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訪談 資訊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全鏈”發力,打造“遊學江蘇”品牌

2023年06月07日 07:57:07 來源: 新華日報

  原標題:受疫情影響的研學遊又“火”了——

  “全鏈”發力,打造“遊學江蘇”品牌

  從博物場館到山水之間,從田園鄉村到紅色聖地……孩子們走出校園,飛向廣闊天地,在實踐中探尋多彩世界。受疫情影響的研學遊,在今年重新“火”起來。隨著暑期臨近,研學遊市場預計又將迎來新高潮。

  作為科教大省、文化大省,江蘇開展研學活動有著十分豐富的資源。特別是“雙減”政策全面落地後,家庭、學校和社會都對研學遊有了更多關注,潛在市場十分龐大。不過記者調查發現,江蘇研學遊尚處在探索階段,要做好市場的引導規范,進一步做優江蘇品牌,讓孩子們更好地在研中學、在學中遊,確保學有所得。

  研學市場需求越來越旺盛

  “寓學于行、寓學于遊,讓小小的工程機械夢想種子,開出大大的實業報國花。”6月1日,徐工集團開啟第二季徐工工業研學遊。這個暑期,該企業將以升級版科普教育、實業教育、匠心教育,讓廣大學子感受大國重器的魅力。該項目負責人張冉説,“我們要打造工程機械版‘行走的課堂’。”

  佔地800畝的南通奇妙農場,種植著各種應季瓜果蔬菜,餵養著羊駝、兔子等萌寵,成為城市中原生態“農業伊甸園”。該農場研學部經理楊瑤瑤介紹,今年3月開始,他們根據農時推出收油菜、割小麥等研學産品,目前已接待萬余名中小學生。

  多彩的活動,傳遞書本外的知識,也弘揚著優秀中華文化。蘇州太湖國家濕地公園“自然學校”推出的研學課程,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別具“中國味”。前不久,徐州師范學校第一附屬小學三(4)班的同學們圍繞端午等傳統節日開展研學,同學們身穿漢服,跟著手藝人學做香囊、包粽子。

  大美江蘇,也吸引不少外省學子。4月,寧波市鄞州高級中學的1054名師生,包下一列綠皮火車,帶著語文、歷史、地理等課題,來南京進行3天研學遊。記者了解到,今年北京、廣東、安徽等地都有研學團來到江蘇,進一步點燃江蘇研學遊市場。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此後研學旅行被納入全國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十三五”期間,教育部先後組織遴選622個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營)地。2020年9月,江蘇省旅遊協會研學旅行分會成立以來,在全省挂牌建設20個研學旅行基地,推動全省研學旅行規范化發展。比如位于南京市溧水區的大金山風景區的研學遊基地,主打國防教育,別具特色。

  江蘇菲趣國際旅行社總經理馬俊2015年入行研學旅行,幾年來觀察到這一市場的需求越來越旺盛。每逢寒暑假,從省內出發到全國各地的研學路線就會受到熱捧。一般而言,旅行社開發的研學路線是5—7天,30人成團,涉及歷史文化、地質地貌、國防軍事、自然探索等線路。“引導孩子們實地觀察、聽講解、動手體驗,再通過我們自主設計的研學手冊進行記錄和答題。”馬俊説。

  “我們不僅自己帶孩子研學,也參與過小記者團、軍事訓練營等活動,孩子從小到大,假期幾乎都沒有閒著。”南京市第九初級中學初二學生家長戈一群告訴記者,以孩子曾參與過的南京研學遊為例,在幾天的時間裏參觀了南京各類博物館、牛奶廠、可樂廠、垃圾處理場,從文化歷史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了解。

  學到《朱德的扁擔》就去井岡山,學到《東方明珠》就去上海……戈一群説,家長們有一致的想法:讓孩子拓寬視野的事情,無論是學校組織、旅行社産品還是家長陪同,只要條件允許就一定會去做。“作為家長,我們更關注如何讓孩子走出去,學會主動交流、多交朋友,和社會接觸,提升抗壓能力、應變能力。”

  研學遊不能成變相高價遊

  火熱的研學遊市場背後,一個普遍問題凸顯——只旅不學。特別是部分社會機構過于追求經濟利益,研學遊成了變相高價遊,讓學生和家長大呼“不值得”。

  “研學旅行不應該是旅行套上研學的‘外衣’,而應重在‘研究’和‘學習’。”南京市朝天宮民族小學校長李萬青多年從事語文教學,在他看來,“讀萬卷書”和“行萬裏路”一樣重要。研學旅行專業性強,需要前期確定主題,由此探究過程進行記錄,最後形成收獲和總結。“這需要在充分了解資源的前提下,由專業教師特別是具備課程開發能力的人來對研學進行課程設計。但不少研學機構的工作人員,並沒有接受過這類培訓,而是重在旅行規劃,重在去了多少景點。”

