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訪談 資訊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古代高考在江蘇留下多少地名印記

2023年06月09日 07:52:19 來源: 新華日報

  一年一度的高考總能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今天的人們常常把科舉考試比作古代的“高考”,但這“古代高考”的錄取率,肯定要遠遠低于現代高考。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等,考試中勝出的舉人、貢士、進士,成為桑梓鄉裏的自豪和驕傲。他們的名字和故事,也轉化為“地名印記”,流傳至今。

  據浙江大學龔延明教授的研究,中國歷史上一共誕生了567名進士科狀元,其中的江蘇人至少有73人,佔歷代狀元總數的12.9%。在具體分布上,73名進士科狀元中,42人來自蘇州,9人來自常州、7人來自南京、5人來自無錫、4人來自揚州。此外南通、徐州狀元各2人,鎮江、淮安狀元各1人。歷代江蘇各地誕生的進士、舉人更是如滿天繁星,數不勝數。

  保存至今的江蘇“科舉地名”中,狀元地名無疑是引人注目的風景線。在古城南京,至少有多條街巷和古代狀元有關。南京水西門莫愁路旁,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小巷——朱狀元巷,明代狀元朱之蕃曾在此居住,至今巷內還有朱之蕃故居。朱之蕃,南京人,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狀元及第,授翰林院編修;南京城南有一條南北走向的秦狀元巷,以清代狀元秦大士命名。秦大士,南京人,清代乾隆十七年(1752)中狀元。“焦狀元巷”“黃狀元巷”則是兩個南京已經消失的“狀元地名”,前者位于珠江路附近,是明萬歷十七年(1589)狀元、南京籍著名學者焦竑住過的地方;後者位于城南長樂路一帶,是晚清光緒六年(1880)狀元黃思永的故裏。

  “連中三元”是古代科舉考試中的奇跡,是指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都考中第一,同時擁有“解元”“會元”“狀元”的身份。這樣的學霸,在中國科舉史上,也不過出現了十幾個而已。而如果有人能同時在縣考、府考、院考、鄉試、會試、殿試中都考中第一,就被稱為“連中六元”,是極其罕見的事情,被稱為“六元狀元”。這樣的“超級學霸”千年來只出現過兩個,一個是明代洪武年間的安徽貴池人黃觀,一個是清代乾隆年間的蘇州人錢棨。

  在南京夫子廟景區,有一處和黃觀有關的地名——文源橋。黃觀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中狀元後,住在今夫子廟東石壩街。朱元璋死後,建文皇帝即位,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黃觀堅定支援建文皇帝。後因為建文失敗,黃觀在故鄉貴池投水而死。後人為紀念黃觀,在其故宅邊建黃公祠、黃公橋。如今,正對著江南貢院明遠樓的文源橋,其前身就是黃公橋。蘇州人也沒忘了錢棨。今蘇州市人民路的新市路至書院巷段,過去被稱為“三元坊”,清代時建有褒揚錢棨的三元坊。作為街巷的“三元坊”已並入人民路,但蘇州軌道交通四號線依然有“三元坊”這一站。

  古代有文科舉,也有武科舉。南京新街口附近的“三元巷”就和明嘉靖年間的“武狀元”尹鳳有關。《鐘南淮北區域志》載:“明尹鳳中武試三元,故以名巷。”尹鳳在武舉鄉試、武舉會試均考得第一,為了紀念這位後來在抗倭戰爭中屢立奇功的名將,今天的三元巷內建有解元、會元、狀元三座磚雕門樓。“三元巷”並非南京獨有,揚州也有一處“三元巷”,位于文昌中路附近,不過這條巷子紀念的並非某位“連中三元”的學霸,而是三位揚州籍宋代狀元呂溱、王昴和李易。在揚州老城區,渡江路附近還有一條狀元巷,紀念的是清代居住于此的嘉慶十四年(1809) 狀元洪瑩。明嘉靖年間,淮安出了一位狀元沈坤。淮安河下湖嘴大街東側,有一條東西走向的“狀元裏街”,就是因沈坤的府邸建在此處而得名。

  江南名城常州自古文脈深厚,文風昌盛,歷史上誕生的和科舉有關的地名有椿桂坊、雙桂坊、世科坊、狀元坊、早科坊、傳臚裏等多個,其中的雙桂坊因為是如今常州著名的美食街而聞名遐邇。北宋乾德五年(967),居住于此處的宋維、宋絳兄弟雙雙蟾宮折桂,同登進士第。地方政府將此地命名為“來賢坊”。沒想到60多年後的北宋景祐元年(1034),來賢坊的丁宗臣、丁寶臣兄弟二人再次同科高中進士,官府大為驚嘆,又將“來賢坊”更名“雙桂坊”。

  據記者粗略統計,江蘇歷史上出現的和古代科舉名人有關的地名,有近百個之多,除了前面提到的,還有南京的沈舉人巷、揚州的探花巷、淮安的王舉人巷等等。和古代科舉考試機構有關的地名,則有南京的貢院街、上江考棚、下江考棚、棋峰試館、龍門街,泰州的考棚街、學政試院,江陰的學政衙署等,這麼多和古代高考有關的地名連綴在一起,組成一道亮麗的人文景觀,成為江蘇自古崇文重教、俊彥輩出的生動寫照。(于 鋒)

【糾錯】 [責任編輯: 王玥 ]
新華網客戶端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31129680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