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訪談 資訊動態 推廣

如何讓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兒童心靈?

2023年06月09日 22:31:32 來源: 人民政協報

  前不久,電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引起了萬人空巷,《典籍裏的中國》《書畫裏的中國》引發觀眾共鳴,係列短視頻《挂燈籠、貼對聯,備好年貨過大年啦》,讓人們“遊戲化”地體驗了中國春節的文化韻味。一章經典、一首詩詞、一副對聯,乃至一碗湯圓、一盤餃子,都蘊含著悠久醇厚的文化傳承,這就是文化的力量。讓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兒童的生活和心靈,孩子們也便可以擁有“詩與遠方”。

  在全體公民特別是青少年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兒童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的關鍵時期,引導廣大兒童、青少年與優秀傳統文化“雙向奔赴”,才能將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根植于心,培養富有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動力。

  實現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全學科覆蓋、全學段貫通。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教育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固本工程”“鑄魂工程”,不能限于“背背詩詞”“誦誦經典”“走走形式”,而要結合不同年齡、不同學段青少年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從感性到理性,確定學校傳統文化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要將優秀傳統文化嵌入語文、數學、歷史、地理、音樂、美術、體育、勞動等各學科教學之中,實現全學科覆蓋、銜接和貫通,使知識學習、情感體驗和價值引領融為一體,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價值理念和鮮明特色,引導青少年學生正確理解和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不斷提升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係統認知,堅定理想信念、涵養品德行為、增強文化認同。

  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還必須與時俱進、結合實踐。廣泛開展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多維實踐活動,名著經典誦讀、名勝古跡考察、名人故居參觀、博物館現場教學,可以讓廣大青少年進一步學習從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到仁義禮智信的倫理道德、從上下求索的鑽研精神到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加深理解優秀傳統文化無比厚重的精髓。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節慶文化和習俗從歲月長河中流淌而來,帶著豐盈的意蘊。要引導廣大青少年在沉浸式、活態性、場景化的節日民俗活動中,慎終追遠、學會感恩,體悟生命、承繼精神。

小朋友在參觀體驗沉浸式數字流動博物館。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還要利用優秀傳統文化的數字資源,如文化線上課程、網絡文藝展演、數字館藏展覽等,讓青少年在多維環境、多重渠道中感知傳統文化,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數”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最大增量”。要運用VR、AR、特效等技術,通過短視頻、全息投影、虛擬現實等形式,搭建起傳統文化與數字技術相互交融、富有感染力和衝擊力的視聽時空,打造更多符合時代特徵和青少年特點的文化産品,讓文物“動”起來、讓古籍“活”起來、讓經典“熱”起來,營造沉浸式、互動式的學習環境和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使優秀傳統文化易于接受、直抵人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讓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心靈,是一個春風化雨的過程。在發揮學校傳統文化育人主陣地作用的同時,要構建黨委政府主導、學校家庭社會共建共用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機制。家庭是青少年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要優化家庭教育,通過家長的言傳身教、家庭的生活習俗、節日禮儀活動,形成良好家風。

  全社會廣泛參與,推進社會資源開放共用,才能提升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效能。要堅持校社結合、校館融合、校企聯合,拓展博物館、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歷史文化遺跡的傳播和育人功能,組織、動員“五老”、文化名人、鄉村賢達參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營造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生態。只有這樣,才能讓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強大精神滋養。

  (朱步樓,作者係江蘇省政協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省政協理論研究會副會長,道德智庫特聘研究員) 

[編輯: 崔雯雯 ]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01112968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