  如何規范市場,江蘇各地積極探索。2022年,南京推出《研學旅行基地服務規范》,規定研學旅行基地服務的總體要求、基本條件、課程設計、安全保障、服務人員與要求等內容,提供研學旅行基地服務規范的指導性建議。今年5月23日,南通市教育局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和規范全市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活動的通知》。南通市旅遊協會教育研學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梅廣龍介紹,當地有大小研學機構近百家,為了規范市場,他們與南通市教育局、市文廣旅局、市文明辦等部門共同選出26家研學基地。

  “研學旅行市場應當是一個完整産業鏈條,包括基地建設、線路設計、師資配備、課程開發、安全保障等各個環節。”江蘇理工學院文化與旅遊學院副教授、旅遊管理係主任陳曉艷説。

  南通大學教育學院教育係主任、副教授嚴奕峰認為,研學遊應該是更換了一種形式的學習,最終落腳點還是教育。

  “有些項目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研學旅行。整體來看,江蘇研學還在發展過程中,相對比較保守。”江蘇省旅遊學會研學旅行分會會長邢定康認為,有些活動主要是家長學生的自發行為,學校組織的活動基本在本地,甚至是從春秋遊和勞動實踐課轉化而來。他舉例説,北京學生為了感受“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意境,組織到安徽桃花潭景區,並結合禮儀內容開展現場教學,“這就涉及到教育理念、安全、費用等問題,希望有關部門能參與進來”。

  統籌資源打造研學品牌

  今春,南京市雨花臺區西善橋街道的4所學校3000多名學生到雨花臺進行研學遊。這次活動,他們用上此前聯合有關學科帶頭人打造的“研學指南”,還邀請家長等作為“特別觀察員”。“同一個場景,在研學時也會有不同側重點。比如低年級關注自然,中年級側重建築,高年級聚焦紅色精神。這樣有針對性地帶著問題去學,效果很好。”西善橋街道黨工委書記徐立説,當地作為“理想教育小鎮”,很願意在研學遊方面做一些探索,同時聯動教育、文旅、市場監管等部門,讓家長們有更好選擇,讓孩子們有更多收獲。

  身邊的研學資源,也可以就近開發,關鍵是做好課程設計。每年,朝天宮民族小學都會利用國際博物館日和朝天宮博物館共同策劃研學活動。去年組織的“從秦淮河到揚子江”文物特展研學活動,讓學生以母親河出土的文物為出發點,了解母親河流域先民的生活變遷。很多孩子圍繞“美”對先民生活的房子、出行交通工具、服飾、生活器具進行探究,最後的成果讓人感到驚喜。“在一個小切口的研學主題下進行深度挖掘,學生們對‘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就有了更為直觀的理解。”李萬青説。

  “在科技館,很多孩子把某個儀器弄響、弄亮就跑開了,卻沒有再問一句為什麼、是什麼原理。”李萬青説,把研學做小做深做精,遠比“走馬觀花”更有價值。生活中的“研學”無處不在,家長可以利用好每一次陪伴孩子出行的機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對旅行目的地有哪些科技文化資源進行提前搜索,帶著孩子對某一問題進行探究和必要引導。

  “研學旅行的市場需求越來越旺盛,這背後體現了文化、旅遊、教育的互融互通。”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文化旅遊學院院長王惠琴介紹,學校抓住這一變化趨勢,在人才培養上及時調整,旅遊管理專業下細分研學旅遊方向,並免費為學生提供培訓,幫助學生在畢業前考取研學旅行策劃與管理資格證書。

  為了讓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有效銜接,省旅遊協會研學旅行分會還牽頭校企合作,研學旅行的企業直接為學生進行培訓,方便學生畢業後直接上崗,也彌補了學校在研學教育中的實踐性不足等問題。

  當然,進一步叫響江蘇研學遊品牌,還需要做好資源統籌。“江蘇各個城市都有豐富資源,但如何匯總是一個難題。”馬俊深感在設計課程時常會面臨瓶頸。

  邢定康告訴記者,他們最近正在進行策劃,開發紅樓夢研學之旅,還打算以關于南京的詩詞作為串聯,打造詩詞研學,讓孩子們親身體驗“烏衣巷口夕陽斜”的意境。

  “未來可開發大運河研學旅行線路、長江研學旅行線路、淮揚菜美食美育研學線路等跨區域研學産品,塑造美好江蘇、水韻江蘇等獨具特色的江蘇旅遊形象。”陳曉艷認為,研學旅遊很有可能成為未來江蘇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的投資重點和消費熱點,建議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原則,通過建章立制打通研學旅遊全産業鏈條。同時要全面統籌規劃,將研學旅遊作為文化賦能旅遊的重要載體,深挖當地特色文化資源,注重研學旅遊內容創新,將研學基地作為沉浸式文化體驗基地,通過研學實現文化資源到文化和旅遊IP的有效轉化,最終打造“遊學江蘇”研學品牌。(蔣明睿 王岩 嚴磊)

  

【糾錯】 [責任編輯: 沙佳儀 ]
新華網客戶端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131129674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