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江蘇要聞 融媒産品 訪談 資訊動態 推廣
新華網 > > 正文

南通大學科普志願者聚力廢舊手機“回收第一站”

2023年06月01日 17:40:49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南京6月1日電(記者 朱旭東)“一塊舊手機電池能污染6萬升水,污染強度是普通幹電池的100倍。而回收100萬部廢舊手機,理論上可回收34千克黃金、350千克白銀、16噸銅……”近日,南通大學“物盡其用”科普志願服務團隊的大學生志願者走進南通市崇川區躍龍社區,為當地居民科普廢舊手機的危害及利用價值,引導居民加入廢物利用、變廢為寶的行列。

  在剛剛落幕的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江蘇省選拔賽決賽中,這支團隊憑借《喚醒沉睡的寶藏——消費者參與廢舊手機回收的動員機制研究》項目,一舉斬獲主題賽特等獎。

  問及該項目研究的緣起,團隊指導老師劉翠霞表示:“讓消費者了解廢舊手機回收的流程,並主動參與,提高廢舊手機變廢為寶的轉化率,是團隊策劃開展該項目研究的初衷。”

  回收廢舊手機具有極高的經濟和生態價值,但因回收率低下而淪為沉睡的“城市礦山”。南通大學團隊圍繞消費者參與回收的現狀、影響回收積極性的因素和動員策略三個方面,採用問卷調查、座談交流、觀察採訪、案例分析等方法展開深入研究。

  過去兩個月,團隊在全國范圍先後開展了兩輪大規模問卷調查,收集到有效問卷3672份。問卷結果顯示,參與者平均每人閒置3.81部廢舊手機,他們對廢物利用知識的了解度、隱私泄露風險的感知度、對手機的情感依戀度、數字操作技能的嫺熟度以及對回收價格的滿意度,是影響他們參與廢舊手機回收的主要因素。

  團隊指導老師、南通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葛慧敏表示,團隊聚焦于“回收第一站”,即如何動員消費者積極參與回收,推動民眾回收廢舊手機的意識,實現資源迴圈再利用。“讓那些不了解手機回收流程的居民特別是老年群體,開始有了‘將家中閒置手機拿到正規店鋪回收處理’的意識自覺,就是我們志願活動的意義所在。”(完)

【糾錯】 [責任編輯: 崔雯雯 ]
新華網客戶端
010070080010000000000000011111021129662734