣的故事吸引受眾。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副編審白莉結合自己的教學與研究,介紹了學生的志願服務和其自身對於非遺傳承的相關研究。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許芳從與非遺傳承人相關的社會調查出發,提出了目前非遺傳承中的一系列問題,並指出對非遺傳承人進行再教育改變其觀念固化的問題。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副教授李濤指出,智庫作為非遺保護文化生態中的重要一環,要不斷加強智庫在非遺傳承和保護中的地位。(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